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位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2020-12-23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边区国籍冰糖

1933年,23岁的医学博士马海德为考察东方流行的热带病从美国来到上海。当时,日军先后入侵东北、攻打上海,面对复杂时局,他的兴趣从热带病转移到了中国社会上。1936年6月,马海德赴陕北了解中共抗日主张和边区情况,这让他对中国共产党有了全新认识,考察结束后,他选择了留下。

1937年8月,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马海德随部队前往山西抗日前线,帮助开展战地医疗服务。在野战部队,马海德和其他战士一样,一天只吃两顿用河水熬的小米粥。刚开始,他很不习惯,时常胃痛。队伍里的老战士会带些冰糖,关键时刻用这珍贵的物资补充能量。当他们发现马海德的不适后,会时不时掏出一块冰糖给他。马海德很感动,因为这意味着战士们不再把他当外人,而是一起作战的同志。

抗战期间,马海德还帮助迎接了白求恩、阿洛夫等国际医疗力量。在中外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边区医疗事业有了很大起色,共发展了8个中心医院、24个分院,形成了拥有1.18万张病床的医疗网。仅1944年至1947年,马海德在延安诊治的伤病员就达4万多人次。大家都亲切地称这位身穿军服、打着绑腿的外国人为“马大夫”。

新中国成立后,马海德成为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1950年,他被任命为卫生部顾问,将余生的精力投入到麻风病的防治工作中。(摘自《人民日報》,陈尚文/文)

猜你喜欢

边区国籍冰糖
冰糖葫芦
冰糖宝石
冰糖葫芦
英前大使申请爱尔兰国籍
抗战时期边区人民调解制度研究
韩国:放弃国籍逃兵役人数创新高
如何放弃美国国籍(答读者问)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宣传斗争
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