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引领的礼仪美育实践

2020-12-23李霞霞

学周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文明礼仪小学

摘 要:最近几年我们不断提到讲文明、树新风,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从小抓好文明礼仪的教育非常关键,但不同于传统的文明礼仪。故探究将文明礼仪教育和美育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德育模式。文明礼仪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起,也成为现代化的一个标准,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应该注重,社会上也刮起了文明礼仪之风,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乘上文明礼仪之风,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素养。

关键词:小学;文明礼仪;礼仪美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6-018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6.093

小学对一个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学生完成幼儿园的基础教学后,正式进入一个更加规范化、统一化、系统化教学氛围的起始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的教育里注重德育,注重学生的礼仪教育和美育,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意义重大。

一、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我们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较为完善并且清晰的礼仪制度和礼仪规范。在古代上到皇室、下到平民,大家都有一套自己的文明礼仪规范标准。我们常说尊老爱幼,也是礼仪规范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大家的表现[1]。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也应有所升华。而且古代的一些传统文明礼仪在今天仍然适用。小學的学生思想并不成熟,教师应对他们进行精神思想上的引导。从小抓好学生文明礼仪道德规范刻不容缓。小学的学生正处在一个形成良好的三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对他们必须有一个正确有效的引导,这个阶段,也是最好的培养他们拥有一个良好文明礼仪观念的阶段,需要教师尽可能地去引导,让学生从小养成讲文明的好习惯。

二、礼仪美育与传统文明礼仪教育的区别

传统的文明礼仪教育在学校里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尊敬师长、文明课堂、仪表仪态、友好交往、文明集会和行为文明。这几个方面都和小学阶段学生在学校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学校教师的尊重,在课堂上时文明听讲,自己的穿着大方得体,和同学友好交往,举行例会时的礼仪和对自己言行举止的注意。看起来这些传统文明礼仪教育已经包含我们想要教给学生的方方面面,其实不然,这些教育模式依然存在很多漏洞,例如其灵活度还不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而我们认为对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审美教育的过程。传统的文明礼仪教学对学生来讲主要是对其进行礼仪规范的教育,这是道德的一种外在形式。这种方式主要通过传统的德育手段进行约束和要求,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并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礼仪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2]。但是如果能在传统文明礼仪教育中融合美育的教育力量,把这种外在形式与内在本质力量转化为师生对道德之美的追求,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因此,我们主张的礼仪美育应该是文明礼仪形式的审美化追求。换句话来说,礼仪美育应该是一种新型的德育形式,在过去传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上进行创新和改良,使之更加符合当前的教育形式,更加容易被学生吸收,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如何在文明礼仪教育中融入美育

(一)改革创新,激发兴趣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个年龄正是他们思维活跃,但是整体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成形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但同时也很容易对一件事情失去兴趣。从小学开始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进行文明礼仪和美育的教育非常重要,当然和这个社会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想要将文明礼仪融入小学的教育中,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对于文明礼仪的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找到最适合小学学生年龄阶段的教育方式。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教师对他们的引领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处在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过渡阶段的学生对规矩还没有很明确的界定,我们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一定程度上也是在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

基于这些原因,需要教师在对传统的文明礼仪进行传授时要花费更多心思,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探索出新方式、新模式,探索出更适合小学生年龄段和思想段的一种教学模式。例如,在学校范围内可以打印很多文明礼仪相关的小故事贴在大家都可以看得见的地方,通过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树立讲文明的观念,将传统的文化以一种小学生更能接受的讲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

(二)礼仪课堂形式多元化

在我们的印象中,礼仪课就是一群人正襟危坐,或者一群学生穿着古香古色的衣服,拿着古书摇头晃脑,再做一些与传统的文明礼仪相关的表演,或者教师说、学生听。这种课堂形式很常见,可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种模式不一定适用,还可能适得其反[3]。学生可能没有耐心认真听讲,或者根本没办法理解教师说的一些非常书面化的语言。虽然可能还有一些相关的表演,但学生不一定就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这种时候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怎样使礼仪课堂不局限于课堂,变得多元化,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以一种学生可以更愿接受的形式进行。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和文明礼仪相关的视频短片,不管是真人真事也好,还是教育部门专门制作的用于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宣传动画片也好,不局限于文字和口头上的讲述,使学生有更多耐心了解文明礼仪。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也使得学生自身拥有了一双在社会生活中发现文明礼仪之美的眼睛,这样在学校之外,学生也可以从其他地方、从其他人身上学习到更多的文明礼仪的知识,做到了教育的延续性和引导性。

也可以带领学生去一些历史上和文明礼仪相关的景点,如一些宣讲文明礼仪的古代学者的故居。不一定是国内的学者,很多外国的学者也在中国的文明史上留下了丰功伟绩。在参观这些遗址的过程中,学生一边玩儿一边听教师或者当地工作人员讲述学者生前的故事和为宣扬文明礼仪做出的事迹,可以让学生更加切实地感受到文明礼仪的重要影响。

(三)在德育中体现美育

自古以来,在对学生文明礼仪的教育上,我们实际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和行为准则的规范。但是如今我们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引领的礼仪美育,其实就是一种新型德育的模式[4]。这种模式将把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的礼仪培训课程和对美的追求结合在一起,主要目的是将传统的礼仪教育过程和审美教育进行高度和谐的统一,使二者之间互相融合、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以此达到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文明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就是一种美,教育工作者在规范学生行为准则时,也要向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虽然我们说美是一种很抽象的东西,是一种概念性的东西,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这种概念性的东西变得更加具象化,变得让学生更能从具体的事物中感受到,那么我们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引领的礼仪美育就成功了一半。

先从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容易理解感受的较为具象的方面开始,现在社会上有不少以讲文明树新风或文明礼仪为主题的画展,画家们用笔和色彩画出自己眼中的文明礼仪是什么,用绘画的形式定义文明礼仪的新面貌。美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这类画展,在参观过程中一边给学生讲解画家画上体现的美术功底,一边给学生讲解画中展现出来的文明礼仪。

这种通过看展的形式将文明礼仪融入绘画中,让学生在审美能力和艺术气息得到培养的同时,还潜移默化地学习到文明礼仪的相关知识,使二者很好结合。回到学校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在课堂上进行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绘画创作,使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创作,更进一步感受到文明礼仪的魅力。

再从抽象的方面来讲,我们说的文明礼仪还包括一个人的仪容仪态,这些东西都可以通过一个人长期的修养体现出来。在小学阶段,我们可能要求学生穿校服、佩戴红领巾,不能上课迟到、随地乱扔垃圾等,这些其实都应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仪容仪表进行管理和培养。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可能往往并不能很好地感受到其中的深刻用意,再加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本身比较自由散漫,很难以扣分、口头批评、请家长这样的形式强行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且越是强硬的手段越容易产生适得其反的教育效果,学生的逆反心理可能更加严重。因此,找到一种合适的教育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其实一个人的涵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到,与其通过强硬的手段硬塞给学生,不如通过一些细微的改变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先从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仪容仪态开始,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最能通过自身的行为影响学生的人。还可以请专业的礼仪工作者在学校里进行礼仪表演,当学生从这些人的仪容仪态、一举一动中感受到礼仪之美时自然更愿意规范自己的行为。人对美都是有向往之心的,小学阶段的学生也不例外。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自己先感受到礼仪之美,更容易接受和学习,也是一种将德育和美育的良好融合。

德育在一个人的一生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道德规范是我们一生的课题,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尤其如此。因为这时他们的思想和三观都还没有完全成形,如果不重视德育很容易让学生走上错误的道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以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将我国传统的文明礼仪教育和美育相结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行为得到规范,同时审美水平还得到提高,在德育的道路上实现双赢,为学生以后在做人的道路上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的新一代年轻人,是整个社会乃至我们国家更愿意看到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周影.浅议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8):10.

[2]陈志山.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与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4(12):108.

[3]车玲,宋颖.幼儿文明礼仪養成教育的实践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8):10.

[4]权云.礼仪教育的重要性——由一次亲子活动引发的思考[J].甘肃教育,2017(1):29.

[责任编辑 谷会巧]

作者简介:李霞霞(1979.11— ),女,汉族,甘肃甘谷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班主任工作。

猜你喜欢

文明礼仪小学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千帆竞发时——从世博志愿者看上海大学生文明礼仪培养
文明礼仪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