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2020-12-25黄媛媛

教师博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所学法治道德

黄媛媛

(会昌县实验学校,江西赣州 342600)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较为抽象,比较难以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掌握其学习方法,因此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这部分教学时,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也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而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可帮助教师以更丰富、更形象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将抽象、理论化的知识以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但目前仍有一部分教师没有认清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分清教学过程中的主次,导致信息技术运用不合理。

一、运用信息技术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将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声音、图像、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与视觉效果。学生可以感受到抽象的知识逐渐变得易懂,并具有形象生动的特性。多媒体技术可以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融合,将教学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展现出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以往传统教育中无法达到的具体性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

(二)丰富教学内容

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助于改善并革新课堂教学体系。就当前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当前社会的各种信息进行提取,并将其中有用的信息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更多道德与法治方面的信息。教师可以获取更优质的案例开展教学,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教学内容。教师通过运用这些信息技术资源,让学生提前掌握最新的社会消息,有效提升学习的高度与广度。[1]

(三)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其认知能力正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让教学以更加丰富与形象的形式来开展,为学生呈现出多样化课堂,让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加深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其运用在实际生活中,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与把握,让学生不断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措施

(一)营造教学情境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直观性的优势,这就使得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当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把握,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课堂中。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视频的形式开展所学内容的课前引入,让学生先观看教学视频,大致了解本节课程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中,以便接下来教学内容的开展。[2]

(二)开展实践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开展实践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包含着许多理论性知识,将这些知识巧妙地融汇在日常生活中,才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也是我们开展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可以将本节课所学重点内容先以理论的形式向学生讲解,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实践场景。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课本上列出的情境开展实践活动,以课本上的实例为例,先观看一段视频,将本节所学内容进行重点呈现,让学生自行探讨视频中所蕴含的道理。还可以通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感受所扮演角色的内心活动,从而明确所学观点的合理性。利用这些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引导学生自主探讨与角色扮演,将错误、不理智的思想与所推崇的正确理论相比较,不断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3]

(三)拓宽教学资源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较为局限,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往往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目标。在授课时,教师常常只注重知识点的讲解,而对如何将所学观点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却不够重视。教师常常只是将重要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导致教学过程十分枯燥,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转变思想,除了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外,还应当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融会贯通,让学生了解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眼界。如在开展教学时,常常会涉及一些法律法规,教师可以用一些实际案例来引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对未成年相关法律更加感兴趣,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一些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让他们懂得自我保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寻一些与法律相关的教学视频,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普法,这样不仅能拓宽课程的教学范围,扩充教学资源,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法律安全意识。[4]

(四)构建师生互动教学平台

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网络教学也逐渐走入我们的视野。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来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平台,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教学视频上传至这一平台。学生可以线下登录该平台来查看相关学习视频,进行教学内容的回顾,从而进行知识点的复盘,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同时,学生可以针对自己学习较薄弱的内容进行知识点的重点回顾,提升学习效率,也有效地节约课后学习的时间,有利于高效学习的开展。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教学平台发布一些实时的新闻动态,让学生了解当前的时政热点,将学生当前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发布,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平台建设中,他们可以在这一平台上进行提问,由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解答,从而构建良好的教学互动体系,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5]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扩充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将传统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实践性教学,并将教学资源进行扩充,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平台,从而全面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所学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非所学
非所学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