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联系思考

2020-12-22

福建茶叶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华价值观核心

周 博

(中共平顶山市委党校,河南平顶山467000)

2014年2月,习近平同志在专题研讨会和政治局会议上在谈话中第一次指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在一起[1]。此番谈话清晰的向我们展现了在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所起到的根基性作用,而且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提供了新的渠道。

1 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践行的根基

1.1 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蕴

通常情况下,传统文化可以分为狭义传统文化和广义传统文化。广义传统文化是指发生于民族历史之中,被世代传承下来与不断发扬和推广的道德、文化以及价值信念等精神养分。而广义传统文化则涉及到了宗教、哲学以及建筑等内容。狭义传统文化中,哲学是核心部分。目前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尚未得到统一。较为普遍的认知是清朝灭亡前的国有文化为我国的传统文化[2]。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在于哲学思想,而我国的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文化体系。

1.2 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

(1)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大陆农业和封建宗法两部分内容。在生成与发展社会文化的过程中,有两点因素对其影响十分深远:一是自然条件;二是社会历史条件。从国家地理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传统文化属于大陆型文化,这主要是因为处在半封闭的大陆环境之中。从物质生产方式的角度来看,我国传统文化奠基于农业社会之上。

(2)我国的传统文化注重伦理纲常。纵观我国的传统文化,可以发现伦理思想存在普遍性。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公元前六世纪我国就已经开始出现了“仁”,而孔子则更为深刻和系统的对“仁”做了阐释[3]。因此,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浓厚的以人为本的气息,具备深厚的人文精神。

(3)我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万事万物的和谐统一。以和为贵等重要思想可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为此我国也始终奉行走和谐统一的道路。上述特点成就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包容性和接纳性,同时也为世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纵观千年发展,我国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已经成为了世界思想文化库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与灵魂所在

创造历史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过程,而是在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下进行创造。我国的传统文化就是在碰到既定事实之后,不断传承过去所造就出来的。因此,中华传统文化不论是对于历史,还是将来,都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与意义。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延续,才得以保存了我国的历史以及历史背后所衍生出来的社会文明。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不仅仅局限于古老的器件与用具之中,它还体现在国人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实践之中。因此,我国的传统文化决不能被废弃,民族复兴的道路始终要得到它的保障。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发扬

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作用

2014年2月,在12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确定的情况下,我国的发展道路也得到了再一次的确认与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不断实现对现代文明的追求,而且也要不断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未来的开辟与发展始终离不开对历史的传承,因此将民族历史中蕴含的强大基因用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其特殊的含义。举例来说,个人层面的四词是由传统文化生发并不断延续出来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个人层面的修身,待修身之后才能实现举国齐家的伟大宏图。爱国主义是我国民族和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基因。同时,传统文化十分强调责任担当,并不推崇西方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在爱国主义的熏陶之下,我国社会力量能够实现团结一致,这也是我国能够屹立在世界上的重要原因。由此可得,仅由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我国社会大众所凝聚起来的创造力、突破力绝对不容小觑。在实现我国发展战略目标的道路上,这种精神更要得到不断延续和强化。其次,敬业也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与事业秉持一颗热爱之心,并不断为其付出努力,是职业道德灵魂所在,是我国公民值得遵守的基本价值规范。紧接着是诚信,我国传统文化以“诚信”为先,强调对人对事的诚恳态度。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大国,我国只有不断秉持着对礼的信念,才能继续在世界洪流中保有珍贵的一席之地。最后需要提及的词是友善。只有学习如何尊重、关心和爱护他人,才能在社会交往中建立健康、稳定的关系,为合作奠定良好基础。综上,通过对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分析,我们已经看到了其中内容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传承之意自然也十分明显。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扬与升华作用

我国的传统文化与小农生产方式存在紧密联系。生产方式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因而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相应的影响。举例来说,我国人民勤劳、淳朴的美德就是在这一环境下塑造出来的,然而散漫、轻智力以及缺乏竞争意识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我国社会的发展[4]。因此,在看待我国的传统文化时,既不能一味的扬弃,也不能全盘接收,而是要以辩证的态度理性分析。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既需要对传统文化的精髓有一份传承,同时也要能够包容和接纳更多的发展事物。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辩证看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成果。尽管自由、平等、法治等理念起源于西方国家,但是应当是人类文明的共有成果,因此我国也可以进行学习和借鉴。从民主的角度来看,长久以来我国都在实行封建制度,缺乏民主性,而西方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民主治国的理念和模式,到了现如今的二十世纪,民主制度相对来说十分普遍与成熟,而我国起步较晚,还需要经过不断地学习与磨练才能走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民主道路。从平等的角度来看,追求平等始终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理想情境,之所以资产阶级革命最终能够获得胜利,与高举自由、平等的旗帜密不可分。在我国古代,平等思想的发展受到了遏制,主要是因为长久实施的宗法等级制度。尽管平等思想在过去难以得到有效推崇,但是在现代化社会仍需要塑造这一价值理念,彻底摆脱传统的等级观念,实现平等的深刻含义。从法治的角度来看,我国社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产生了法治的概念,但是在社会禁锢下,人治更占上风[5]。而现代意义的法治仍旧出自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由此可见,法治仍然是我国需要培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综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了具备传承的效力之外,还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拓展与延伸。社会层面的价值观绝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专利,而是应该由全体人类共同传承和发扬。当我国的社会核心价值观能够优秀的价值观念吸纳进来,也就能够实现更大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为实现现代化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中华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