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寄宿制特教学校农村培智学生入校生活适应能力培养策略

2020-12-23宋志刚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培智学生寄宿制学校适应能力

宋志刚

【摘要】多数培智学校就是为了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能力而存在的,智障学生通过培智学校的学习,可以在之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并能实现生活自理。结合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特点,分析培智学生入校生活适应能力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 培智学生 入校生活 适应能力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些孩子在出生时就和别的孩子不太一样。因为他们智力低下,长大也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陪智学校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助每一个智障学生,都能够提升其社会生活的能力,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

一、问题提出背景

多数培智学校的学生都存在着学习障碍、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这些学生因为受到先天环境的影响,其身体状况、智力水平和知识技能都会存在明显的差异。不仅学业落后一大截,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也会变得极其之后。尤其是在农村的寄宿制学校,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在饮食起居上很大程度地依赖学生和老师。很多老师并无特殊教育的经验,所以只能够照搬普通学校的教学经验,更不能够对农村寄宿制的培智学生有效地进行关注。最后,这些在农村寄宿的培智学生实际根本无法更好地融入社会中,因此让教育失去了本来的价值。让智障儿童在接受教育之后回归社会才能够更好地发展特殊教育。常规的融合教育,指的是在实际融合之后让社会可以接纳更多的残障人士。

对于健全的人来说,“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指的是为了能够让大家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而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做出的一些改变,这样才能够在社会上达到一种和谐的适应性能力。如果确实有些患有智力障碍,其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和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都会有所欠缺。因此,农村的寄宿培智学校都需要以提升智障学生自身的生活质量为最终的目标,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拥有幸福的生活。

二、提升寄宿制农村培智学生入校生活适应能力的策略

1.重视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培智学校的学生不同于一般学校的学生,他们进入学校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在生活适应力的基础上的。只有让培智学校的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生活,才能够让他们更好地获得科学知识。因此,农村的教师更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训练其生活能力,注意将学生已经具备的生活经验引入课堂内部,最终也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的生活。例如,每个农村寄宿培智学校的教师都需要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才能够使得课堂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不可以完全代替学生去完成一些事情;另外一方面,也不能对学生完全放手,只有采用“半扶半放”的策略,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给寄宿中的培智學生创造一定的生活氛围,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这种生活的场景其实是老师和孩子之间所发生的事情。多种丰富的教学手段甚至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好地提升学习的效率。

2.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智障学生掌握更多的技巧

其实,要让农村智障的学生学会文字和语言确实有着一定的难度。但是,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确实能够更好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寄宿制的培智学生没有办法和外界更好地进行接触,所以多媒体可以改变以文字和语言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并用优美的图片、真实的场景和动听的音乐来更好地展现教学内容,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智障学生的注意力。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农村智障学生的注意力正慢慢提升,学生自身的多种感官可以并入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可以对学习的内容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也正是因为有了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所以智障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掌握有关的技能。多媒体内部强大的影像功能,可以将直观的现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例如,智障的学生同样可以和教师一起走进超市,并将“走进超市”“挑选商品”和“结账”等多个环节融合在一起,并将这些片段更好地展现给学生本人。清晰的画面和形象的人物不仅具有更好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更能够让学生感觉很亲切。学生在自身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一种主动性。当智障学生有了更强的体验之后,学生就可以更好地体会购物本身的乐趣。

3.加强示范教育,让智障学生学会自理

由于多数农村的寄宿制智障学生生活中缺少父母的指引,所以教师要想尽方法来让他们掌握更多的基本技能,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更好地进行生活自理。虽然很多智障学生的智力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是他们自身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对于存在于农村的寄宿制学生,教师需要通过示范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

在让农村的学生学习吃饭的过程中,教师同样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正确地认识筷子、碗、勺子和盘子等物品,并亲自讲解各自的用途。因此,我通过亲身示范,让学生能够上台使用碗筷,甚至在学生中为他们树立榜样,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其正确的使用方法。在完成示范之后也可以让学生亲自上台表演。如果我能够评出表现好的学生,自然就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树立榜样,也就能够更好地强化学生自身的成就感。

此外,教师如果教授了用筷子的方法之后,自己就要亲身进行示范,千万不能够让课堂上所讲的与现实生活中不太一致。作为一个农村培智学校的老师,一定要懂得用每一个细节去感化学生,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生活。

4.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技能

对于寄宿制农村培智学校的学生而言,因为平时一直住在学校,跟外界接触也不是很多,所以采用常规的方法估计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即便是智障学生也是很喜欢游戏的,如果能够将游戏引入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大多数智障学生在家里还是会受到家里人的特殊照顾,甚至被家里人照顾得很好,后续也不会自己吃饭。此时,如果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喂饭的游戏,自然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吃饭的乐趣。甚至,我也可以通过设置奖项来表扬那些在游戏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之后,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自己吃饭了。

5.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教学内容

农村寄宿培智学校的学生也要懂得生活。所以,最好平时能够围绕着学生生活适应能力来设计项目,这样学生往往能够更好地实现生活自理。注重有效地开发校本教材,并提升教学的生活化理念。例如,虽然是农村寄宿制的学校,但是每周六都是会回家的。因此,我可以设计专业的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训练,并教会他们乘车和买票的技能,这样,这些智障儿童就可以懂得如何乘车。

6.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

智障学生的大脑发育不太健全,水平也参差不齐,但是实际也会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势必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还是会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深入地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真正教学的过程中增加针对性。只有在围绕着学生开展教育的基础上,才能够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

当然,在实际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选择倾听每个学生的心声,并通过尊重学生的差异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最终才能够提出不同的标准和目标。如果遇到智障学生中自理能力比较差的,可以适当地降低标准。如果学生本人的自理能力比较高,则可以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得以提高。只有这样特殊教育才能够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只有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并更好地生存和生活。

7.全面应用新的教学模式

正因为多数智障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生活范围狭窄,接受能力也较差。所以,教师必须让每个学生都从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感性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农村留守儿童较多,教师可以定期联系每一位在家照看儿童的人,打消一些照看人不敢将孩子带到社区的顾虑,告诉他们不仅要在家看护好自己的孩子,更需要配合学校和社区去教育,确保每个孩子每天都能够有所进步。作为教师,可以每个月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适的实践地点和教学内容,并采用組织团队的方式让农村的智障学生都能够外出体验生活,引导每个学生灵活地运用游泳的生活经验,逐步丰富学生自身的感性体验。这种“学校与家长”以及“农村内外”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自然就能够发挥更好的效果。

三、效果分析

1.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针对农村寄宿制培智学校的学生采用了如上的策略之后,往往更好地调动了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即便是培智学生,他们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变得更加愿意去适应学校内部的生活。例如,小王同学原本自理能力非常差,但是在培智学校内部运用了合适的策略之后学会了一些生活的基本技能,变得更加愿意去学习别的新东西,也更愿意去适应学校内部的生活,多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更好地被调动起来。

2.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学生的智商

在采用了上述的措施之后,学生可以在培智学校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也可以对每个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最终自然就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不仅在之后学习了语文和数学知识,更提升了自身的身体素质。这样,即便是培智学校的学生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其实,农村培智学校内部的课程体系也非常丰富的,所以培智学生可以获得更多丰富的生活知识,并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将来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每一位智障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每个教师全面地进行关心和爱护。但是,相信每一位教师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精力,并在工作中有十足的耐心、细心和恒心,这样才能够让寄宿在农村培智学校的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的生活。在实际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之后,自然就能为学生今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59.

[2]王琳琳.浅析智障儿童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7,(5):59.

[3]蔡莹.浅谈智障儿童教育中的主题教学[J].小作家选刊,2015,(5):89.

[4]刘迎杰.教育理论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6,(5):169.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教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西北地区寄宿制特教学校农村培智学生入校生活适应能力培养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培智学生寄宿制学校适应能力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寄宿制学校软硬件资源改善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
论培智学生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浅论特殊教育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
如何使弱智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培智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
天候地理与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