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夫妻同做疫苗志愿者:我不愿让你一个人

2020-12-23大海

恋爱婚姻家庭 2020年12期
关键词:张晶夫妻俩武汉

大海

特殊时期,夫妻俩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

疫情封城,她选择当“逆行者”

今年33岁的张晶是武汉中国船舶研究所医务室的一名护士,爱人赵威和她同岁,从事物流运输工作,他们还有一个天真可爱的女儿,一家三口幸福温馨,其乐融融。

今年的春节很特殊。2020年1月22日,张晶上幼儿园的女儿已经放寒假了,丈夫赵威也逐渐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由于张晶的老家在孝感,领导就没有安排她值班,而是让张晶提前1天带着女儿回老家过年。

1月23日,刚刚回到老家的张晶夫妇就听到武汉封城的消息。很快,湖北省各地也开始封城了。

张晶就职的医务室虽然不是抗疫第一线,但她们科室需要对来就诊的单位职工及家属们做诊断筛查。张晶开始联系领导开相关证明,办理回武汉的手续。

2月5日,夫妻俩的隔离期结束了,赵威决定陪着张晶一起返回武汉。长辈们虽然有所担心,但为了抗疫,他们也表示理解。当时老家的物资并不算紧缺,于是,长辈们几乎把家里的全部物资都搬到了车上。载着满满一车的食材,张晶夫妻俩成了武汉的“逆行者”。

抵达武汉第二天,张晶就回单位报到了,她到岗后缓解了同事们的工作压力。彼时武汉的疫情到了第一个高峰期。张晶所在医务室的就诊情况虽然没有那么紧张,但是发热就诊的人也突然多了不少。医用物资有限,沒有防护服的张晶和同事们就减少喝水、脱口罩的次数。大家的神经都紧绷着,谨慎留意每一位就诊患者的病情。

张晶的住处离医院有二十多公里,开车也得半个小时左右。当时封城的武汉没有公共车辆运行,赵威每天接送妻子上下班,张晶说:“我们医务室是职工和家属们的后勤保障,你是我的后勤保障。”丈夫赵威说:“必须的啊,做你的专职司机是我的荣幸。”赵威的幽默让张晶心里暖暖的。

夫妻俩每天讨论最多的是疫情的最新情况。张晶连续上班一段时间后,单位给她批了几天假。赵威得知这个消息,让张晶在家好好休息,自己却报名去了方舱医院当志愿者,帮忙搬运物资。这下轮到张晶担心了,做好消毒防范是夫妻俩每天进出门的必备工作。每天夫妻俩都会跟女儿开视频,问问孩子在老家的生活情况。手机那头女儿可爱的笑脸,是消除夫妻俩疲惫和担忧的良药!

3月17日下午,下班回家的张晶从丈夫那儿得到一个消息。“我在网上看到新冠疫苗试验在招募临床志愿者,要不我们去试试?”赵威对张晶说。张晶果断决定报名当志愿者,她对丈夫说:“那你呢?你也报名吗?”“当然啦,我要陪着你啊。”害怕打针的赵威一点儿也没有犹豫。

3月19日,通过了志愿者报名申请的夫妻俩,按照团队的要求抵达体检地点。诸多体检项目过后,夫妻俩都符合临床疫苗试验的标准。坐在门口等待接种疫苗的时候,赵威问张晶:“万一咱俩‘团灭了咋办?”张晶听后心里不禁有些纠结,但她还是鼓足勇气对丈夫说:“没事,我们既然来了,就要坚定地相信我们的科学家,而且我们来这里也看到了团队的专业性是很强的,有陈薇院士带领,我们肯定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正在这时,陈薇院士来了,她对张晶夫妇和其他二十多名志愿者表达了感谢。疫苗接种后,志愿者们需要在指定的酒店集中隔离半个月。

疫苗试验隔离期间,可爱夫妻俩二次恋爱

张晶和赵威的隔离房间仅一墙之隔。隔离要求大家不能串门,一日三餐都由工作人员放到门口,生活垃圾自己打包好后放在房间门口。工作人员发给每人一份工作日记,上面是接种情况的记录表格,列出了可能会出现的疫苗反应。仔细做了记录之后,张晶开始收拾接下来半个月的生活用品。由于四月份有一个考试,所以张晶从家里带来了许多专业资料学习备考。

接种疫苗隔离的第一天,大家更多的是关注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可能出现的反应有很多:发热、过敏、接种处红肿等。张晶和赵威都是通过手机视频沟通,张晶问赵威:“你有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赵威回答:“暂时还没有,打针的地方疼算吗?”“不要紧,打针没有不疼的。我接种的地方也会觉得疼。很快就好了。”张晶的专业解答给了赵威很大的安慰。

隔离的时间没有想象中难熬,尤其是对于本来就带着考试任务而来的张晶来说。隔离第三天时,她正在房间的小桌子上记笔记,忽然听到床头的墙壁传来“咚咚咚”的声音,张晶知道这声音来自隔壁的丈夫。张晶笑了一下,没有理会,但很快又传来3声敲墙声。她拿起手机发了一条消息,“你在干什么啊?”“暗号啊。”赵威迅速回复。“好啊,既然要搞暗号,那你来跟我说说都有哪些暗号,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敲3下就是‘开饭啦,敲5下是‘你在干什么……”看着丈夫玩这么孩子气的游戏,张晶也来了兴趣。但这个“暗号游戏”很快就因为两个人都敲得手疼而自然结束了。

隔离期间的饮食都很不错,有一天张晶看到群里发的当日餐食里面有一盒酸奶,正是她爱喝的那款。“今天有酸奶喝,太棒了!”张晶开心地跟赵威分享。“对啊,而且有两盒呢。”张晶打开门,果然自己的餐桌上有两盒酸奶。原来是赵威特意把自己的那盒放在了旁边张晶的餐桌上的。张晶拿着酸奶很感动。平日里丈夫很少对她说甜言蜜语,但看似大大咧咧的他,却清楚地记得自己的喜好,这种细水长流的情感让张晶觉得很温暖。张晶知道丈夫饭量很大,有时候餐盒里的食物不够,他又不好意思再让工作人员送过来。于是,饭量小的张晶就经常留一些饭菜在门口的桌子上,让赵威出门拿。

夫妻俩隔离不能出门,赵威就在房间里做各种健身运动,接种日记也每天都在记录。有一天,赵威对张晶说:“我接种完到现在一点反应都没有,该不会是打了个假疫苗吧。”赵威的幽默让张晶笑出了声:“哎呀,没有反应不好吗?你别再胡言乱语了。”张晶问丈夫:“我带了书来看,你什么都没有,一个人孤不孤单啊?”“怎么会孤单?我每天看电视新闻,看看手机,跟其他志愿者们聊聊天,锻炼锻炼身体,再时不时地‘骚扰你一下,挺充实的。”赵威幽默地回复。虽然不能见面,但张晶却找到了恋爱时幸福的感觉。

原因就是我不愿让你一个人

除了这些琐碎而甜蜜的日常,张晶也每天按时给女儿打电话和视频聊天。但夫妻俩之前就商量好,不把两人接种疫苗的事情告知家人,免得他们因为不理解而过度担心。所以和家人视频联系时,张晶都格外小心。女儿每天都会跟张晶视频,告诉她自己今天又做了什么。“妈妈我想你了,你们什么时候来接我啊?”女儿的思念总会让张晶心里充满歉疚。“对不起啊宝贝,妈妈很想接你回来,但是现在外面的病毒实在太厉害了,路上都不能开车呢,所以你能不能再忍一段时间?等病毒被打败了,妈妈一定带上你最喜欢的芭比娃娃去接你好不好?”“好的,妈妈要说话算数哦。对了,我今天画了一幅画,给你看看。”“画得真不错,下次能不能给爸爸妈妈也画一幅画啊?”“好啊,下次我一定把我们一家人都画进去!爸爸呢?爸爸去哪儿了?”女儿时常会问起爸爸,尤其是看到视频里面只有妈妈一个人的时候。为此张晶不得不找出各种理由应对。

“妈妈在卫生间不太方便,待会儿让爸爸给你回过去好不好?”“妈妈还没有下班呢,所以也不太清楚爸爸在干什么,要不你自己打电话问问?”“爸爸洗澡去了,待会儿回给你啊。”“妈妈今天休息在家,但是爸爸出门送货去了,所以不在家,晚上让他给你回过去吧。”……

每次说完这些善意的谎言,张晶都会感觉有些歉疚,挂掉电话后,她就迅速跟隔壁的丈夫提前商量好如何跟女兒沟通。至于长辈们,张晶一般都是一个星期与他们主动联系一次,告诉他们一切都很顺利,身体健康,食材充足。张晶的定期汇报也让双方父母放心不少。

隔离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志愿者们需要抽血检查一些项目。大家保持一定距离,按照顺序一个接一个地去抽血。“可以‘放风喽。”群里的志愿者们都很高兴。能出去稍微走一走,张晶的心情也不错,抽血的前一天晚上,张晶还特意敷了个面膜,打扮了一下自己。第二天夫妻俩戴着口罩,隔着一定距离慢慢随着体检队伍往前移动。张晶问赵威:“你有没有发现我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往往是广大男同胞最害怕面对的“送命题系列”之一。赵威看了半天,小心地说:“你,变圆润了吗?”张晶故意一脸不悦地说:“什么呀!你没有发现我变美了吗?我今早还特意打扮了一下,你都没有看出来?”眼瞅着张晶的眼神越来越犀利,赵威立马说:“这我真没看出来啊,你不是一直都很美吗?”

看着赵威认真的表情,张晶忍不住笑了。隔离即将结束,最让张晶记忆深刻的,大概就是她在隔离的某一天很认真地问丈夫,为什么选择跟自己一起返回武汉,又跟自己一起接种疫苗。赵威还是一副开玩笑的语气:“理由很简单啊,因为我担心你有什么问题,亲自陪着你我更放心一些。万一你有什么事,我也没有脸一个人苟活于世啊。”说完这些,赵威还发来一连串搞怪的表情包,张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4月5日,疫苗试验的观察隔离期结束,夫妻俩回归了正常的生活。赵威提着行李,对身边的张晶说:“走吧,咱们该回家‘搬砖啦!”直至那时,志愿者们才知道他们是夫妻,纷纷称赞他们很勇敢,赵威却不好意思地说:“没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我俩心太大。”

4月8日,武汉解封了!夫妻俩第一时间赶回老家接回了他们日思夜想的女儿。他们依然没有跟任何亲人朋友说起做疫苗接种志愿者的事。张晶说:“等以后疫苗真的研制成功投入使用的时候,我会告诉女儿,爸爸妈妈也曾经为疫苗研发贡献出了一份小小的力量哦!”

猜你喜欢

张晶夫妻俩武汉
Visibility graph approach to extreme event series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Differentiation and Scaffolding Analysis Paper
妈妈的急
光阴辞
认错
一双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