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打工人”背后的权益生态

2020-12-23王言虎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五险一金早安

王言虎

毫无征兆地,“打工人”一词在互联网火了起来。

什么是“打工人”?首先要注意断句,是“打工”人,而不是打“工人”。所谓“打工人”,就是以往人们所说的“打工仔”,后来又戏称为“社畜”。他们起早贪黑,拿着微薄的工资,做着辛苦的工作,在平凡中追求进步,在屈辱中坚守倔强,虽然没钱,但有着不卑不亢的礼节。此之谓“打工人”。

与“打工人”相伴而生的,是大量的“打工人宣言”。比如,人们上班见面第一句问候,已经不是简短的“早安”,而是“早安,打工人”;他们调侃自己,“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打工累吗,累,但我不能哭,因为骑电动车的时候擦眼泪不安全”;“生活里80%的痛苦来源于打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就会有100%的痛苦来源于没钱,所以在打工和没钱之间,我选择打工”……

这些段子,诚可谓“打工人”的夫子自道,其中包含六分调笑,三分自嘲,还有一分荒谬,总之是百般况味,尽在梗中。

年轻人玩梗,大都是为了调笑取乐,所以在“打工人”心目中,这场狂欢,虽然带着一丝无奈与苦涩,但也未必填充着多么苦大仇深的人生经验。就像任何一场网络造梗运动,它来得快,去得也快,就像龙卷风,再过一段时间,可能也就在网络世界烟消云散了。

但无论如何,“打工人”背后所反映的社会情绪与劳动者的生存现状,是无法被忽视的。它虽然有着较强的娱乐属性,但终归反映了社会严肃的一面。年轻人借“打工人”自嘲或自黑,但雇用单位跟相关部门,却不能一笑视之。

“打工人”的苦来自哪里?一是没钱,二是权益得不到保障。薪水高低,跟个人能力有关,但“打工人”的合法权益被侵犯,就是雇主与劳动部门的责任了。

有段子就说了,“别人过节我打工,别人睡觉我打工,别人上课我打工!打工人,辛苦了。××节上班也是三倍工资吗?”节假日上班是否拿三倍工资,是观察“打工人”权益生态的一个窗口。但遗憾的是,相关调查显示,在此方面全国的落实率仅有50%。

换言之,有一半的“打工人”在法定节假日加班,却并未拿到劳动法规定的三倍工资。由此也可以想见,许多“打工人”在带薪休假、五险一金方面,处于一种怎样的境况。

除了待遇上的不公,他们的人身尊严,在没有底线的雇主那里,也是“薄如蝉翼”。光是最近几个月,就有几起羞辱员工权益的事件被热议。比如,昆山某电子厂将员工证件扔在地上,让员工弯腰屈膝去捡;还有东莞一家公司在培训过程中,让员工跪地脱衣自扇耳光。“打工人”的尊严,就在这种赤裸裸的人格羞辱中,碎了一地。谁来拯救“打工人”的尊严?

更糟糕的是,兢兢业业的“打工人”,非但尊严不能得到保障,就连身体也倒在“垮”的边缘。仅以处于“打工人”顶端的都市白领来说,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高達70%,处于过劳状态的白领接近六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群比例不足5%。换句话说,100个白领里面有95个人都有各种身体毛病,只有5个人是比较健康的。

“打工人”的“难”是全方位的,我们要看到“打工人”一词风行背后的真问题。在“打工人”的“大合唱”面前,劳动监管部门是不是也要出来走两步?他们不妨睁大眼睛看一看,“打工人”的五险一金交全了吗?节假日加班三倍工资兑现了吗?他们又是否面临日常性的职场羞辱?全方位观照“打工人”权益,才能让他们更有尊严,社会也才能充满活力与希望。

猜你喜欢

五险一金早安
社保能“保”什么
早安帖
以讹传讹的五险一金
早安,小松鼠
2017年“五险一金”有新变化这些你一定要知道
五险一金或变“四险一金”
早安(外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