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正当时”作文导写及示例

2020-12-23欧阳睿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斗志塞罕坝风华

欧阳睿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实主义题材影片《那时风华》播出后,赢得了众多影迷朋友的高度赞誉。该影片讲述了以郑百团、唐学燕、苏铁为首的年轻人,怀揣着“沙漠变绿洲、保卫北京城”的伟大理想走上塞罕坝,在那里无怨无悔奉献青春热血的故事。三代塞罕坝林场人造林,护林,营林,他们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坚持植树造林,建设了112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为绿洲的绿色奇迹。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收看《那时风华》后的观后感,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或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航】

1.题目解读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首先得读懂“材料”的含意;由于“材料”一般都存在含意多解的情况,考生就必须抓住那些語义指向相同的关键词句,有时“提示语”也会暗示“任务”指向,将二者结合审读材料,就可以准确立意。该作文题由材料、提示语和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是关于影片《那时风华》的主要内容,即使考生没有观看该影片,但材料中的某些词句已暗示了考生思考材料以及立意的方向,例如“怀揣着‘沙漠变绿洲、保卫北京城'的伟大理想”“无怨无悔奉献青春热血”“三代人”“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坚持”“绿色奇迹”等,依据这些词句,考生不难推知该材料的命题旨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做有理想有担当的人等。提示语则明确要求文章能“体现”考生的“认识与思考”。此外,“观后感”“符合文体特征”的要求也不可忽视。

2.参考立意

①牢记使命,艰苦创业;

②追求理想,甘于奉献;

③不忘初心,奉献青春;

④艰苦创业,绿色发展;

⑤弘扬塞罕坝精神,做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其他立意,如“敬业”“坚持”,也可。

3.标题示例

《那时风华正好》

《当以热血洒青春》

《那时风华照绿木》

《以我青春许你一片绿色》

《心怀热血,励志向前》

《青春永恒,风华依旧》

《那时风华,祖国有我》

《荒原绿洲起,不悔风华年》

《以青年志气,壮祖国河山》

《正是青春年华,亦当砥砺前行》

《何以沙尘“默”, 再现“桃花源”》

4.注意事项

①写观后感绝不是对影片内容的简单复述,要突出"感"字,且读后能感人。

②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做到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③要写好"感"应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佳作展示一】

心怀理想,花香满径

——观《那时风华》有感

● 一考生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便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青年人,怀着“沙漠变绿洲,保卫北京城”的伟大理想,走上了塞罕坝。他们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弃的担当,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为绿洲的绿色奇迹。

影片中,最让我动容的不是他们创造的奇迹有多么让人震惊,而是他们那颗坚韧的,时刻为祖国跳动着的热烈的心。正是有了爱国,渴望祖国更加繁盛的信念,有了改善荒漠环境的美好理想,他们才能无怨无悔的奉献青春热血。

信念,是爱国的初心,是爱国的前提。在那个动荡不安,万马齐喑的年代,在那个“一切从洋,中国万事不如人”的时刻,梁启超怀着坚笑定的信念,振臂高呼: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正是这信念,鼓舞了无数中国人为中华崛起而奋斗。鲁迅先生有言“中国自古就有为命请命的人。”郑百团、唐雪学燕等人不也是为了建设更美好的中国而投入植村造林建造中的吗?

如果说理想是成功的指向标,那么坚韧不拔的斗志便是成功的助推剂。康多莉扎?赖斯,边个名字让无数人美慕。身为黑人的她怎么能能登上美国国务卿的宝座?她出生在种族歧视最为严重的阿拉巴马洲伯明瀚。可她并没有因此丧失斗志,也没有参与种族抗争中来。而是选择像企鹅一样的沉潜,她深刻的明白:黑人的孩子,只有比白人优秀两倍,才能等同他们。只有比他们优秀三信,才能超过她们。于是,她凭借坚韧不拔的斗志,不断努力,以出色的成绩,卓越的能力,成功登上宝座。《那年风华》中的年轻人,也正是凭借坚韧不拔的斗志,永不言弃的精神,才能创造这一绿色奇迹。

永不言弃的担当也是这一群热应血年轻人成功的原因。担当,如沙漠中的翼曼陀罗,能奏出扣人心弦的音乐;担当,如同宫泽贤笔下的文字,具有净化人心的神神奇魔力。他们承担起了保卫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三代塞罕坝林场人造林,护林,营林,是他们担当精神最真实的体现。

伟大爱国信念,坚韧不拨的斗志和永不言弃的担当是这群青年人的代言词,是他们创造奇迹的重要因素。青年者,便应如他们一般树立远大理想,为社稷之兴而努力奋斗。

生活如海,信念为再,行舟于海,方知海之辽阔;生活如山,信念为引,循路攀山,方知山之奇伟;生活如歌,信念为曲,和曲而歌,方知曲之优雅。让我们树立坚定的信念,咬定青山不放松,养就一段心中的春,走尽天涯,洗尽铅华,拣尽寒枝,歌尽桃花。

怀着理想上路,与坚韧担当为友,将人生这一长途点缀得花香满径!

【佳作展示二】

粗砺能甘,纷华不染

——观《那时风华》有感

● 一考生

粗砺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才。

在收看了《那时风华》这部关于人与自然的电影后,我深受感触。

回望新中国的历史,在浩浩荡荡的神州大地上镌刻出无数“坚守”的瞬间,也涌现出了无数令人感动的科技坚守者、文化坚守者、教育坚守者、医疗坚守者……他们怀揣着梦想,欠志不渝,拾级而上,开拓新领域,创造新成果,攻克艰难,坚守在各自岗位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

坚守,是在不可能的条件下当惊世界殊。

影片中郑有团、唐学热、苏铁等多位年轻人,带着“沙漠变绿洲、保卫北京城”的理想坚守在塞罕坝上,用无数个日日夜夜向大自然发出生命征服生命的信号。毕淑敏曾说过:“我不相信手掌心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而这样一群青年人在那里用自己的力量无怨奉献自己的热血,用三代人的坚守建设成了12万亩的人工林海,创造了一个“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当惊世界。

坚守,是在全新的起点上创造辉煌。

鲁迅先生在《热风?随感录四十一》中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是的,在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做到了。在四十多年的时间中我们坚守了什么?

1949年,新中国成立但那时它还是个百业待兴,一穷二白的样子。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拉开大幕,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高速发展。2003年袁隆平首次成功培养杂交水稻,被国际公认为一次新的绿色革命,为人类带来了福音。2015年,屠呦呦发明了青蒿素,为世界疟疾的治疗做出了突出贡献,让青蒿素成为中医药送给世界一份大礼物。

坚守,是在自立更生中创造中国奇迹。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深深打动了我,当年輕的苏铁站在苍茫辽阔的塞罕坝上时低头向蹲在身边的父亲问“这样坚守的意义何在?”在灰蒙蒙的月色中,年老的父亲深思了一会,站起身来,铿锵有力地说:为了创造一个奇迹。”

一生,三代人,一个奇迹。这是多么值得歌颂的青春故事,而这粗砺的坚守品质将会世世代代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中。因此,我们要努力汲取文化知识,用自己的绵薄之力,贡献祖国的美好未来。并在人生成长中牢记“坚守的力量”培养良好品格。

猜你喜欢

斗志塞罕坝风华
大班绘本阅读活动:塞罕坝的树
我心中的党
千秋伟业百年风华
百年风华 初心不改
雷人画语
新衣风华
端午节
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
运动套装也时尚
悲伤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