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0-12-23段广庭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6期
关键词:宫腔开腹宫腔镜

段广庭

(青海省交通医院,青海 西宁)

0 引言

子宫肌瘤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肿瘤,属于良性病变,中年女性是该疾病的好发人群[1]。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有相关数据统计发现,子宫肌瘤的患病人数呈现出一种逐年上升的趋势,成年女性的发病率在50%~60%[2]。目前,关于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普遍认为这是一种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发病相关因素还包括环境因素、基因突变等[3]。黏膜下子宫肌瘤虽然仅占子宫肌瘤总病例的10%~15%,但因位置特殊,更容易引发患者月经不规律、异常子宫出血、失血性贫血、不孕等情况,对女性的生命健康十分不利,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4]。临床上对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过去常采用开腹手术,该手术方式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给患者造成的创伤也较为严重,对术后恢复不利[5]。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技术的应用也愈发广泛。宫腔镜手术作为微创手术的一种,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为医者和患者广泛认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中。本研究就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宫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在收治入院后,均进行术前常规检查及宫腔镜检查评估,为患者开展宫腔镜手术进行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治疗。在这些患者中,年龄为23~39岁,平均为(29.62±6.38)岁。患者纳入标准为:①未患有精神类疾病,言语意识清晰;②未合并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①心脏、肾脏等脏器病变严重;②存在合并子宫肌壁间肌瘤。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收治入院后均实施宫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术前1晚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片0.4 mg行宫颈准备,术日采用硬膜外连续麻醉的方式为患者进行麻醉。麻醉成功取截石位,采用常规消毒方式对患者的阴道进行消毒,扩张宫口。用5%葡萄糖注射液为灌注液,选择合适的电切环,在患者的宫腔内置入电切镜,宫腔镜探查确定好肿瘤的位置及大小后,用电切环逐步切除肌瘤组织,修整子宫壁平整,电凝止血,取出标本。在为患者开展手术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B超监测,避免子宫穿孔及漏切的情况发生。

1.3 观察标准

观察患者的围术期情况,包括手术进行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6]。观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慢性盆腔疼痛、切口感染、宫腔粘连等。

1.4 统计学方法

对比数据用SPSS 18.0软件分析、处理,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示,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的形式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术期情况

观察50例患者的围术期情况,发现患者的手术平均出血量为(20.03±4.68)mL,有研究发现,常规的开腹手术下,术中平均出血量通常为80~90 mL,而在宫腔镜手术下,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患者的手术平均进行时间为(20.59±7.24)min,术后平均排气时间为(13.14±3.47)h,平均住院时间为(3.15±1.04)d,可以观察到,经宫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的各项围术期情况明显较好。

2.2 并发症

治疗后,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现接受治疗的50例患者中,出现宫腔粘连的患者有1例,出现慢性盆腔疼痛的患者有2例,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为1例,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可以观察到,在宫腔镜手术下为患者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手术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有研究发现,超过35岁的女性发病率占子宫肌瘤患者的50%以上[7]。子宫肌瘤在临床上又被称为纤维肌瘤与子宫纤维瘤。黏膜下子宫肌瘤又是子宫肌瘤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类型[8]。该疾病会导致患者月经紊乱、异常子宫出血、继发贫血,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发生不孕,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过去,关于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治疗,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为开腹手术,在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消毒、铺巾等常规操作后,开腹探查患者的腹腔情况。切开子宫肌壁暴露肌瘤后用组织钳将瘤体钳住,采用钝性分离对肌瘤包膜进行分离,将周围正常组织与瘤体分开后将瘤体剥离,取出患者体外。切除其余的蒂部组织后,将子宫壁进行逐层缝合,生理盐水清洗患者盆腔后关腹。在该种手术下,需要将患者的腹腔打开来实现对患者腹腔的探查,明确肿瘤位置,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大,且术后创口愈合时间也较长,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子宫感染的情况,也容易导致术后再次出血[9]。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目前,宫腔镜手术成为了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常用治疗方式。它主要是通过自然腔道将宫腔镜置于患者宫腔,膨宫后通过先进的摄像系统将患者的宫腔病变图像清晰呈现于监视器上,确定肿瘤大小、数目、位置等具体病情后采取电能量或冷刀方式为患者开展治疗,切除病灶,恢复宫腔正常形态及功能。宫腔镜手术的开展是在无创伤的B超监测下进行,能为手术的顺利及安全进行提供重要保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手术进行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且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常规手术出血量少;经宫腔镜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仅为8.00%,手术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在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宫腔镜手术能更好地观察到患者宫腔情况,为患者采用更佳的手术方式对肌瘤进行剔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手术安全性更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宫腔开腹宫腔镜
宫腔镜宫腔粘连切除后雌激素干预宫腔再粘连危险因素分析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超声宫腔水造影对宫腔粘连的评估分析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作用及预后分析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超声宫腔水造影在宫腔病变中的应用评价
比较3号和4号Supreme喉罩在50~60kg女性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