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哥斯达黎加牛车

2020-12-23子珊

环球人文地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车轴牛车哥斯达黎加

子珊

去过哥斯达黎加的人,无不被这个有着“拉丁美洲瑞士”之称的国家深深吸引:绵长蜿蜒的海岸线、空气中飘散的咖啡香、热情友善的哥斯达黎加人……这些都成为他们脑海中对这个国家最深的记忆。当然,记忆中还少不了牛车的身影——在哥斯达黎加的工艺品店里,总能看到大大小小、色彩鲜艳的牛车模型,而在一些城市的街道、房屋,甚至公园的长椅上,也被画上了牛车图案。

为什么哥斯达黎加人如此喜爱牛车?这要追溯到19世纪中叶。

那时,咖啡种植在哥斯达黎加蓬勃兴起。由于咖啡种植园大多分布在中央谷地,若想将咖啡豆运送到太平洋沿岸的港口,不仅路途遥远,路况也很复杂,只有牛车能担此重任。所以,牛车成为运输咖啡豆的重要交通工具。在实践中,聪明的哥斯达黎加人发现,过大的车厢不方便行驶,而传统的辐条车辆通过沼泽时容易沾上淤泥,影响速度,因此他们将车厢缩短,去掉车轮的辐条,改为实心,形成了后来哥斯达黎加牛车的模样。

哥斯达黎加牛车不仅设计独特,还藏着不少“机关”,比如悬挂在车轴旁的车铃。牛车在颠簸前行时,车铃撞击木头车轴,会发出独特的声响,仿若悦耳的“歌声”。由于车轴用木不同,车铃构造各异,每辆牛车都有不同的“歌声”,熟悉的人一听便知是谁来了,所以他们把这种铃声亲切地称为“牛车之声”。据说,工匠设计车铃,是为了让农场主听到雇工们劳作的声音,防止雇工偷懒。

牛车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因此车主在制造牛车时会投入许多心血,从用料到做工都十分讲究。正是由于牛车的重要性,从20世纪初开始,工匠们便在牛车上进行彩绘,使其更加美观。最早,彩绘内容多为传统的部族图腾、地区代表性动植物和景观花纹等,目的是方便人们通过图案辨识牛车主人的家乡。后来,彩绘图案逐渐丰富,工匠们甚至把彩绘牛车当作比拼画技的舞台。到了1915年,彩绘牛车成为哥斯达黎加一项全国性民俗活动。在“牛车之都”阿拉胡埃拉省萨尔奇区,每年还会定期举办“牛车彩绘大赛”。届时,全国各地的工匠汇集于此,竞赛的获奖者不但能获得丰富的奖品,还会被授予“最具创造力的工匠”称号,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景仰。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间里,牛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为哥斯达黎加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因此,在1988年,哥斯达黎加政府将牛车正式确定为国家象征。如今牛车的实用功能虽然被取代,但牛车承载的哥斯达黎加民间传统和文化,让它至今在游行、宗教和民俗庆典中不可或缺。2005年,哥斯达黎加牛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猜你喜欢

车轴牛车哥斯达黎加
高品质生产
赶牛车
运大米
浅谈车轴尺寸的检测工艺方法
文明小镇上的牛车
CRH2动车组车轴的CAD/CAE分析
牛车之“牛”
哥斯达黎加有望选出女总统
晋西车轴 天翻地覆慨而慷
哥斯达黎加宣布与古巴复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