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的魅力在于创造

2020-12-24叶澜

教育·教学科研 2020年11期
关键词:魅力创造性精神

叶澜

教育的目标是成人,成就人。教师从事的事业是育人,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是其全部的人格,而不只是“专业”。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自己像人一样地活着,他才能对别人产生影响,一种使其成为人的影响。

教育的魅力不只是要求好教师,而是每个教师都要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求你去创造。教育的魅力是创造的魅力,是创造生命发展的魅力。

教师的使命不断变化,不变的是教师始终须对人一生负责任。今天教师的使命就是使学生能够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实现他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及对这个社会尽一个公民的责任。

每一代的教师都会面对一个时代教师使命的新要求,但教师使命也有一些不变的内容,那就是教师的事业始终是对人的一生负责任的事业。

你给学生的东西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是促进了他的发展还是阻碍了他的发展,教师要经常自问。尽管学生不完全被教师所左右,但教师的教育会成为一种力量,可引导人前进和向上。

一个教师有可能对儿童、青少年,对某一个人的发展变化留下深刻影响,让他在每一个前进的重要的时刻会想到这位老师。这样的教师,就是在真实的意义上成了一位教师,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技能的教学者。

教育的魅力,应从创造中去寻找。长久以来人们对教师认识上的一个偏差,就出在不把教师看作创造者,仅仅把他当作知识传递者。比如,教师上语文课,他的任务被认为就是教识字、读书、写字……教师往往也不把自己的工作当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故而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马克思讲得很深刻,只有创造性的工作才会有尊严。

今天我们特别强调认清教师的工作性质,教师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传递者,他跟孩子一起创造他和他们的每一天的学校生活,也为学生的未来生活作创造。教育是丰富人生的很重要的工作。

教师的创造还表现在“转化”上,把人类的精神财富转化成学生个人成长的精神财富,这个转化也是教育的独特挑战与魅力。

教师的创造性还表现在促使学生精神世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这样培养出来的新生代,就会与他的上一代不一样。这种代际传承与发展,本质上是把人类的知识与技能、精神,转化成个人的能力和精神的内存。

这些东西内化在每一个不同的个体之中,而后,又会在社会实践中转化为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创造力。

教育事業和教育的魅力一定要与创造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教师,如果只要求自己像蜡烛一样,成天勤勤恳恳地埋头苦干,以牺牲自己作为职业高尚的表达,而不是用一种创造的智慧去激发学生心中的精神潜力,那么工作对于他来说只有付出没有魅力,也难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

教师的魅力在哪里?就在于创造。它是一种直面人的生命发展的创造。这里面有“转化”的创造,教学工作自身还需要创造,从长远意义上,教学让每一个生命具有创造的力量,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创造的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本文摘自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猜你喜欢

魅力创造性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拿出精神
魅力展示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