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疾病管理对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分析

2020-12-23程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6期
关键词:华法林知晓率抗凝

程芳

(北部战区空军医院(原解放军第4 6 3医院),辽宁 沈阳)

0 引言

房颤AF,即为心房颤动,属于临床方面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有规律有序心房电活动丧失,为严重心房电活动紊乱。疾病发生后对患者的正常生活、生活质量影响非常大,发病原因和心血管疾病、心外疾病、心脏及肺部疾病患者急性缺氧、代谢血流紊乱等具有直接的关联性[1]。临床症状:头晕、胸闷、心悸及乏力等。伴随症状:意识障碍、昏迷、心绞痛、呼吸困难、少尿、发冷等。临床方面通常会采取药物方式治疗,为巩固临床效果本次研究将我院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08例房颤患者作为评价对象,分析分别采取疾病管理措施、常规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平行分组原则,对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08例房颤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54例)。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2例;年龄45~80岁,平均(62.5±4.3)岁;病程 3~10年,平均(6.5±2.4)年。对照组男性 30例,女性 24例;年龄46~80岁,平均(63.4±4.5)岁;病程4~10年,平均(7.1±2.5)年。两组房颤病例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处理经研究发现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入选标准:①符合房颤诊断标准;②自愿参与到本次研究;③患者/患者家属签订知情同意协议。

排除标准:①无法配合医护人员工作;②沟通障碍;③临床资料不齐全。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为患者、患者家属普及房产疾病,如: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相关知识,同时告知患者和其家属临床治疗方法、护理方法,使其对房颤疾病有基本的了解、正确认识,提高抗凝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接受疾病管理,需要注意的是进行疾病管理能确保房颤抗凝治疗效果及依从性,可通过治疗、教育、随访等环形方式加强管理[2]。经专科医师、疾病管理人员、护理人员等开展疾病管理工作。临床医师需要结合房颤患者并发脑卒中危险分层编制抗凝治疗的相关对策,进行抗凝治疗知识教育方面的工作。同时,在患者出院时实行疾病管理,采取电话、短信等方式加以监控教育、温馨提示以及药物指导等方面护理指导,尽可能满足房颤患者的实际需求。通过临床医师收集疾病管理房颤患者的相关信息,主要包括:房颤患者疾病类型、伴随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3]。住院治疗指的是开始使用华法林的时间,并且需要明确用药剂量、出院监测指标情况,以电话形式对患者出院后12个月接受抗凝治疗状况做以了解后,告知患者抗凝治疗方法、需要注意事项、重要性等,从而保证疾病管理工作效率。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房颤病例:①抗凝治疗相关知识知晓率;②疾病管理满意度;③抗凝治疗依从性。

(2)抗凝治疗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主要对患者房颤并发脑卒中、华法林抗血栓作用以及华法林副作用、监测INR、如何判断INR是否正常、使用华法林后饮食相关注意事项,做以相应的评判。

(3)应用医院方面编制的疾病管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对于疾病管理工作(指导内容、随访方式、随访频率)满意情况实行判定,十分满意、基本满意相加总和/总例数×100%,即可计算出房颤患者疾病管理满意度。

(4)以抗凝治疗依从性量表,对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按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几个等级加以评估,前两项判定的指标相加后/总例数×100%=抗凝治疗依从性。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的临床数据以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5.0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准,说明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例抗凝治疗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差异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房颤并发脑卒中知晓率、华法林抗血栓作用知晓率、华法林副作用知晓率、监测INR知晓率、如何判断INR是否正常知晓率、使用华法林后饮食相关注意事项知晓率数据对比显示为:92.59%(50/54)、87.04%(47/54)、96.30%(52/54)、100.00%(54/54)、90.74%(49/54)、94.44%(51/54),59.26%(32/54)、46.30%(25/54)、57.41%(31/54)、64.81%(35/54)、40.74%(22/54)、44.44%(24/54),组 间 的数据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χ2=16.4128、χ2=20.1667、χ2=22.9533、χ2=23.0562、χ2=29.9703、χ2=31.8109。

2.2 两组病例疾病管理满意度的差异对比

观察组十分满意者、基本满意者、不满意者分别为29例、22例、3例,疾病管理满意度为94.44%(51/54);对照组十分满意者、基本满意者、不满意者分别为21例、23例、10例,疾病管理满意度为81.48%(44/54)。组间的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χ2=4.2850。

2.3 两组病例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差异对比

观察组中完全依从者30例、部分依从者22例、不依从者2例,抗凝治疗依从性96.30%(52/54);对照组中完全依从者22例、部分依从者24例、不依从者8例,抗凝治疗依从性85.19%(46/54)。组间的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χ2=3.9673。

3 讨论

房颤为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疾病,需要长时间实行抗凝治疗,以此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4]。需要注意事项: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较低,住院患者华法林使用率约为7%左右、门诊房颤患者华法林应用率在17%左右。同时,长时间接受抗凝治疗易致使患者的依从性不同程度下降。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抗凝治疗,治疗率约为50%,内科患者长期进行抗凝治疗率在40%左右。所以,要求临床医师对住院患者实行必要的健康教育、疾病管理。值得一提的是,疾病管理模式的实施,有助于确保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疾病管理经临床医师、护理人员、疾病管理人员构成,能够结合患者具体状况编制随访管理方案、组织健康教育活动,然后对患者执行方案情况、管理效果做以客观评估[5-6]。通过试验显示,护理随访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疾病管理能形成疾病管理机制。疾病管理以随访教育为基础,可采取电话、短信的形式随访,对患者加以疾病方面管理,而实行房颤项目管理时可以考虑到患者的管理需求,然后构建疾病管理小组,以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电话随访、短信随访、邮件随访等加强随访管理,对患者INR监测、调整药物做以个体化指导,旨在规范患者的行为,提高其依从性,并可为房颤患者提供抗凝治疗方面的咨询服务[7]。采取电话为主,治疗、教育、随访管理,有助于在医院实施疾病管理,同样适合在社区实行疾病管理、房颤患者管理,对于其他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患者疾病管理中均适用[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抗凝治疗相关知识知晓率、疾病管理满意度、抗凝治疗依从性,和对照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由此表示,疾病管理应用于房颤患者中,可提高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获得患者对疾病管理工作的满意和认可,并且促使患者对抗凝治疗相关知识有基本的了解。

综上所述,房颤患者接受疾病管理,提高患者抗凝治疗相关知识知晓率、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同时,可以获得患者疾病管理的满意,有在临床方面应用、推广的价值。

猜你喜欢

华法林知晓率抗凝
精益医疗管理在提高中医乳腺科住院医师专科诊疗方案知晓率中的应用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缺血性脑卒中伴房颤患者抗凝现状研究*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强化健康认知护理应用于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患者护理中对知识知晓率的改善评价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与华法林联用7大错误案例分析
Mutually Beneficial
Rapid and Sensitive 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eomycin Residues in Mi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