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的应用分析

2020-12-23陶群芬柏强凤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6期
关键词:正常值平均水平体征

陶群芬,柏强凤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0 引言

麻醉是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研究资料显示,因患者受到麻醉剂量的影响,较多患者术后仍然存在麻醉效果,同时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恢复室是患者术后苏醒的关键科室,患者在术后通常会在恢复室进行恢复,医护人员对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从而及时对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处理,并进行相关治疗,降低患者麻醉术后风险。因此,提高对手术麻醉患者术后恢复室的质量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风险[1-2]。本此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一体化管理模式后患者恢复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麻醉恢复室

麻醉恢复室又被称之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主要对行手术麻醉的患者观测其生命体征是否恢复正常与稳定,是麻醉科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麻醉恢复室内主要由患者主治医师、主治麻醉师进行负责,麻醉恢复室设立于手术室清洁区,邻近手术间,使麻醉医师及外科手术医师更加方便地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处理。而恢复室床位则根据相关要求与手术台比例为1:1.5~1:2,且床位间距不低于1.2 m,以便医护人员操作时有较宽敞的位置。麻醉恢复室采用大方敞开式结构,其内设有护士站,并准备附属间,以便存储相应的医疗器械与药品等。

2 护理人员配备标准

2.1 人员配备

麻醉恢复室人员配备通常需要护士长1名,而病床与护理人员之间的比例为普通病人2:1~3:1,而高危病人则是1:1进行配备。通常情况下,全麻患者进入恢复室时,大多都带有气管插管,因此护理人员与床位之比通常为1:1进行护理。若小儿或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时,其比例可达到1:2。

2.2 任职条件

麻醉恢复室护士长应当具有护理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而护理人员则需要中专或中专以上学历方可任职。在进入麻醉恢复室的护理人员需要进行麻醉恢复护理的培训,此外还需要经过ICU培训后方可上岗。上岗后,护理人员需要坚持继续教育。而麻醉恢复室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与高度的警觉性,同时还需要极强的责任心,能及时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快速准确的与医师进行抢救配合。恢复室护理人员还需要对各种型号监护仪精通,并熟练掌握面罩给氧、插管、吸痰等呼吸道护理技术,同时还需要具备对患者创口紧急处理的能力。

2.3 护理职责

护理人员与主治麻醉医师完成患者交接工作后,需要即可对患者建立有效的检测系统,包括无创动脉血压、心电图、呼吸机等,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分。每15 min详细监测1次患者生命体征,而对急重症患者需要每5 min记录1次,若发现患者出现异常,及时告知主治医师进行治疗。

3 护理方法

①成立护理小组:成立麻醉护理一体化小组,以护理部与手术室护士长担任组长与副组长,在组长带领下成立护理小组,并制定相关护理措施,将职责落实到个人,对患者行具有人性化的护理。同时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水平。②护理麻醉一体化管理:患者完成手术进入恢复室后,护理人员需要定时对患者生命指标与心律、心电图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术后出血等症状,对于危重患者转运要准备相关的抢救物品。当患者进入恢复室,麻醉医师负责对情况进行介绍并做好完善的交接手续。③麻醉苏醒评估:在患者麻醉后进入恢复室时,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麻醉苏醒评估,并对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相关防范对策的制定。此外,还可采用Stew-ard评分系统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对得分较低的患者应当及时与相关主治医师进行沟通,并及时对患者进行处理。④心理护理:患者逐渐苏醒恢复意识后,通常会出现较大的情绪变化,大多为紧张、恐惧以及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最好对患者心理疏导,减少患者消极情绪,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尽量进行耐心的解答。⑤并发症预防: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检测,并加强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

4 麻醉恢复室相关作用分析

根据袁璐等[3]研究指出,通过对110例患者进行护理后,其中Glu平均水平为(4.58±0.42)mmol/L,符合正常值3.9~6.1 mmol/L;Cor平均水平为(171.69±27.41)nmol/L,符合正常值 160~660 nmol/L;CRP 平均水平为(64.18±12.42),显著低于常规术后CRP平均水平(103.57±15.36)。

根据班莉芳[4]研究指出,通过对92例患者经过护理后,其中HR平均水平为(84.63±4.57)次·min-1,符合正常值60~100/次·min-1;DBP 平均水平为(68.43±5.24)mmHg,符合正常值 60~90/mmHg;SBP 平均水平为(106.34±3.54)mmHg,符合正常值<120 mmHg。

根据王宜庭等[5]研究指出,本次研究中135例患者经过护理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平均时间为(4.18±1.85)min,患者拔管平均时间为(6.34±1.25)min,患者麻醉恢复平均时间(21.36±2.24)min,患者清醒平均时间(6.34±1.24)min。

5 讨论

麻醉后恢复室是对手术麻醉治疗后患者术后接受治疗与护理的重要场所,通常情况下,患者在术后长时间内都会受到麻醉药物作用的影响,导致机体保护性反射功能尚未恢复,患者极易出现呕吐、气管堵塞以及循环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因此,对麻醉术后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根据相关研究指出,患者麻醉术后采用有效的护理能显著降低意外风险的发生率。并且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在术后24 h死亡的患者中,有超过50%的患者可通过密切观察与预防对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控制,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危险事件的发生率,保障了患者术后的生命安全。随着近年来麻醉后恢复室的设立,抑制了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同时降低了死亡率,并在对患者术后风险的防范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麻醉术后具有较大的风险,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健康与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通过对相关报道的研究得知,加强对麻醉术后患者生命体征与不良事件的预防与检测,能有效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从而有效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6]。

通过对相关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发现经过护理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降低,同时患者术后生命体征与各项指标都处于正常值范围内,从而显著降低了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正常值平均水平体征
欧盟:2021 年柑桔进口减少2.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空泡样脊髓病1例
银川地区儿童肺通气功能正常值及预计方程式
随机变量的期望及其应用
低年级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
断层超声联合盆底肌力评估界定产后妇女肛提肌尿道间隙正常值的探讨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老年人血压“稍高”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