APP下载

配网自动化设计思想与规划路径

2020-12-25张彩红

装备维修技术 2020年18期
关键词:设计思想配网自动化

张彩红

摘要:电力公司在优化配电线路设计中,应形成全面系统的工作方案,对各项工作进行指导与安排,使得电网系统更加高效合理,满足智能电网建设需求。本文分析电力公司配网自动化设计思想,说明了电力资源供应中心主站、自动中转站和实时监督站的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研究电力公司配网自动化规划路径,为新时期智慧电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设计思想;规划路径

前言:电力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获取的资源,对电力配网自动化设计思想进行研究,是提升电力能源服务水平的关键。配网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分析城市电网本身特点,并且对经常出现的配网线路问题进行明确,并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提升线路运行可靠性与安全性。此外,相关人员也应对电力公司配网自动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升自动化设计能力,为智慧电网建设作出合理贡献。

1配网自动化设计思想

1.1中心主站设计

配网线路运行中,中心主站发挥了主要作用。主站系统能够实现对线路整体的实时监测,及时回传数据,实现对运行问题的识别和处理。中心主站也是配网自动化建设的核心,具体包括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电子监测仪、传感器、GPS全球定位系统和移动通信系统等等。电力公司在中心主站的设计中,主要应用光纤网络,做到对相关数据的实时传输与处理,确保自动化系统应用可靠性。

1.2自动中转站

整个配网系统中,以分区分站作为中转站,其组成部分包括配电站与小机箱,并且分区分站与自动化运行系统相结合,使得传输路径更加广泛,对电力系统的稳定供应产生积极影响。依赖于超大屏显示器、监控设备和UPS打印机等设备,能够对路径进行合理规划,并且对电力运行状况进行分析[1]。自动中转站在配电线路运行中起到关键作用,应强化设计能力,利用中转站降低主系统运行压力。

1.3实时监控站

实时监控站是电力公司配网自动化的管理系统,通常将配网的直属子站作为监控系统,对配网中设备运行状况和网络稳定性進行重视监控,确保运行连续性与可靠性。当设备处于稳定运行状况下,相关人员可将实时监控站作为设备的维护场所,达到更换电网设备构件,提升设备工作性能的目标。

监控过程中,能够对配网运行信息进行获取,并且形成分析报告,能够有效识别配网运行中的具体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能够确保电网运行可靠性,为相关人员决策提供有价值参考。为进一步提升配电网自动化运行能力,需要注重优化网络系统,明确具体发展路径。

2配网自动化规划路径

2.1优化配网线路

电力公司配网自动化发展中,应认识到电源点设计与配网线路规划的重要意义,通过对现有工作方案的优化,提升自动化管理能力。实践中,电源点设计应科学合理,以降低线路运行成本为设计原则。通过对电源点布设方案的优化,能够提高电网运行经济效益,为自动化系统应用奠定基础。现阶段,城市电网线路布设中,存在电源点数量较少问题,因此,日后工作重点应放在配网线路建设中,通过对建设方案的合理分析,充分考虑线路周边环境,使得线路布设方式更加合理,为自动化管理措施应用提供保障。

具体工作中,应重视对变电站出线方向的优化设计,明确变电站不同主线出线相关区域,同时,也应考虑变电站性质,假设为单台变电站,则需要将母线进行交叉,确保相关用电区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源供应点。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应重视对线路整体进行优化,以环网为主要布局方式,防止出现主回路电缆迂回,达到节约建设周期的应用目标。配网线路选择中,应分析当期配网系统实际情况,在技术条件有限的前提下,可使用过渡方案,确保线路规划的有序开展。前期可使用单环网形式,后期再根据当地实际用电量,调整为多分段联络,使得线路得到合理使用,优化配电网络系统。

此外,相关人员也应关注二次网建设,根据地区用电实际流量、结构特征,制作出详细的规划,以期降低配网线路建设成本。二次网建设中,也需要考虑配网功能,对当前的网络结构进行优化,在充分考虑主站和子站的前提条件下,对远端监控设备进行应用,并且丰富配电网络的通信功能,强化细节控制,使得配网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2.2自动化系统应用

电力公司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中需要具有前瞻性,对现有问题进行调整,关注自动化系统在配电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提升自动化控制能力。相关措施应用也是智慧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人员应对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的结构和功能有所了解,并且对系统中的设备应用状况进行检测,替换掉与配网自动化发展水平不匹配的设备和构件,使得配网系统服务能力获得本质上提升。

自动化系统是目前先进的管理技术,相关人员应认识到目前配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设备更新缓慢,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在此基础上,促使政府部门与施工单位合作,加强沟通与交流,为自动化配网系统的发展提供保障与支持。在配网线路自动化建设中,应提前预留电缆沟道、开关站和变压器,并且形成有效的工作方案,为后期网络建设提供可靠支持。实践工作中,考虑到配电线路自动化系统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关人员应制定合理工作计划,并且形成长效发展机制,善于增加城区变电站数量,构建合理分段电路,对现有电力系统结构进行优化,为紧急状况下,各区域保持足够电压承受能力奠定基础[2]

自动化系统在配电线路中的应用以PLC可编程控制器为主要形式,通过对控制方案的优化,能够实现智能化、个性化控制要求,使得电力网络自动化控制能力得到有效发挥。基于PLC控制器的应用,相关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控制程序进行编写,使得配电线路供电效率和质量获得明显提升。配电线路自动化系统应在管理中不断更新与完善,促使系统具有较强匹配度。

2.3电气设备更新

实际工作中,配网设备选择必须与行业相关标准相符合,并且考虑自动化需求,例如,设备开关是否具有TV操作和电动操作方式,减少因设备匹配问题造成的维护次数增加问题。同时,配电线路自动化建设中,应选择合适的设备接口,对不同设备的实际工作性能进行检测,提升线路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设备接口端有户外型与户内型两种方案,相关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对设备接口方式进行选择,提升操作可靠性。针对比较复杂的户外环境,设备本身应具有一定的防水、防潮和防静电性能,并且应用远程传感器对设备状况进行实时监控,防止设备出现问题,影响电力供应连续性。

通常情况下,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远程控制终端应禁止使用蓄电池,主要是由于蓄电池更换周期短,续航能力弱,对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构成不利影响。并且,也会增加网络运行系统建设成本,不利于电气设备更新与升级。针对电气设备而言,应始终保持稳定性能,为配电线路运行提供保障。考虑到部分线路负荷较大,配网结构相对复杂,相关人员应注重设备更新,对这一区域进行重点监控,并且设计有效的工作方案,使得线路运行中存在问题得到解决[3]

结论:综上所述,在电力公司推动配网自动化建设中,应重视电网系统整体稳定性,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提升设计与规划能力。实践中,相关人员应优化配网线路、注重应用自动化系统,并且对电气设备进行更新,使得线路运行更加稳定可靠。同时,也需要对设计思路作出进一步优化,坚持应用现代化数据和网络技术,促进智慧电网建设,提升电力能源稳定连续和智能化供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卢小平.旗县供电企业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J].内蒙古电力技术,2020,v.38;No.195(01):101-103.

[2]鞠博轩.基于供电企业配网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00(002):453-454.

[3]李明.电力配网自动化中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的应用探讨[J].通讯世界,2018,000(004):206-207.

猜你喜欢

设计思想配网自动化
小学古诗词设计思想与教学方式探微
配调一体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中德设计教育的特点和区别
关于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