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室化”的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0-12-22孙文君冯雪英杨雪

中国设备工程 2020年23期
关键词:创新型证书竞赛

孙文君,冯雪英,杨雪

(保定理工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在创新教育背景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结合专业的特点和教学实践,以“工作室”为载体,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通过创建5 种不同类型“工作室”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现实训环境和就业环境的真实对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1 “工作室化”实践教学体系内涵

本文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要求以及教学实践内容,建立了“工作室化”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强调教、学、做有机融合,突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建设不同类型的“工作室”,可以更好地利用企业资源,进一步实现产学研合作,实现教学和就业的自然衔接,使实践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着力点。“工作室化”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限于成立一个真正的工作室,还依托广联达和斯维尔两个软件,通过校内和校外两个实践教学平台,由企业工程和专业教师组成双师型队伍,建立5种类型的实训工作室,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1+X”证书培训和工程造价预算培训等内容,在学生具备了实战能力的时候,引入实际项目,开展真正意义的预算工作。

2 “工作室化”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本文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提出的“工作室化”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主要是利用已有的5 个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项目的建设,搭建了“校内+校外的实践教学平台”,依托广联达和斯维尔两个软件整合优化了实践教学资源,并建设了5 种类型的实训工作室,分别为工程造价预算工作室、“1+X”证书培训工作室、手工建筑模型工作室、学科竞赛培训工作室、工程招投标综合模拟实训室。具体如图1 所示。“工作室化”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实际项目为导向,在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完成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对接。

图1 工程造价专业“工作室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图

3 5 种类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工作室”运作模式

通过依托广联达和斯维尔两个软件整合优化了实践教学资源,并且针对5 种类型不同工作室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其中工程造价预算工作室实施“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预算人员培养模式、“1+X”证书培训工作室建立“一依托两融合”的培训制度、学科竞赛培训工作室构建“三方位三对接六化融合”的学科竞赛体系、手工建筑模型工作室创建“四化”机制、工程招投标综合模拟实训室打造以项目为导向的“BIM+情景模拟”双向招投标实训平台。通过不同的实战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实现职业技能与岗位能力需求的高度吻合。

3.1 工程造价预算工作室

工程造价预算工作室实施“岗课赛证”四方融合的预算人员培养模式,即将岗位技能实践、课程理论教学、专业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认证融为一体,把岗位需求、竞赛科目以及资格认证的考试要求与课程融合,在“工作室化”产教融合未来发展时期,本专业将依托广联达和斯维尔软件,打造预算工作室,以岗位实践能力突出、竞赛成绩优秀以及获取资格证书的优质学生作为团队,承接施工单位的部分预算及其他工作,实现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1)岗课融合。从预算员岗位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预算员的岗位需求主要承接土建、安装、市政等方向预算工作,根据岗位需求设置相关的专业课程以及课程实践。如专业核心课程《建筑工程造价》,主要以实际项目为载体,教师以多套图纸为例,根据图纸内容,首先,通过手算工程量,之后,通过算量软件行电算,要求学生编制标底或投标报价,以就业中的岗位需求引导学生掌握造价知识,在形式和内容上真正实现学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2)赛课融合。对于技能竞赛与课程教学的融合,主要将专业技能大赛的内容和标准融到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每年工程造价专业参加的全国范围内的竞赛主要有广联达和斯维尔的所有软件。所以在课程中融入实际竞赛项目,将课程内容与技能竞赛紧密结合。同时,“赛课融合”也有效地为学科竞赛培训工作室选拔出优秀的参赛选手,对技能竞赛和课程教学起到双重的促进作用,高标准地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证课融合。对于资格认证证书的获取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指造价员资格技能培训、监理员、二级建造师等职业资格认证技能培训,二是指通过竞赛取得的专业技能认证证书。通过与“1+X”证书培训工作室和学科竞赛工作室结合,选拔出优质的团队为预算工作室承接实体项目,将会重组专业课程内容,同时,辅以技能性操作实训。实现课程与证书的无缝对接。

3.2 “1+X”证书培训工作室

“1+X”中的“1”指毕业获得的学历证书,“X”为多种专业技能认证证书和等级证书。比如,广联达BIM 系列软件技能鉴定证书以及毕业后考取的二级建造师证书等。本专业为保障“1+X”证书培训工作室的顺利开展,实施“一依托两融合”的培训制度,即依托真实的工程项目,将证书培训与专业技能竞赛和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系统的培训,让学生掌握企业项目的实际操作的综合能力,并且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全部按照“工作室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融入培训的知识内容,使学生达到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取得相对应的专业技能资格证书,实现赛证课共同融合。

3.3 学科竞赛培训工作室

为使学科竞赛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着力点,以近年来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参加的学科竞赛为切入点,结合长期负责本专业学科竞赛组织与指导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符合本专业特点的“三方位三对接六化融合”学科竞赛体系,其中,“三方位”将竞赛从基础到综合到创新能力培养分三个方位。“三对接”指三个方位的技能竞赛找到对接的不同年级。“六化融合”指团队梯队化、指导专业化、环境平台化、师资多元化、激励机制化、成果项目化六化方面的融合贯穿竞赛全程,从而走出一条属于本专业特色的专赛融合的道路。

3.4 手工建筑模型工作室

通过创新式实践,手工建筑模型工作室创建了“四化”机制,即“课程课题化,课题项目化,项目作品化,作品商品化”。对《建筑工程管理概论》课程进行大胆的教学改革,让学生以具体项目为例,实现图纸到实体模型之间的转变,每组学生以团队为单位,通过创新房屋模型,将优秀的建筑模型实现商品化。通过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能够更具体地对房屋的构造进行思考,长此以往,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培养出创新型的工匠人才。

3.5 工程招投标综合模拟实训室

工程招投标综合模拟实训室打造以项目为导向的“BIM+情景模拟”双向招投标实训平台,以实体项目为载体,线下模拟资格预审文件的制作与递交、招标文件答疑、投标文件的制作与提交、开标、评标、定标、合同的签订等一系列过程。同时,结合广联达BIM 电子招投标软件,编制BIM 电子招投标文件,线上模拟电子招投标的流程。通过在模拟实训室实行“线上线下情景模拟”,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缩短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适应期”。

4 结语

工程造价专业实施“工作室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为高等院校培养发创新型专业技能人才提供最大可能。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创建5 种类型工作室。然后,对5 种类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工作室”运作模式的分析得知,我校工程造价专业通过采用不同的实战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工作能力的要求与职业技能的高度一致,从而高标准高起点的培养创新型专业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创新型证书竞赛
WJCI 收录证书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收录证书
创新思维竞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