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碎片化阅读时代优化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

2020-12-23林元春

兰台内外 2020年23期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阅读推广图书馆

林元春

摘 要:碎片化阅读的盛行一方面前所未有地提高了人们的信息汲取速度,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使大众阅读能力下降的风险,而优化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有利于规避碎片化阅读的风险。本文分析了碎片化阅读给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基于优化碎片化阅读的大背景,从推广目标、推广平台、推广形式、推广内容和推广馆员五个方面,为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提建议。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 图书馆; 阅读推广

引言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人选择在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上接收大量片段化信息,阅读零碎信息。一方面,这样的碎片化阅读适应了人们高强度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的认知结构处于分散无序状态,读者常常面临“似乎了解一点,但又不知道”或者“有印象但说不清楚”等一些状况。传统的说法认为,开卷有益,但在碎片化阅读时代,大量汲取信息不一定有利于对读者的知识结构进行塑造,因此,社会上有一种声音认为人们的阅读活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图书馆推广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形式,它被认为是一种建立、改造、重塑个人阅读行为的服务,由于它与生俱来的使命,承担着优化社会阅读方式,以及提升大众阅读质量的责任与义务。如前所述,由于与碎片化阅读随之而来的一定程度上社会阅读质量的下降,图书馆必须优化阅读推广工作,尽量规避碎片化阅读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时,这也是新时代图书馆走在时代前列,指引人们学习和阅读的机遇,有利于发挥图书馆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员的服务价值,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促使图书馆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一、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和机理

1.碎片化阅读的相关定义

关于碎片化阅读的定义,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例如,吴敬红认为碎片化阅读时代有两个主要的特点:一是受众阅读到的信息内容碎片化,二是由于读者在同一时间段内所能够接触到的阅读信息的来源媒介渠道比较多,而呈现出阅读时间碎片化的特点。卢玉红则总结出碎片化阅读主要表现为时间的碎片化和内容的短小化、碎片化。林元彪认为碎片化阅读是描述信息传播与获取情况的形象说法,具体来说,有两层意思:一是相对于原典内容的碎片化,二是相对于连续阅读时间的碎片化。结合上述观点,本文认为碎片化阅读的主要体现在阅读内容和阅读时间的碎片化这两个方面。

2.碎片化阅读的成因

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多样化的阅读场所、多元化的阅读形式。通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9年)可知,截止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由此可以推断出人们受互联网的影响逐渐增强。而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移动阅读终端,如Kindle、手机、iPad等设备十分受欢迎,阅读碎片化正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它也是读者接收海量增长、快速更迭的网络信息的必然选择。正如张研研学者等在定义碎片化阅读时提到,碎片化阅读是融合电子书、手机和网络等新型阅读媒介进行的,不完整、片段式的阅读方式,该定义着重强调了移动终端设备和网络化阅读形式在碎片化阅读中的作用。

一方面,碎片化阅读有利于快速扩充读者知识容量。社会压力逼迫读者快速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知识,通过阅读碎片化的知识提炼,有利于读者迅速丰富见闻,扩大知识面,这正与当下各种热门“干货”分享相吻合。另一方面,碎片化阅读提高了碎片时间的利用效率。由于通勤时间、排队时间等碎片化时间不足以使读者阅读传统文学、学术专著等较为专深、长篇幅的文献,读者通常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有助于帮助读者利用零碎的时间,获取信息和知识,从而提高时间和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3.碎片化阅读的潜在问题

碎片化阅读存在导致“浅阅读”的风险。而浅阅读是一种阅读主体大脑的参与度不高,对阅读内容掌握程度低,只停留在了解层面的阅读。通过碎片化阅读获取的大量片段信息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加工、编码与组织,相互之间没有建立起联系,无法进入大脑的长时记忆,只会随着新的碎片化信息的不断涌入而被遗忘。

碎片化阅读阻碍“阅读脑”的发展。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授玛丽安娜·沃尔夫将阅读中的大脑称为“阅读脑”。她认为,阅读的本质特征和过程核心就在于“超越文本”,无论是人类的生物学进化还是个体的心智发展,“阅读都会促使我们超越信息的束缚,创造出无限美好的思想。数字化阅读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而互联网上的信息是纷繁复杂的,因此数字化阅读有可能会使读者的注意力分散。读者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只能选择被动地接受,而非吸收,长此以往,读者的思维会减速,阅读层次会变浅薄。

二、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

图书馆阅读推广是指图书馆通过精心创意、策划,将读者的注意力从海量馆藏引导到小范围的有吸引力的馆藏,以提高馆藏的流通量和利用率的活动。例如,美国的“一城一书”(One City, One Book)阅读项目,全城或全社区同读一本书,风靡全美各地,带动整个图书馆行业推出成千上万个仿效或者翻新的项目。不仅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类似的阅读推广项目和活动在全球各地纷纷涌现。中国图书馆年会2013年的主题是“书香中国—阅读引领未来”,同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将全民阅读工作列入年度计划,被学术界认为是中国图书馆学会自觉推动阅读推广的起点。

通过建立、引导、改造读者的阅读行为的服务,帮助读者高效利用图书馆、图书馆的资源以及图书馆的设备,从而帮助其提高阅读质量,进而改变其对图书馆的认知和评价。阅读推广工作可以强化图书馆阅读作为所有民众基本权利的意识,使图书馆工作者的图书服务向纵深发展,拓展公众对图书馆的认知,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三、碎片化阅读时代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机遇

碎片化阅读已经深入人心,并在影响着用户的使用习惯与偏好,目前已经成为被人们乐意接受的一种阅读方式。相较于传统阅读,碎片化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读者阅读积极性,提升读者阅读率。图书馆应抓住这一契机,顺应时代趋势,为社会提供更加多元、更加符合个性化需求的优质服務,为图书馆服务注入生机。

碎片化阅读场景多样化,载体多样化。以往图书馆提供的阅读服务只能局限于馆内,而碎片化阅读可以实现用户在就餐、通勤、休息等各种场景下阅读,进而使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馆舍之外,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长期处于社会“幕后”服务的图书馆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渠道被认知。让更多的读者得到图书馆的多样化服务,需要图书馆主动出击,面向更多元化的用户,引领读者需求挖掘潜在读者,促使图书馆在采用新的传播媒介、提供个性化的用户服务平台方面做出更多尝试。

2.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挑战

碎片化阅读内容如果不加以控制,处于零散、无秩序的状态,容易演化成“浅阅读”。使读者思考能力降低,进入低层次的阅读。甚至有一些阅读设备,因与广告商家的合作关系,推荐同质性信息,形成信息茧房,更有甚者推荐不良广告,与图书馆提高读者阅读质量的使命相违背。此外,碎片化阅读对图书馆资源建设指出了新方向,现有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多为纸质资源,而碎片化阅读使得阅读的传播途径倾向于网络化,阅读内容可以产生于手机、Kindle、iPad、电子阅读器等,阅读内容的形式可以是一条朋友圈、一条微博或者一张图片等。

碎片化阅读大环境下图书馆的优化阅读推广工作是对图书馆员的考验。碎片化时代的阅读推广工作,势必需要融合网络,不断创新。图书馆推广服务从被动的服务提供者转变为主动的服务组织者,需要图书馆员主动挖掘读者兴趣,并能针对不同读者群体、不同场景进行个性化推广。从传统的图书馆内走向馆外、走向网络以及发掘更多推广平台。

四、碎片化阅读时代优化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

1.强化图书馆阅读推广目标

相较于传统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碎片化时代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需要更关注推荐内容的系统化,注重碎片化知识之间的联系,着眼于推广内容的处理、组织和重建,从单一的推广到挖掘内容、丰富形式,以及对碎片化进行加工,从而提供多元化的资源与服务,处理好碎片化和系统性的关系。同时,依据学科体系、著录章节、研究主题等方式将碎片化的信息组织成系统化的信息,从而帮助读者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获取优质的资源和服务,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知识获取效率。

2.提升图书馆阅读推广平台

碎片化阅读时代,网络平台的地位越来越显著。传统图书馆推广空间以推广活动为主导,注重线下活动的开展,忽略了对网络平台的建设。尊重读者的阅读习惯,碎片化时代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需要更关注网络资源服务,重视信息传播和共享机制的建立,加强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和宣传,提升移动平台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多元信息编辑模式以及信息反馈速度,将文字推广与图片、音频、视频等交织融合,丰富推广内容,提高内容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便于读者理解。跨地域、跨时间推广信息,实现图书馆阅读推广与用户生产生活的融合。

3.丰富图书馆阅读推广形式

改变被动的信息服务者,向个性化开发者转型。发挥图书馆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图书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意识。碎片化时代,读者渴望得到经过加工后的短小化、概括化信息,这就要求图书馆员事先完成加工工作,保证信息完整性、真实性的前提下把信息浓缩成读者喜闻乐见的碎片形式。现代图书馆、档案馆、情报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应只是信息专家,也应是信息使用的向导和顾问。图书馆员不仅仅是被动的服务者,更要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指路人。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推荐更有深度、更有意义的碎片化知识,在信息冗杂的互联网时代开辟一片静谧的阅读空间,为碎片化时代的读者提供高质量阅读服务途径。

4.优化图书馆阅读推广内容

(1)内容模块化、系统化。模块化拆分专业书籍,将其划分成短小且独立的知识单元。归纳和整理长篇幅专著,提供提纲式的阅读摘要或者综述。对于拗口难懂的内容,增加图片、音视频等多样化的展现形式,提高可读性。内容直观化、生动化。利用社交媒体的多样化展现功能,丰富文本的表达形式。将静态文字与动态视频相结合,构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表现形式,给读者提供更加方便、更加生动、更加直观的阅读体验。

(2)内容个性化、精确化。利用网路平台的互动,根据读者的历史阅读信息、专业背景、阅读时空等信息,分析读者的个性化需求,积极、准确、及时地进行阅读推广,提升读者的阅读质量,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5.培养图书馆阅读推广馆员

阅读推广馆员需要构建科学知识框架,创造学习引擎,梳理经验体系,探索事物本质规律。同时,也需要研究如何撰写阅读推广文案、招募读者、为读者提供价值、开展品质阅读推广活动等等。就阅读推广内容而言,美国著名研究馆员南希·珀尔因为卓越的阅读推广能力而获奖,她在讲解推荐图书的技巧时指出:“当读者向图书馆员询问自己接下来该看什么书时,图书馆员应该设法向他推荐三本书:第一本应与读者喜爱的书非常接近;第二本要与读者喜爱的书有少许差别,略有延深;第三本则是彻头彻尾延伸的图书。这种书不是小说,读者永远不会自己找来看。”阅读推广馆员的工作不是一味迎合读者的兴趣,而是以读者能接受的方式,引领、帮助读者发展其潜在兴趣,助其发现未知的他可能喜欢阅读领域,进入阅读新世界,拓展阅读边界。

五、结语

本研究分析碎片化阅读给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推广目标、推广平台、推广形式、推广内容和推广馆员五个方面,进而对处于优化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提出建议。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碎片化阅读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所接受,但其中也蕴含着巨大的危机。图书馆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在这种新型阅读方式的发展演化中需要发挥自己的力量促使其向着为服务读者,丰富读者生活,提升读者文化知识能力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图书馆可以借助这一轮阅读方式的更迭,重返社会大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其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獻:

[1]范并思.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

[2]吴敬红.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城市广播节目转变与创新[J].记者摇篮,2019

[3]卢玉红,赵冬湘.碎片化阅读时代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优化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

[4]林元彪.走出“文本语境”——“碎片化阅读”时代典籍翻译的若干问题思考[J].上海翻译,2015

[5]张妍妍,余 波,郭 蕾,温亮明.碎片化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7

[6]周 亚.“浅阅读”概念界定及相关辨析[J].图书馆杂志,2013

[7]范 蔚,赵凌澜.结构分析:碎片化阅读概念界定及影响因素[J].编辑之友,2019

[8]贺逸群,刘黎明.蜜糖或砒霜: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J].编辑之友,2018

[9]沃尔夫.普鲁斯特与乌贼[M].王惟芳, 杨仕音,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10]王 波.阅读推广、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定义——兼论如何认识和学习图书馆时尚阅读推广案例[J].图书馆论坛,2015

[11]温 柔.“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员服务能力提升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7

(作者单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图书馆)

猜你喜欢

碎片化阅读阅读推广图书馆
图书馆
数字时代下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有声读物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碎片化阅读时代广播节目的生存与创新
碎片化阅读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