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与南通高质量发展地位相匹配的大城市文化的策略与路径

2020-12-22

福建茶叶 2020年1期
关键词:南通市南通建设

成 悦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 22600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同中国的发展紧密结合,是民族发展的血脉与精神家园。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我国优质文化的前进方向,具有极强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南通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自身经济能力与文化积淀厚重,是江苏省先进典型城市,并且在中国百强城市榜中位列前茅。

1 南通经济发展概况

一直以来,南通紧跟国家发展战略,不断革新自身的发展理念,通过地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1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早在2013年,南通市已经实现了经济大跃进,经济总量超过5000亿。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其在2017年成功突破7000亿元大关,位于大中城市的第十八位。就地级市而言,其发展效率极强,目前位于江苏省第6位。十八大以来,南通市经济增速一直稳中进步,年均增速已经超过10%,远远高于江苏省经济平均增速、其人均GDP不断提升,目前已经达到10.6万元。

1.2 结构调整稳中有进

南通市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通过不断转型发展来优化自身的经济结构,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逐渐迈向中高端水平。在2017年,地区产业结构比重为5.1:47.1:47.8,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不断提升,并达到48%。远远超过同期江苏省其他地区。在2014年到2018年的五年间,第三产业年均增长率超过11%。

1.3 自主创新扎实推进

南通市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较高,随着研发投入比重的不断提升,地区动能转换率迅猛提升。2017年,地区经费占比已经超过2.8%,相较于2012年提升了0.45%。除此之外,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已经达到161160元/人。就知识产权而言,其专利授权量超过20000件,发明授权量约占13%,与2012年相比,其增长速度明显,增长率可以达到30.3%。目前,南通市尖端技术企业数量为1045,年均增长率超过21%。

2 南通市上榜原因

2.1 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随着南通市经济发展质量的不断提升,其文化建设质量同步优化升级,并迈上了新的台阶。南通市重视地区文化建设,并通过不断地努力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领导作用。近年来,南通市各行各业都在践行文明发展之风,地区人民群众积极向上向善,各类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并且连续斩获三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2.2 文化艺术创作硕果累累

在北京奥运会开模仪式中,南通市海安花鼓有幸入选,并且大放异彩。一直以来,南通蓝印花布都被作为江苏省的象征与符号,并且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表演,深受地区人民的喜爱。

2.3 文化事业产业欣欣向荣

南通市公共文化设施基础雄厚,其中,大型文化馆数量多达9个,小型文化站星罗棋布。大型公共图书馆数量为11个,具有地区特色的农家书屋数量远超1600个。在街道和乡镇,各式各样的电子阅览室超过1800家。大型博物馆数量为27家,地区广播电视台为7家,各类广播节目多达千余种。

2.4 文化地域特色初步形成

一直以来,南通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指引,大力培育与实践地区特色文化,并重点发展具有大众化、科学化和地域化的文化价值理念,努力为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南通市努力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通过更好、更优的开展公益事业来不断提升地区文化建设质量,以期全面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发展新模式。

3 构建与南通高质量发展地位相匹配的大城市文化的策略与路径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国家发展的基础。通过上文对南通市建设与发展的描述与分析,我们可以直观的发现,南通市一直注重继承与传承优质的中华文化,并将优秀的中华文化作为自身文化发展的基石。为此,为有效提升地区文化建设质量,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核心,真正做到立足人民、立足当代。除此之外,积极借鉴与学习先进的外国文化同样重要,只有真正做到自强、独立于开放创新相结合,才能迅速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保证地区又好又快发展。

3.1 以文化情怀为能量

在推动文化的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跟”“脉”与“气”相结合,真正实现现代化的“文化+”。其中,传统文化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土文化是地区文化发展的“气”,地域文化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脉”。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紧跟“文化+”潮流,通过升华建设理念、融入思辨意识来逐渐养成良好的城市文化内涵,形成内涵丰富的时代文化力量。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使其像空气和水分一样成为人民群众的必需品。在推动城市“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以未来发展为抓手,通过提纲挚领来打好文化发展的组合拳,以期形成良好的文化发展新格局。

3.2 以“精致卓越”打造现代化的大都市

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南通市一直给人们留下较差的印象,即美丽的濠河,不堪入目的南通。上世纪80年代,濠河周边区域40%均为居民用地,地区房屋建筑杂乱无章,街道污染、绿化率极低。随着城市的不断更新升级,地区逐渐实现了有机更新,当地兴起文化长廊,整个街道开始变得井然有序,地区风貌韵味浓郁。但是,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拓展,新的城市病产生。因为缺乏长远的规划与合理的布局,使得建筑设计过于简洁,无法满足人们变化着的消费需求与居住需求,交通堵塞、城市绿地面积小等问题逐渐凸显。除此之外,部分地区的建筑过于注重外在而严重忽视了居民的居住体验,导致社区老化速度过快,中心城市逐渐趋于衰亡。

在此背景下,现代城市建设必须牢牢贯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通过合理的分配资源、管理区域要素来最大程度的提升自身的发展潜能,保证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城市建设模式。与此同时,广场、绿化、公园等基础设施同样至关重要,在进行公共空间布局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建筑品质与城市天际线,保证每一个街道都是一处诗意栖居的良好环境,以期形成人与城市相互融合的良好局面。

3.3 以城市创造为动力

城市文化一直以肌理之美为标准,“文化+”是提升城市发展的重要理念,同样能够有效地推动自身的创造力与发展潜力。在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文化设计,并以此为基础来更好地提升城市建设的张力,保证文化植入同城市内涵建设相结合。在南通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格局完善,并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主,新区建设相结合的良好局面。当地在核心景区为重点,不断优化城市建筑形态、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真正形成富含时代气息的良好城市结构。与此同时,当地同样将色彩管控体系放在城市建设的重要位置,通过优化城市创造来提升自身的建筑体系格局,使整个城市变得更有格调,保证形成良好的生态发展模式。就城市空间布局而言,通过引进先进的科技来不断优化自身的城市功能体系、空间结构与设施网络,保证城市界面更加完善与错落有致。只有真正将城市建设同生态建设相结合,才能形成山水相融的良好局面,更好、更优的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切实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形成适合地区发展的良好生态文明环境,为每一位市民带来更好、更优的适宜住宿与休闲的良好生活环境。

4 结束语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建设与文化的提升,为有效优化自身的发展质量,建成高品质的大城市,需要将“文化+”理念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在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良好的城市符号同样不可或缺,其不仅是城市的重要品牌,而且能够决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只有以城市“文化+”为引领,才能真正提升城市创造力,建成与南通市发展相匹配的大城市,并形成良好的发展循环。

猜你喜欢

南通市南通建设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不速之客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中学
非遗南通
百企结对 携手并进:南通展现时代担当 致力推动跨江融合
南通职业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