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de出行

2020-12-23

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 2020年8期
关键词:牛车轿子古人

如今的人们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多样的交通工具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在没有汽车、游轮,也没有高铁、飞机的年代,古人又是如何出行的呢?

中国文字中很早就产生了用以表达旅游和旅行意思的词汇了。如《周易·观卦》中就有“观国之光”的词语,也就是后来“观光”一词的由来,即旅游的意思。有关“旅游”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梁朝诗人沈约在题为《悲哉行》的诗中写的“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的诗句,用以专指个人意志支配的,以游览、游乐为主的旅行。到了唐代,随社会旅游活动的蓬勃发展,“旅游”一词开始被大量运用。如韦应物的“上国旅游罢,故园生事微”;白居易的“江海漂漂共旅游,一尊相劝散穷愁”等,它们充分反映了中国旅游文化的悠久历史。

古人可不能像现代人一样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是中国古代社会由于户籍制度和税收制度的存在,加上重农抑商的文化体制,人们是不可以随便出远门的。外出旅行必须要有一个正当理由,古话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二是古代的道路不通或者道路崎岖。三是人身安全没有保障。古人出行一般是为了行商做买卖、游学布道、赶考等。

欲行千里,需备“百日粮”

无论是像孔子、徐霞客一样出门游学,还是像谢灵运等文人骚客那样醉情山水,或是像张骞、郑和一样为了完成政治任务,临行前的准备都是必不可少的。

通行凭证

古代的人口流动虽然不及现代社会,没那么讲究,但随着人口增加,古代也开始设置一些类似通行证的证件。明朝年间有这样一项规定:凡人员远离所居地百里之外,都需由当地政府部门发一种类似介绍信、通行证之类的公文,叫“路引”。若无“路引”或与之不符者,是要依法治罪的。“路引”实际上就是离乡证明。通关文牒为中国古代护照,它是古代通过关戍时拿的通行证,曾被称为符、节、传、过所、路证等,每到一国需加盖该国印玺方可。我们现在称为出国护照。

卜行

古人出游前,要先行占卜择日,以示吉凶:吉则行,凶则避。《诗经·卫风·氓》:“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这首诗是为女子离家出嫁前的卜行。《诗经·小雅·扶杜》:“期逝不至,而多为恤。卜筮偕止, 会言近止,征夫迩止。”这首诗是为在外的游子卜归期。

其次要祖道。所谓祖道,就是行旅之人上路前需要进行祭祀。许多人还专门写了祖道诗,如晋孙楚的《祖道诗》、张华的《祖道征西应诏诗》等。

离筵

亲人外出,家人和好友为之设宴饯饮,是送行即将结束时亲朋好友在路边为行人举行的敬酒道别仪式。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为送别友人而作。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也是送别亲友的写照。

随身行李

古人出门的行头,堪比搬家。古代的客栈没有专门的厕所,所以夜壶马桶是旅行必备之物。有时住不了客栈的难免风餐露宿,所以从生活用品、床上用品,到蜡烛灯油、笔墨纸砚通通都会置办。

古代常见的出行工具

现代有许多先进的交通工具供人出行,那么在相对落后的古代,人们出行会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呢?

畜力车

畜力车是古人除了步行之外的第一种交通工具。最早的一种畜力车就是牛车。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王亥就发明了牛车。牛车不仅可以载人,也是一种运输工具。牛车在不同朝代被用在不同的地方,比如商代时候牛车主要用于拉货物。到了秦代,牛车被分为大车和小车。大车指用牛拉着的车,车厢大,主要是拉物品用,普通百姓也偶爾坐坐。小车并非真是小,而是指由马拉着的车,和用牛拉着的大车相比车厢较小,由两匹马或者四匹马拉动着快速行进。同时,马脖子上的铃铛还不住地发出有节奏的响声,很是气派。这种车除贵族们乘坐,还用于战争,所以也称“戎车”。

随着时代的演变,牛渐渐被人们视为低级的动物,所以官员们也不再乘坐牛车,而改乘坐马车。可到了东汉末年人们一改以前对牛车的轻视,牛车逐渐成为官员、贵族乃至皇帝的代步工具。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时最好的路也不过是较平整的土路,更多的路难免坑坑洼洼,车轮子都是木头做的,车轮子和地面就是硬碰硬。虽然马车跑得快,但颠簸得很厉害,而且飞起的尘土很多,乘车的人不怎么好受。那时,车身大多是敞开的,对乘车人的仪容有很严格的要求,要在车上保持端正的姿态,不能东倒西歪,在颠簸中还要保持端正的乘坐姿态。所以,出于追求舒适的本能,有人把目光投向牛车。牛车走得比较慢,颠簸的程度较马车自然要减轻许多,扬起的尘土也少得多。牛车车厢较大,坐牛车既有车篷,又对车厢加以围挡。人坐在里面,别人看不见,可以自由坐卧。

中国是较早使用马车的国家之一,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表明,中国在商代晚期已使用双轮马车。但是马车是否诞生在中国就众说纷纭,至今都没有结论。另外,骑马也是古人最常用的出行方式。古人骑马出游的历史远不及乘车悠久。中原人骑马,大约是战国后期从北方游牧民族那里学来的。到了唐代,随着胡服的流行和社会观念的变化,骑马出行的风气才兴盛起来。于是,骑马变成了当时流行的出行方式。古代诗文绘画中处处见“马”字。由此可见,古人的行走,几乎是与马分不开的。另外,宋代以后,骑驴出行作为一种专门的交通方式,在民间非常普遍。

知识拓展

中国最早的“计程车”——记里鼓车

现代,汽车有里程表记录公里数。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聪慧的先民就发明了计算里程的计量工具,叫做“记里鼓车”,也称作记道车、大章车、记里车、司里车。记里鼓车是古代天子出巡时,仪仗车驾必备的一种典礼车,用四匹马拉。这种车最大特点就是能计算行走距离。据《古今注》记载:“车上为二层,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层击鼓;行十里,上层击镯。”意思是这种车分上下两层,上一层设有一口钟,下一层设有一面鼓,车上有个头戴峨冠、身穿袍服的木头人。车子行走十里,木人就会击鼓一次,击鼓十次,就会敲钟一次,以此计算行走的路程。

轿子

古人对于轿子的运用可谓十分广泛,上至天子,下至乡间财佬,但凡有点家世财力的,是无轿不行。轿子的雏形产于夏朝初期,它是由古代的车(辇: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舆: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泛指车)演化而来,所以轿子又称“舆轿”“肩舆”。唐代一般称“辇”或“步舆”。步舆,在唐朝是极尊贵的,只有皇家贵族才能乘坐,但是皇帝也不能滥用步舆,否则有劳民伤财之嫌。轿子是宋代才出现的叫法。北宋经济繁荣,享乐之风盛行,朝廷对于乘轿的禁令也渐渐放松。北宋后期,首都开封城里还有专门出租轿子的店铺,按照路途远近,价格从几十到几百文不等。南宋迁都杭州之后,由于都城地面湿滑,不便骑马,于是朝廷正式将乘轿合法化,允许官员乘轿上朝,民间也流行起新娘出嫁乘花轿的习俗。

最初,轿子只是能走山路的车。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轿子成为了一种人抬着走的“车”。它没有轮子,人就是用来充当轮子的。相对其他出行工具,轿子是一种身份和财力的象征。轿子分为官轿和民轿。

古代官轿大致分为三种颜色:金黄轿顶、明黄轿帏的是皇帝坐轿;枣红色的是高官坐轿;低级官员以及取得功名的举人、秀才则乘坐绿色轿子。清代的宗亲、朝臣、命妇等达官显贵乘坐轿子有严格规定,不准逾制。三品以上及京堂官员,轿顶用银,在京时轿夫四人,出京时轿夫八人。四品以下文职官员轿夫二人,轿顶用锡。直省总督、巡抚轿夫有八人。司、道以下、教职以上官员轿夫四人。钦差大臣三品以上轿夫八人。这些坐轿官员主要指文官,至于武官,虽官至一品也不准坐轿,只能骑马。将军、提督、总兵等年过七旬不能骑马者,要想坐轿子也必须先奏请皇帝,得到恩准后才能乘坐。

一般官员外出长途跋涉则另乘眠轿。这种轿子要比普通轿子大一些,可以将各种日用品放置在轿中,也可以当卧床使用,民轿一般分为自备轿与营业轿两种。营业轿由2人抬行。自备轿一般是富贵人家,随时伺候老爷、太太、小姐出行的,有凉轿和暖轿之分,供不同季节使用。凉轿用于夏季,轿身较小,纱作帏幕,轻便快捷,通风凉爽。暖轿用于冬季,轿身较大,厚呢作帏,前挂门帘,轿内放置火盆。还有一种专用于妇女乘坐的女轿,装饰精巧讲究,红缎作帏,辅以垂缨,显得小巧华贵,漂亮典雅,具有浓厚的闺阁气息。

知识拓展

天下第一轿——宁波万工轿

万工轿制作于清末民初,因制造时耗费了一万多个工时,故称“万工轿”。此轿长150厘米,宽90厘米,高275厘米,重约200公斤,需八个人抬,又称“八抬大轿”。轿身所有图案体现“逢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主题,呈现318个千姿百态的人物,386个飞禽走兽及多种吉祥图案,再现“三英战吕布”“八仙过海”等典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有一家“聚成号”彩结贳(shì)器店(相当于现在的婚庆公司),当时年轻的掌柜朱全来从老家宁波找来了十几位工匠,耗时10年才完工。光雕刻就花了三年,贴金箔花了十两黄金。宁波的万工轿之所以独一无二,耀眼闪亮,其根本原因就是采用了“朱金木雕”的传统工艺。

这种制作工艺“三分雕刻,七分漆匠”主要在于漆而不在于雕。依靠贴金箔和漆朱红来进行装饰,因此雕刻并不十分精细,而漆工的修磨、刮填、上彩、贴金、描花却十分讲究。正是这种工艺使“万工轿”产生了富丽堂皇、金光灿烂的效果。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独木舟,并利用独木舟和桨渡海的国家之一。独木舟就是把原木凿空,人坐在上面的最简单的船,是由筏演变而来的。在中国,商代已造出有舱的木板船,汉代的造船技术更为进步,船上除桨外,还有锚、舵。唐代,李皋發明了利用车轮代替橹、桨划行的车船。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是乘船沿长江水路游三峡,过当涂县,下扬州的。到了宋代,造船工艺愈发精湛,不仅能建造长达百米,载有百余名水手的“神舟”,远渡东海出使朝鲜,而且还能建造奢华的游船画舫,供达官贵人泛舟西湖,游览观光。南宋临安(今杭州)的西湖游船成为当时的流行风尚。

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四大名船

沙船是中国古代用于航海的一种防沙平底木船。出现于唐代,最先在今江苏崇明一带使用。宋代称“防沙平底船”,元代称“平底船”,明代通称为“沙船”。

鸟船是浙江沿海一带的海船,其特点是船首形似鸟嘴,故称鸟船。由于鸟船船头眼上方有条绿色眉,故它又得名“绿眉毛”。

福船,又称福建船、白艚,是中国古帆船的一种。福船是一种尖底海船,以行驶于南洋和远海著称。

广船,又称广东船、乌艚,是中式帆船的一类,大小相当于福船。广船以铁力木所造,其坚固程度高于用松杉所造的福船。

猜你喜欢

牛车轿子古人
古人时尚文化秀
赶牛车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时尚文化秀
闲话““轿子””
超越
运大米
文明小镇上的牛车
古人的过年诗
牛车之“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