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幼儿的同理心

2020-12-23戚优丽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9期
关键词:同理心培养策略幼儿

戚优丽

摘 要:幼儿的同理心是一种换位思考的情感,决定着其将来能否理解别人,能否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当今社会,一些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较为突出,有必要从小对幼儿进行同理心的培养,积极探索幼儿同理心培养策略,引导幼儿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关键词:幼儿;同理心;培养策略

同理心是指一个人,像了解自己一样,去了解别人,善解人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对他人的情绪和想法感同身受,理解他人的感受和立场,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相关问题。当前,一些幼儿同理心缺位,在家里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全家人都要围着自己转,到幼儿园里和其他幼儿争抢玩具,不懂得谦让,不懂得礼貌。造成幼儿同理心缺位的原因在于,幼儿教育中对幼儿同理心教育的缺乏,家庭和幼儿园对同理心教育的不重视。因此,有必要在直面问题、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立足幼儿教育实践,探索幼儿同理心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幼儿同理心培养——就地取材策略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孩子什么样取决于幼儿园和家庭给孩子创造什么样的环境。幼儿有很多缺乏同理心的表现,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找到教育的关键点、切入点,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体会到同理心的重要。幼儿从小接受的教育就会慢慢让其形成一种习惯,如果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和情感,没有关心别人、体谅别人的经历,那么等孩子大了也不会主动换位思考,理解别人、孩子生活在社会中也会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因此,有必要采用就地取材策略加强幼儿的同理心培养,在实际生活中找到教育的关键点,让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适应未来的社会。

比如,在玩建构游戏的时候,诺诺需要一块梯形的积木,他找了很久都没找到,后来他在骞骞搭的“房顶”上看到了,于是他走过去,直接把骞骞“房顶”上的梯形积木给拿了下来,由于用力过猛,导致骞骞的楼房倒塌了,俩人因此而发生了不愉快。老师都看在眼里,走过来跟诺诺说:“诺诺,我们不能随便拿别人作品里的积木,你想一想如果骞骞过去从你辛辛苦苦搭好的作品里拿下一块积木,而且把你的作品碰倒了,你是什么感受?”诺诺想了想说:“这样我会很生气、很不开心。”这时,老师问:“那现在你应该怎么做?”诺诺说:“我去跟骞骞道歉,我不应该没有经过他同意就拿走他的积木,还不小心把他的作品碰倒了。”我想孩子们会在很多类似于这样的事情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去体会别人的感受,同理心在不知不觉中萌芽。

二、幼儿同理心培养——情境创设策略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需要彼此的交流与沟通,如果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别人,将来成年之后人际关系也会出现危机。幼儿遇到不随自己心意的事就要大吵大闹,吃东西不会和别人分享,有时候即使自己不吃的东西也不让别人吃,非要霸占着等,无法接受集体生活,导致不愿意去幼儿园,既想跟小朋友一起玩,又不愿接受和小朋友分享玩具和食物。针对幼儿不愿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不懂得同情和理解其他人,在与小朋友之间发生冲突时,不会换位思考,反倒希望对方遇到坏事自己才开心等同理心弱化问题,老师应从同理心培养的情境创设入手,制定幼儿同理心培养的策略,使幼儿学会换位思考,帮助幼儿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比如,芷杉玩具坏了,如果翊景也和芷杉一样难过,那么芷杉就不会那么难受,可是如果芷杉玩具坏了,翊景却非常开心,那么芷杉就会更加难受。所以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幼儿体会如何同情别人,而不是幸灾乐祸。教师引导鼓励幼儿去安慰心情不好的孩子,在这样的情境下培养幼儿的同理心。

三、幼儿同理心培养——我是裁判策略

无论家长还是幼儿园都要认识到孩子同理心培养的重要作用,这样孩子的同理心才能慢慢培养出来。当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了问题,要及时关注并解决。在孩子说狠话时,家长如果能表现出痛苦,或者告诉孩子自己听到这样的话心情是什么样,孩子就会慢慢有所改变。但如果家长没有反应,孩子肯定不知道自己说得不对,久而久之问题就越来越严重了。及时发现幼儿出现同理心缺乏的根本原因,才能很好地把握幼儿身上的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找到更加切合幼儿实际的同理心培养的策略。

例如,让幼儿当裁判也是对幼儿的一个锻炼,让幼儿在评判别人的对错中慢慢成长。孩子在裁判的过程中会逐渐看到别的小朋友的不足,同时也会不断审视自己的不足,在这样的过程中也不断成长。

四、幼儿同理心培养——教师引导策略

幼儿的同理心是需要培养的,没有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孩子的同理心很难自己产生。不同家庭会有不同的孩子,说明平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对孩子进行同理心教育,让孩子能够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去想问题,考虑他人的感受,才是同理心的现实表现。幼儿同理心需要从小培养的,教育引导的不同,导致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孩子喜欢模仿,家长在孩子面前经常表现出同理心,孩子们的同理心会得到鼓励,进一步发展起来。如果家长能以无私、同情和客观的态度对待他人,孩子就会跟着模仿。须知,同理心是可以被感染的。孩子会观察大人的反应,并加以模仿。因此,在幼儿同理心培养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应以身作则,为幼儿做好示范。

总而言之,同理心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心理问题,幼儿的同理心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家长和幼儿园都要高度重视幼儿同理心缺位、弱化的现实问题,重视对幼儿同理心的教育和培养,我们通过就地取材策略、情境创设策略、我是裁判策略和教师引导策略,将幼儿的同理心培养得更好,教师在这方面也要更多地努力,为幼儿的同理心培养付出更多的努力,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玉,韩映虹,王永银.绘本促进小班幼儿同理心发展的实践研究[J].林区教学,2017(7).

[2]宋颖颖.基于同理心理论的移动社交产品交互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5.

[3]夏晓燕.在吉林省Y县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同理心的行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編辑 杜元元

猜你喜欢

同理心培养策略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爆款青春剧 玩的就是“同理心”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推己及人,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