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像一杯茶,暖心而甘甜

2020-12-25朱海宾

莫愁 2020年36期
关键词:乱花钱父母亲甘甜

☺朱海宾

1

母亲对我们的教育从小即严。母亲常说“树苗从小扶得正,往后才能长得直”。上小学后,母亲就要求我们自己整理床铺、打扫房间卫生;放寒暑假,就教我们洗衣服、煮饭……

20 世纪70 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还不丰富,吃的玩的都比较少,放学路上有好看的、好吃的,会不由自主地凑上去。母亲跟我们约法三章:不准“相呆”,不准走路吃东西,不准看别人吃东西。

儿时嘴馋,有时候故意找理由不吃早饭,想跟母亲要几分钱买个烧饼或油条。母亲总是干脆地回答:“没有,家里有早饭吃。”有一次上学前,奶奶悄悄塞给我5 分钱硬币,被母亲发现:“宾儿,手上拿的是什么?”我接过钱本来就紧张,母亲一问,吓得我把钱往地上一扔,拔腿就跑。奶奶见状,急忙解释:“他没要,是我给的。”妈妈很坚决地说:“东西可以买回来给孩子吃,不能让他养成乱花钱的习惯。”

2

母亲似乎有一副铁石心肠。我高中毕业后想报名参军,父亲有些犹豫,奶奶也说我瘦得跟豆芽菜似的,从小到大没有离开过父母,劝我安分在家。母亲却十分支持,并积极做通父亲和奶奶的思想工作。我如愿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成为我们家第一个军人。

入伍后不久,想家的情绪越来越浓,起初每周给家人写一封信,后来三天两头写,白天写不了晚上躲在被窝里写,期盼着多收几封家信,期盼着父母的安慰。没想到母亲来信居然批评我,让我把写信的精力放到学习和训练上。

母亲不仅对子女“狠心”,对自己也是。我入伍四年后,母亲又鼓励弟弟应征入伍。亲友们不理解:“人家养儿防老,你倒好,两个儿子全送出去了。”我和弟弟一南一北远离父母,母亲送给我们一句话:“好男儿志在四方。”

其实,我们走多远,母亲的牵挂就有多远,但她在人前从不表露。

1992 年8 月我第一次探家,母亲到南京站接我,说是“正好到南京出差”。那天本应该早晨5 点多到达的列车晚点两个多小时,我有些歉意,母亲说“我也刚到”。后来才知道,母亲头一天晚上就来到南京,第二天天不亮就到车站等候。

2013 年家中遭受严重火灾,父母的身心都受到重创。我接到弟弟的电话后,立即请假回到老家。看到被烧得面目全非的房屋,尤其是身上依然有黑灰和焦煳味的父母亲,心如刀绞。这时,父母亲是多么需要儿女的关心和守护啊。可是,母亲竟然责怪弟弟不该告诉我。我说:“家里出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不告诉我呢?”母亲说:“家事和部队的事,哪个大?”

这场火灾,对于父母亲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那幢住宅花了父母亲大半辈子的积蓄和心血,是他俩安度晚年的栖身之所。从大火中逃生的父母,多么希望儿子能在身边多陪几天。但为了不影响我工作,他们故作坚强。我在家待了三天,母亲就催我回部队,她手一挥:“就买今晚的票,赶紧回去,我们会处理好的。”后来与母亲通电话时,她都显得轻松自若,让我“放心、安心”。其实,连续好几个月,父母亲经常从噩梦中惊醒,经常来到烧毁的房屋前暗自垂泪。

从小到大,我们哥俩就是在“狠心”的母爱下成长,在我的记忆中好像从来没有在母亲怀里撒过娇。现在回想起来,母亲虽不让我们乱花钱,但家里经济再拮据,我们学习、生活需要的东西,保证满足;不让我们“相呆”凑热闹,是担心我们路上不安全;不让我们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培养了我们自强自立的能力。

母亲看似严厉的爱,其实是一种更细腻、更深厚、更豁达的慈母之爱,就像一杯茶,喝的时候苦,回味却如此甘甜。

猜你喜欢

乱花钱父母亲甘甜
多面的绘画者——我心目中的鲁迅
脆弱一分钟
偶尔
清明祭
甘甜之水
各有不足
感叹男女
父母亲的新朋友———《意林》
做父母不当家长
《赠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