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感需求的养老设施空间优化的策略和建议

2020-12-25王小平潘卉三江学院建筑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安徽建筑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养老院设施养老

王小平,潘卉 (三江学院建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0 前言

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9073”的养老布局,将会有3%的老年人由机构代为照顾养老,目前中国老年人以60岁~70岁的年轻老人为主,可以独立生活或由家庭照护,随着代际居住的分离,高龄老年人比例的抬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进入居住型的养老设施生活。国内目前市区的居住型老年设施,主要参照公寓宿舍或者医院养护的空间模式,照护效率高,但难以摆脱机构化的刻板印象,如何延续住宅的亲切感,自由感,唤起情感累积的记忆,给长者带来更加积极,更有幸福感的情感体验,需要对养老设施的空间进行对应的精心设计,创造更有情感支持的细腻空间。

1 案例调研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调研了南京6家养老院,其中4家民营养老院,2家公办养老院,其中有2家社区内小型养老院,50人床位,另4个是城市偏郊区地带的300床的大型机构。通过对设施现状的了解与对设施内老年人的居住状态与活动的观察访谈,老年人以双人间为主,社区内小型养老院,由于是办公建筑的改造,采用的是双间并用的卫生间。另几家大型养老院因为价格较贵,地点稍偏,陈设较好,入住率较低。基本功能齐全,但整个机构都缺乏活力。老年人闲暇时间较多,基本以静态化的居室内活动为主,读书看报,看电视,或在走廊上闲聊晒太阳,郊区的民营机构会有带老人去超市的购物活动等。总体而言,几家机构,对老年人基本的生活需要,已经基本满足,但对于老年人情感的关注,尚有缺失与不足,较集中的意见有以下几点。

1.1 生活作息缺乏自由度

在机构中,以集体生活为主,为了管理与服务的效率,采用有规律时间表的作息安排。服务人员到点来为老人服务,并准备全天的开始,生活的范围是有约束的,并不断受到关注。

1.2 起居空间较小,缺少活动选择

作为居住型的养老设施,生活空间较小,缺少足够的物品收纳空间,只能携带少量衣物与必需品。卧室没有个性化的设施,家具简单,用具统一。老年人主要的活动是在居室中看看报,看电视,或在走廊上休息,主要的娱乐方式为打牌聊天。

1.3 缺少有意义的自主活动

出于不能让居住者劳动的观念,所有的家务与劳作都由工作人员承担,护理人员非常忙碌,老人与工作人员之间交流较少,而老年人从事有意义的活动的余地几乎没有了,只剩下单纯消磨时光的活动方式。

这样的居住环境与我们现在希望营造的满足高龄者的心理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对于老年人,生活的独立,尊严,自我感受的满足是给他们带来幸福感的重要保证,居住机构需要创造更为丰富,充实意义,具有个性与差异化的活动空间,连接他们的记忆与经历,从而获得充实愉悦的老年生活。

2 空间环境的优化策略

2.1 个性化的公共区域

老年人在机构中希望获得居家自由亲切的感受,得到足够的安全感与归属感,要避免公共机构带给人们的单调,冷静,收敛的品格,就需要在公共空间的设置中创造更多更有人情味,能够创造出更多趣味,话题点,触发记忆的空间场所。

2.1.1 具有鲜明特征的场所

场所是具有清晰特性的空间,在空间的背景中,蕴含了一系列关乎文化,历史,传统,记忆的主题。只有赋予空间意义,人们才会对空间产生认同。在养老设施的重要公共空间中,可以通过戏剧化与情节化的处理,促使这一块空间在人们心目中形成强烈的节点印象。日本八千代养老院中,设置了夸张而繁复的富有80年代感的楼梯,唤起人们的记忆,在行走其中时带来了特别的意义。荷兰生命公寓中的公共空间,通过刻意营造出的年代感,类似游乐场的场景塑造的手法,形成了鲜明强烈的焦点空间。而我们在室内设计与空间布局时,需要打破僵化统一的面貌,设置空间的变化与戏剧感,也可以给老年人带来场所的认同感与美好的情感呼应。

2.1.2 寓意化的空间陈设

陈设作为室内的装饰,引导空间的故事感与情节感,避免空间的平淡感,老年机构倾向于家庭氛围,在餐厅的设计中,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创造不同氛围的就餐区,室外,半室外,略昏暗,高大的大厅空间等。同时,在重要的交通节点或通道尽头,设置主题景观陈设墙,如传统主题,采用传统木雕门墙的花架,放置奇石,盆景,绘画,如体育主题,放置一些经典赛事的比赛海报,如记忆主题,放置一些缝纫机,传统的纺织机,老式的绣花架或精致的绣花作品等等。在半公共空间,如公共起居室或老人居室入户凹廊,鼓励老年人放置一些带有重要记忆的陈设品,一盆花卉绿植,家庭照片,自己的绘画手工等等,通过陈设品的展示,引导老年人的自我表达,寻找精神的共鸣与彼此的支持。

2.2 主题化的组团空间

健康老人居住组团出于日照朝向的要求,都采用了单廊的南向居室连接模式,主要运用了一字型,L型,E型等,公共空间一般设置在底层或单独区域,不易形成围合封闭的组团感,但也可以在走廊中部设置一个半公共的起居厅,结合庭院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组团区块。

在养老院开创初期,可以为组团设置一些个性化的主题,吸引相同志趣的伙伴入住,在相应的起居空间,做一些适合主题的空间设计。主题可以是手工爱好,自然园艺,宠物之家,传统文化,运动健康,异域风情等等,引导入住者选择,帮助形成小聚落的亲密的社交活动;组团外可以设置对应主题的花园,形成亲切的可以共同活动的户外场所,如园艺师的花园,菜园,如帮助哲思的日式花园,如喜爱传统的山水庭院,如以游艺项目为主的室外康体公园等。花园的布置,以恰当的尺度,划分成可以小聚,可以远观的空间院落,老年人也可以参与进来进行照护。

2.3 趣味化的回游路线

一字型,L型,E型等的建筑布局,不足以形成一条自然的回游散步线,部分尽端走道需要结合室外走廊,开放的景观楼梯间,一起形成完整的散步环路。不同组团对应不同个性与主题的院落空间,可以帮助整个建筑形成一条个性丰富的室外风景线。当雨雪、早晚,不适合出门的时候,在室内走廊上行走,经由各个组团的半公共空间,也可以促使人们的交流。在不同私密感的空间氛围中,很容易帮助陌生的老年人轻易地找到共同的话题,开展深入的交流。同时,对于老年人而言,行走5min~10min是有一定疲劳度的,在每隔40m~50m的范围结合休息区,交通节点须设置休息的座位与相应缓冲空间。

2.4 弹性的家人留宿空间

老年人来到城郊的养老机构,无法与亲人儿女朝夕相处,成为很多老年人心中的遗憾。养老机构内单人间或者夫妻合住的双人间,室内空间如果有余地,可设置留宿家人的弹性空间,如飘窗,壁龛等空间,允许子女的陪伴留宿。如果老人居室为普通合住的双人间,宜在设施内预留家庭间,允许留宿家人,使老人的情感牵挂获得满足。

2.5 变化的室外半室外空间

对老年人来说,接触室外空气对人的精神状态会有正面的影响,在卧室设计中,有的出于使用安全等考虑,未设置阳台的,在老年人的室内散步道中可以布置一些接触室外空气的灰空间,结合楼梯或公共起居室设置观景平台,露台,以便老年人停留感受室外气息,首层也可通过灰空间,回廊的设计,帮助老年人室内外空间的自然过渡。

3 机构运营的人性化举措

老年人在养老机构要获得居家的感受,需要稳定亲密的护理关系与积极的社会关系,在机构的运营中,需要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做一些更深入细致化的考虑。

3.1 精神疗法的介入

老年人在从社会事务中退休后,脱离了熟悉的交往圈子与工作岗位,同时面对不可逆转的衰老,很容易感受到孤独感与自卑感。在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的过程中,比较常采用的园艺疗法与行为疗法,引导大家接触,欣赏与照顾大自然,同时在很多手工活动与家务,互助的活动,促使老年人能积极地面对生活。在景观区设置种植盒,可以置于地面,也可以放在较高的台面上,给愿意从事园艺工作的老年人有自主选择的余地。

3.2 居室布置的自主选择权

养老机构出于效率采取统一的措施,会使人们感受到个性的忽视。要为老年人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就需要创造更多的选择机会,空间要做出留白,允许老年人挑选不同的床品,携带他们喜爱的物品,展示他们记忆的个人收藏等。同时,鼓励老年人自主活动,锻炼他们的生活独立能力,通过基本的家务锻炼,收拾房间,照顾花木等等,获得自尊感与活动的意义感。员工不要过多地干涉老年人的独立生活,避免老年人产生习得性无助与依赖心理。

3.3 活动的多样性

老年人出于身体生理上的退化,心理上容易产生消极畏缩的情绪,当外部缺少推动时,老年人很容易进入在消极静止的活动中。在我们调研的养老设施中,有的高龄老人会坐在电视前连着看3h~6h。机构现在的活动安排由年轻人主导,选择较少,基本的安排是超市游览或晨间手指操等,一方面,需要更加专业的老年护理与心理照护的人员加入进来,同时,在本机构或公寓社区中,招募55岁~70岁的有余力的健康老年人来组织活动,也会有很好的效果。当社区中的活动由老年人自主安排时,大家会更有认同感,也更促进人群交流,形成更为积极,乐观的社会氛围。相对应的,机构内公共空间的组织需要更加流畅开放,避免分隔明确,功能单一的封闭感,在入口注重与社区公共空间的接轨,形成开放明朗的界面。

3.4 更新的技术支持

随着可穿戴式的监控设施的普及,我们可以允许老年人有更多的自主行为,而不是时时处在照看之中。随着这一代老年人对于手机,电脑,网络设施的熟悉,他们在自己的居室中,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写作与阅读,与周遭世界保持联系与互动,室内设置时需要考虑智慧性网络的链接。有些老年人也会有沉迷游戏与电视的趋向,但和年轻人网瘾一样,为健康考虑,老年人需要更多的人际互动与室外活动,需要照护人员引导他们进行更加积极、主动的活动。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老年设施在对老年人生理的照护上已经基本满足需求,但是,要形成有活力的生活社区,消除与社会的疏离感,为老年人带来情感的愉悦与幸福感,养老机构的设计还需要更加细致深入的体察老年人的心理与情感需求,在建筑,景观,室内,陈设以及运营各方面进行精细化设计,彼此结合,共同组成一个更加支持更为宜居的生活空间。

猜你喜欢

养老院设施养老
养老生活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This 11?year?old student brings joy to seniors one wish at a time 11岁学生助梦养老院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In My Next Life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