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特点和应用启示

2020-12-23赵法新

婚育与健康 2020年11期
关键词:气滞气机血瘀

赵法新

实践出真知,只有实践、总结、升华,才能产生新认识,才能充实中医理论宝库,完善中医理论体系。正如哲学家冯友兰所说, “对待古人的东西,有两种态度:一是照着讲,重复古人,还古人的面貌;二是接着讲,把古人的东西推向一个新境界,创造一个东西”。

笔者从事中医文献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50余年,在临证时,注重胃气,擅长治疗内科、妇科、儿科疑难疾病,专于脾胃,长于温病和中医急证。在诊病之余,笔者带领团队创制了“胃康宝胶囊”“六和正气浓缩丸”“结肠舒浓缩丸”等十几种胃肠系列制剂,对治疗脾胃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用药经验。笔者将这些用药经验和诊疗思路进行了整理与归类,具体内容如下,仅供同道参考。

调畅气机

脾与胃以系膜相连,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互为表里。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健则升,胃和则降,清升浊降,气机调畅。气机依靠肝之疏泄条达,才能升降有序。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有“土得木而达”的文字记载,这说明若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因而脘腹饱胀、嗳气等胃气上逆诸证并见。故调畅气机是其基本治疗法则。笔者时常用柴胡疏肝解郁、条达肝气,配粉葛根以生津升清,令脾气得以上升;配枳壳宽中下气除胀,令胃气和而浊气降,一升一降,气机调畅;中气不足,则配升麻以升阳;久病体弱、脾失健运者,常用厚朴花、绿萼梅花等芳香醒牌、力薄质轻、不伤胃气之品;根据胃肠属于腑的范畴,泻而不藏,以通为用,以泻为补的理论,为食积伤胃、气滞填中等而致胃院脹痛、纳差厌食、嗳腐吞酸,或积而化热、热则消谷而食欲亢进、口中异味者,当消积导滞、清热通腑,笔者常用经验方“枳术消积丸”或“保和消积浓缩丸”,以消食开胃、清热化积,令积消热除、腑气畅通,邪去正安;因腑气不通、津气不运,脏腑气滞、蠕动缓慢造成的习惯性便秘,老年人尤多。笔者临证时,常用“通腑宁浓缩丸”以补气健脾、养血润肠、通腑排毒。

活血化瘀

笔者在临证时,治疗脾胃病用药的特点是注重活血化瘀药的运用。

根据脾胃病病史长、多有疼痛的特点,久病必瘀、久痛入络,往往导致气滞血瘀。同时,也有因脾气虚导致气虚血瘀者,均能使胃肠黏膜微循环产生障碍。临证时,可见胃脘疼痛患者,痛有定处、拒按,具有舌质紫暗、瘀斑脉象细弦涩等特点。从胃镜检查可观察到患者的胃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病理检查结果证实有血栓形成。上述诸证均为血瘀之证。故治疗胃炎、溃疡病之胃腔痛证,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需要加益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品,以改善黏膜微循环。笔者常用三七、甘松、乳香、没药、三棱等来治疗此病。取甘松具有芳香温通、理气定痛、醒脾健胃之功效,来治疗心腹满痛、胃痛呕吐、不思饮食之证。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正如清代著名医学家黄宫绣所说“痛因血瘀而痛作,血因嫩散而血止”。故凡气滞血瘀之胃痛、出血者,必先理气,首选甘松、三七,能够活血、祛瘀、止痛。三棱、莪术具有破血逐瘀、行气止痛的功效,前者偏于破血,后者偏于破气,气滞血瘀严重者,时常将其作为配伍之药,因其逐邪力猛,量不可大,二者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微循环,促进溃疡愈合。久病血瘀、阴津不足者,可配伍四物汤、鸡血藤等养血、活血之品;湿浊痰瘀阻中,时常加泽兰、败酱草、二陈汤之品,以起到化痰利湿、活血祛瘀之功效。据此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笔者带领团队研制了“胃康宝胶囊”制剂,以理气活血、益气温中,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同时,治疗慢性溃疡型结肠炎时,亦可从“虚”“瘀”论治,笔者根据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张锡纯提出的“久泻必瘀”的论点,辨析脾气虚、气虚而致血瘀的病因病机。肠镜检查可观察到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等病理性改变。治疗亦取张锡纯之用药方法,用黄芪、桃仁具有益气、活血之功效,常用黄芪、四君之品,以益气健脾、以固其本;用三七、桃仁等具有活血、消瘀功效的药物,以祛其邪,据此而研制成“结肠舒浓缩丸”,以益气活血、健脾补肾,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时常能够取得满意疗效。

健脾益肾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健运失职,症状有食欲不振、大便溏薄、体倦乏力,舌淡体胖,舌边齿痕,脉缓,当益气健脾,以固后天之本,常用党参、黄芪、白术、茯苓、薏苡仁等。脾为湿土,喜燥恶湿,湿为阴邪,同类相求,外湿侵袭,湿邪加重,症状有脘腹痞满、纳呆呕恶、头身困重、便溏不爽,舌淡苔厚腻,脉濡缓,应当应用有芳香化湿、燥湿健脾功效的药物。对此,笔者时常用藿香、佩兰、苍术、厚朴、陈皮、半夏等。脾虚久延,损伤脾阳,由脾及肾,脾肾阳虚,症状有畏寒肢冷、体倦乏力、腰膝酸软、五更泄泻者,应当用具有温肾健脾、补火生土的药物,笔者时常用益智仁、补骨脂、吴茱萸等,并配服四神丸等,能够取得确切效果。

疏肝清胃

脾胃病久,肝胃不和,既有肝郁化火的一面,又有脾肾虚寒的一面,形成寒热错杂证。症状有胃痛连胁、口苦呕恶、腹痛泄泻等。笔者认为,应当疏肝和胃,清上暖下,主要是改配伍之比例,调成符合肝胃不和、寒热错杂之脾胃病的用药机制。同时,笔者改进了炮制工艺:取等量黄连片、吴茱萸加水共浸共泡,文火炒至七成,热焖至透,晾干备用。笔者之所以改进此工艺,是为了防止高温破坏小檗碱的药性,避免吴茱萸挥发油散失,因而减少剂量,提高药效,节省资源。对于胃部积热化火,牙痛龈肿、口臭者,笔者时常配以丹皮、赤芍、连翘、蒲公英等,具有清胃热、凉血、解毒的功效。

和中正气

脾胃病属于慢性者居多,但急症亦不少见,比如急性胃肠炎更为多见。脾胃病发病急,来势凶猛,寒热腹痛,脱水休克接踵而至,如不及时有效救治,可有生命危险。该病一年四季可见,夏秋季节尤多,往往因饮食不洁、冷热杂食、外感风寒、暑湿秽浊之气,内伤外感,邪犯胃肠气机产生逆乱。中医治疗此类疾病,尤为专长,可获速效,且预后良好。笔者认为,治疗此病,宜解表化湿,和中正气,可首选藿香正气水口服,可取得明显效果。若患者吐泻频作,汤水难入者,应以肛注直肠给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可避免对胃肠刺激和酸碱消化液对药物的降解,或以敷脐,更为简捷、方便,均有快速取得疗效的优势等。

猜你喜欢

气滞气机血瘀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自拟方结肠灵汤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便携电子打气机
从滞论治慢传输型便秘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
血瘀与活血化瘀在斑秃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