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意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2020-12-24樊岩绯

锦绣·下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旅游产品创意非遗

樊岩绯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在旅游产业中的利用,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与实践命题,而如何在科学保护这些承载着民族记忆和精神的非遗资源的基础上,使其得到有效的利用、活化和充分发展,是需要学界深入探讨和解决的一个综合性课题。辽宁省有很多国家级旅游景区,同时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相应地也延伸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旅游产品,为了能更好的研究其开发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以文化创意激活非遗资源的旅游美学效用,满足大众对美好休闲生活的消费需求,有效提升旅游消费的多元审美需要和供给品质,不仅有利于提高当地旅游效益,同时还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保护作用。本文从设计的角度来阐释非遗文化保护的合理措施,并对文化创意旅游产品产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非遗;创意;旅游产品;设计;传承

一、当前旅游产业产品开发现状

(一)缺乏创新性

旅游产品为旅游产业的附属品,当游客前往某一经典进行参观游览是,需要购买具有当地代表性的纪念品作为收藏,但市面上普遍存在的旅游纪念品大同小异,缺乏创新性,只在初级层面迎合了游客的消费心理,并没有更深层次的挖掘消费者的需求,产品设计落后、陈旧、千篇一律,降低了旅游产业的体验品质。在当今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应注重创新性产品研发,挖掘旅游地本身的内在信息,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源,对旅游产品进行重新研发设计,从而满足游客的深层次需求,以致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

(二)缺乏实用性

现阶段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通常缺乏鉴赏价值,同时大部分旅游产品缺少符合大众审美的外观设计,并且研发时未考虑人性化因素,从而降低了游客的购买欲望。纪念品带回家无法收藏使用,赠送他人较为鸡肋,导致越来越多人的放弃景区购买纪念品。

(三)缺乏创意性

目前景区售卖的旅游产品相似度较高,甚至在其他景区也能购买到,导致当地旅游纪念品的市场价值流失。大部分产品较为普通,缺乏创意性,不能很好的代表当地旅游文化,从而无法激发游客的购买欲望。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新兴的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一)依附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数为“无形的”,但是其具有依附性,可以依附于相关事物进行传承与发展。

(二)传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被个体或群体方式一代一代继承、发展的性质,其传承形式主要为师徒传承及口头传承等。

(三)活态性。区别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为“活态性”,其为动态的、具有生命力、不断变化的文化形态。

三、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开发旅游纪念品策略

(一)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产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上讲是一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间文学、传统舞蹈等。“非遗”核心是技艺和文化内涵,而非物质实体。旅游纪念品是有地域特色的工艺品,是旅游商品的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而旅游产品是有形的物质实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本身就可作为旅游纪念品,如漆器、玉雕等,部分资源并不能直接应用到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需要将其“物化”的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可以成为旅游产品设计的訴求点,从而能够提高纪念品的文化特色和艺术品味。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品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的前提是保护。技艺以及原生态文化内涵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应此为基础对其合理开发有利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选择合适的项目,并进行合理的开发,既可以增加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从而对其进行传承发展,另一方面,也利于丰富纪念品市场并提高其文化档次。通过有形产品宣传,唤起民众对民族精神的回归,提高民族文化自信,从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三)非物质文化体验与旅游体验

体验是指亲身经历后并留下深刻印象的过程。旅游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体验,旅游体验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一方面可使体验者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形文化载体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项目的操作信息,在旅游过程中通过体验者多角度、多感官的参与能够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魅力。旅游产品作为展现和传播地域文化的载体,已经成旅游体验中的重要内容。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也会增强旅游产品的内涵,成为设计的灵感来源,使旅游产品获得更丰富的体验内容。

(四)深度挖掘产品内涵

博大精深是我国文化特点,所以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衍生出的产品,都是带来极大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在研发成功一种旅游产品之后,首先需要对产品进行一系列的宣传,但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把一种新的旅游产品打造成游客广泛接受并争相购买的旅游纪念必备品,除了加强宣传力度,更多要深挖这款产品的文化内涵,例如扬州市的旅游产品扬州三把刀中的厨刀,将扬州厨师精工细作的工匠精神融入其中,加以宣传,丰富其文化内涵,从而带动地方文化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江、安勇 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纪念品现状与创新设计 湖南包装 2017(4)

[2]孔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对策研究—以安徽池州为利用 黑河学刊 2018(6)

[3]白凯,金淮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利用,白凯,金淮 旅游学刊

[4]谌强.非遗生产性保护重在传承文脉[M].光明日报,2012-04-07(012).

猜你喜欢

旅游产品创意非遗
羌族地区纺织品类旅游产品设计思路
试谈美术教学中的创意作画
九嶷山瑶族文化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创意研究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
广告图形设计教学之创意性思维研究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郑州方特游乐园景区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