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增收潜力 做强淮安蒲菜产业

2020-12-25侍瑞高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江苏农村经济 2020年12期
关键词:淮安

侍瑞高 蒋 斌/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朱国红/淮安康得乐食品有限公司

蒲菜又名香蒲、蒲笋等,蒲菜入宴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以白、鲜、香、脆、嫩著称,被誉为天下第一笋。蒲菜是淮安最具特色的蔬菜之一,淮安蒲菜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淮扬菜的主要食材,2018年被评为淮安市名优农产品“淮味千年”区域公用品牌首批授牌农产品,2019年被认定为“长三角名优食品”。近年来,凭借得天独厚自然条件和各方齐抓共管,淮安蒲菜生产规模、品牌创建、生产技术和市场占有率都有较大的进步。

基本情况

蒲菜有绿茎和红茎两大类型,品质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天妃宫蒲菜,又称淮笋,产品乳黄色、鲜嫩、品质佳。淮安区为淮安蒲菜的原产地,地势低洼易涝,土层深厚肥沃,具有蒲菜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蒲菜种植最大的优点是不争良田,一年种植数年受益,还可以同鱼、虾、蟹套养。扩大蒲菜种植面积,不影响粮食作物和蔬菜种植,对农业产业结调整和供给侧改革具有促进作用。淮安蒲菜有较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诗经所说“其蔌维何,维笋及蒲”,可见蒲菜的美味历史已有千年。

近年来,淮安市淮安区把握都市农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契机,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集中流转力度,整合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等资金,扶持淮安蒲菜生产加工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蒲菜研究、生产、加工、营销等全产业链生产。全区各镇街都有蒲菜种植,以流均、车桥、施河、漕运镇等沿湖沿荡地区和石塘、淮城、山阳等镇街为主产区。从事蒲菜种植、加工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个体农户有100余家。由淮安康得食品有限公司牵头,淮安蒲香园蔬菜合作社、天妃宫水生蔬菜专业合作社、平河村养殖专业合作社、玉蒲园家庭农场、淮安区段成贵蒲菜批发部等组成的蒲菜生产经营联合体已经形成。通过规模生产,不断提纯复壮地方品种,淮安康得乐食品有限公司育出优质蒲菜品种“淮蒲1 号”,使淮安蒲菜保持植株粗壮、高大、茎质肥美的优势。保护地种植区初步建立淮安蒲菜质量安全全程追溯系统,把淮安蒲菜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基本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通过企业自主、产学研合作、政府引导等途径,制定《蒲菜生产技术规程》《淮安蒲菜分等分级》等省、市级地方标准,淮安蒲菜已建立种植、分等分级、加工标准体系,产业得到良性发展。据统计,淮安区蒲菜年产净菜约3万吨,年产值4.8亿元。

制约因素

种植基地规模小,技术研发投入较少。基地化、规模化生产是蒲菜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条件,淮安蒲菜现有种植面积约6 万亩,其中保护地种植面积不足1 万亩,全区蒲菜种植规模大的百余亩,小的仅几亩。淮安蒲菜优质种质资源规模化种植程度还不高,本地生产的优质蒲菜只占市场份额不足一半,外地蒲菜大量拥入,产品可能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质量安全问题,使得原产地淮安蒲菜优质并非优价,蒲农的经济效益难以保障,市场风险抵御能力不强。蒲菜保鲜还没有好的解决技术方案,产品无法四季供应,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产融合度和产业化水平不高。淮安蒲菜以净蒲菜加工为主约占80%,深加工产品不足20%。深加工、精加工等高附加值产品少,产业链条短,带动能力弱,公司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带动农户增收能力有限,缺乏品牌整合优势,影响市场竞争力。蒲菜的功用还有许多,蒲菜花粉是常用的中药,即蒲黄,用于止血及心血管疾病治疗;叶、茎皮可编织蒲扇、包、垫、席等日用品和工艺品;雌花序成熟后可作枕心、坐垫的填充物。自身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可开发大量的文创产品。淮安蒲菜的三产融合大有可为。

对策建议

强化科技创新,创新团队服务。重点开展淮安蒲菜主栽品种提纯复壮和种苗繁育技术的研究,建立种质资源圃进行优良株系筛选,选育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围绕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产学研紧密结合,共建淮安蒲菜产业研究院,重点开展新品种选育、标准化栽培、“蒲菜+”种养技术、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形成精准化生产、加工技术体系,提升蒲菜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以产业需求为突破点,注重多方科技资源的整合与补充,聘请省市水生蔬菜、特粮特经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凝聚团队创新实力,通过试验示范、培训和现场观摩等形式,加强技术交流与成果转化,引导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示范基地,带动农户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优品蒲菜产量和效益。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开发蒲菜深加工产品,让企业做大、做优,面向长三角消费市场发力,力争全面打开大中型城市消费市场。

加大政策扶持,提升品牌影响力。在蒲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产业发展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道路、水电等公共财政投入,落实蒲菜种植、加工、检测流通等各个层面的税收、土地、信贷、外汇等投入政策,优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快金融资本投入,鼓励各类金融资本主体依据农业生产特点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积极开发形式多样、机动灵活的贷款、保险等金融产品,解决蒲菜产业资金支持难题。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和投资补助等措施,引导各类主体参与发展,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新格局。加快资源整合,强化品牌宣传,注重产品的种植、包装和保鲜“三统一”。通过 “互联网+”淮安蒲菜,拓宽淮安蒲菜产销范围,以良好的质量、服务、信誉维护淮安蒲菜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坚持绿色理念,推动产业融合。紧紧围绕建设“生态高效、特色精品、安全放心”的淮安蒲菜产业,坚持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方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按照绿色食品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农产品全程可追溯系统,将淮安蒲菜种苗来源、植养基地信息、过程、产品加工流程以及产品检测结果进行数字化整合,上传到质量追溯平台,形成防伪码,实现产品质量全过程无死角追溯。以淮安蒲菜产业为基础,调动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各方积极性,完善基础配套、科技服务和品牌培育,深入挖掘淮安蒲菜食用、文化、休闲等潜在价值,积极探索淮安蒲菜精深加工,以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江苏省品牌、淮味千年品牌授权为契机,大力宣传淮安蒲菜特色和文化,不断延伸产业链,使其成为淮安又一张闪亮名片。

猜你喜欢

淮安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基于LBS应用的淮安美食推荐类系统的研究
淮安的惠济祠与妈祖文化
天下水工看淮安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