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的积极心理学研究进展综述

2020-12-25倪蒙蒙王亚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5期
关键词:幸福感心理学乳腺癌

倪蒙蒙,王亚伟

(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 济南)

0 引言

近年来,乳腺癌已经成为社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焦点,不仅影响了家庭的幸福,而且给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乳腺癌的诊断不但威胁到患者的生命,还给患者的家人带来了精神上的伤害以及经济上的损失。尽管相比发达国家,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便捷,生态环境却也在不断地恶化。近几年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增长迅速[1]。有研究显示,我国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的人数远远超过了其他类型的癌症,而且患者的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小,比西方国家平均提前了10到15 年[2,3]。2015 年的研究数据显示在2005-2009 年期间,不同时期的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呈现上升趋势[4]。我国发布的生存数据显示,乳腺癌患者的5 年的相对生存率则达到了73.0%(71.2%-74.9%)[5]。本文旨在对国内外乳腺癌的积极心理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临床心理护理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1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干预现状

患者在历经了癌症的诊断和一系列治疗以后,无论是在生理、心理还是社会交往方面都会产生极大的痛苦,从而生发出一系列心理症状群[6-8]。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又严重损害了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及预后,并形成恶性循环。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乳腺癌患者通常很难直接接受自己的真实病情,悲观等负面情绪障碍更加严重[9]。如果不能有效地宣泄负性情绪,患者就容易对生活失去信心。心理问题还会导致机体抗肿瘤能力下降,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存率。

乳腺癌的确诊给患者心灵带来严重创伤,外在身体形象的改变也给患者的内心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当前对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疾病所导致的消极后果上,积极心理资源对乳腺癌患者心灵所产生积极影响的研究较少。肿瘤心理学的研究也从过去的“消极心理学”转向为现在的“积极心理学”方向。

2 积极心理学理论介绍

2.1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背景及研究目的

20 世纪末,在心理学的分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积极心理学”,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Martin. E.P. Seligman 提出,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四大势力”[10]。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研究人的美德和活力,主要研究方向为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的身心潜在的能量,并使用这些潜在的能力来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提升人类的幸福感。它使用了心理学目前的实验方法和手段,把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起来,以研究人类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心理因素为研究方向。该理论假设人类的美好和卓越是真实存在的;疾病、混乱和悲痛也是真实存在的[11]。

2.2 积极心理学研究范畴

(1)积极的主观体验如主观幸福感、快乐、爱、感激、成就等积极情感体验。

(2)积极的个人特质是由RichardRyan 和EdwardDeci 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提出的,是研究人类积极人格品质的重要领域。

(3)积极的环境机构如家庭、学校、商业机构、社区和社会。 Seligman 的研究表明,对在校学生进行幸福教育后,可以提升幸福感,降低抑郁的发生率;在家庭方面,从而使家庭成员体会到幸福感。

2.3 积极心理学的PERMA 模式

Seligman 提出“如何使人们建立幸福感”,并使其保持下去。他提出实现幸福的人生应具备以下5 个方 面,即 PERMA:积极 情 感 (positive emotion)、投 入 (engagement)、人 际 关 系 (relationships)、意义 (meaning)、成就 (accomplishment)。

也就是影响人们达到持续幸福状态的5 个因素分别是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及成就[12]。

(1) 积极情感(positive emotion) 积极情感是指个体受到良性刺激,满足了个体的精神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感。比如说愉悦、入迷、温暖、舒适等。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提出了“扩展- 建构”理论;积极情绪可以扩大人的视野,使注意力变的更加宽广;还可以提高工作能力和记忆能力、使人们的语言表达更流畅,也可以大大增强对知识的感受性[13]。

(2)投入(engagement)。指人们沉迷于某件事情从而感觉时间静止。也就是个体专注在某件事情或物体上,并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上面。Mihaly 等发现[14],当个体全身心投入时会有酣畅感。投入与心流 (flow)有关,所需条件如下:①对个体来说,事情具有挑战性,并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②个体拥有明确的目标,当人们在完成一件对个体来说可控且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时全身心的投入。

(3)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人们在共同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所建立起来的心理关系,主要表现为彼此之间的心灵距离、对朋友、同事的心理倾向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相应的行为表现等。Peterson[15]在指出,人际关系的好坏决定个体是否可以获得强大的社会支持,积极的面对消极情绪,可以顺利的度过心理危机。与此同时,还可以建立亲密关系。

(4) 意义(meaning)。在积极心理学的范畴中,意义是指个人所认为的超越自己的东西,对个体来说一般是一种最终的追求。其内涵有:①利于幸福感的产生;②通常是个体最终追求的目标;③意义的定义、评价与积极情绪、投入、成就、积极的人际关系无关[16]。

(5) 成就(accomplishment)。对个体来说具有挑战的事情,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从而成就,成就没有大小之分。Peterson 认为[17],个体如果将兴趣和能力坚持下去,就可以取得成就。Peterson 和Seligman在2004 年制定的《性格力量分类指南》中包含了24种积极力量,分别为创造性、好奇心、学习能力、思想开明、洞察力、真诚、勇敢、坚持、热情、善良、爱、社会智慧、正直、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宽恕、谦卑、自律、审慎、美的感知力、感激、希望、幽默、虔诚/灵性和6 种核心美德,分别是知识和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节律、精神卓越。个体通过性格力量测试,就会发现自己的性格优势,并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发挥出来,就可以体验到成就感。

3 积极心理学的国内研究进展

目前,我国的积极心理学研究方向多为慢性病病人,妇科及产科患者,急性病患者的心理研究。万霞[18]采用群体心理干预的方式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实施了积极心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提高了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使患者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能够更好的面对自己、面对生活陈宇[19]等人的研究显示在临床工作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产妇产后抑郁的程度,可以促进患者的临床康复。以积极心理学做理论指导,对产后抑郁的产妇进行自我认知方面的心理干预,使患者认识到心态积极对自身的重要性;对患者进行实践感恩之后,提高了产妇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帮助患者发现自身及家人的优点并鼓励患者将优点积极展现,使其获得成就感。李遵清等[20]对处于康复期的精神分裂患者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进行心理干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的病人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干预组病人在此基础上给与团体的积极心理干预,共为期10 周。研究结果显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团体积极心理干预可以使增加患者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了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了患者的精神康复。

但是,以上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缺乏更加具体的实施措施及实施时间,而且所选择的评价工具缺少针对性。

4 积极心理学的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应用可见于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慢性疼痛患者。Jaser 等[21]选取了在门诊确诊的,6 个月以上的1 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年龄范围在13-17 岁且听说能力正常。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后,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进行心理干预。对干预组患者进行自我肯定和感激等积极心理干预,发放礼品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建立起患者的积极心理素质,并引导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自我管理。对照组患者采取指导患者正确认识并应对疾病,积极进行自我管理和疾病的治疗。最后的结果是,提高1 型糖尿病患者坚持治疗依从性。Victoria 等[22]研究了在07年至11 年的乳腺癌女性共128 例,患者均参与了乳腺癌妇女照护机构,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对患者进行了14 个疗程的心理干预,包括患者认知水平、教授患者相关的积极心理学知识、提高患者对事物及事情的应对能力。对照组进行了传统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心理干预,共计14 个疗程。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积极心理学干预的患者在情商得分、幸福指数得分方面明显高于传统心理干预的患者。Rachel 等[23]应用互联网招募有慢性疼痛的残疾病人,根据参与者的情况和意愿,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参与者定制个性化的心理学练习方案,采用邮件指导的方式,督促参与者进行了长达8 周的积极心理学练习。结果显示,通过网络对慢性疼痛合并伤残患者进行积极心理学干预可行且接受程度良好,有益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参与者疼痛的缓解效果良好。

5 国内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研究

国内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干预研究多见个案管理,团体心理干预,正念减压疗法,认知行为干预。颜其临[24]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的个案管理,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焦虑抑郁等情绪得到了缓解,患者的满意度得到了提高,患者的心理压力得到减轻,从而使患者能够积极接受治疗,促进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戈文心[25]的研究显示团体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面对问题时的应对能力,从而解决了疾病在人际交往方面给患者带来的困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张佳媛等召募了乳腺癌患者共计64 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知觉压力量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心理进行评估。经过6 周的正念减压后,实验组的压力知觉得分为 (34.87±5.02) 分,焦虑自评得分为 (43.27±4.11)分,抑郁自评得分为(43.50±3.66)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26]。张中丽[27]等通过招募了86 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焦虑抑郁量表及生命质量测定量表测评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在进行9-12 次访谈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情绪功能、认知以及健康三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在疲乏、恶心呕吐以及失眠三方面的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 国外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研究

Sood 等[28]对乳腺癌患者开展SMART 项目(Stress Management and Resilience Training),干预时间共 12周,包括团体心理干预、个性化访谈和三次定期的电话随访,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压力感知、心理弹性等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提高。Carlson 等[29]对于抑郁症乳腺癌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团体辅导可以使化疗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正向提高。Victoria[30]等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对乳腺癌患者在自我认知和积极心理技巧方面进行心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积极心理小组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自尊和心理弹性,从而促进了患者的心理健康。Cho等[31]通过笑声疗法提升了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弹性。

综上所述, 如何提升人类的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最主要的目的, 现有研究已证明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心理治疗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抑郁情绪, 与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后, 可以较好的治疗抑郁症[32]。另有研究指出,乳腺癌患者在情绪障碍和心理困扰方面的患病率要高于健康的人群,而且部分乳腺癌患者可能会死于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乳腺癌患者的积极心理学研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本土化研究进行的较少,比如深入探讨积极心理对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提供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治疗和护理的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幸福感心理学乳腺癌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吃错了 小心得乳腺癌!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