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傩舞文化校园传承研究

2020-12-22刘向东

福建茶叶 2020年1期
关键词:萍乡韵律江西

刘向东

(萍乡学院,江西萍乡 337055)

1 江西萍乡傩舞文化的特色与价值

江西省萍乡市是傩舞文化发展和保护的一个重要地区,是对傩舞文化进行保护研究的重要基地。傩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其实质就是对傩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措施的问题。萍乡傩舞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文化价值,因此对其的保护和传承是更为紧迫的,对其的保护价值和意义也更加重大。

1.1 傩舞文化的起源

关于江西萍乡傩舞文化的起源较为久远,但是具体起源于何时,目前学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学术界对此还有一些争论。有人认为,根据萍乡市现存的资料和傩舞本身的特点来看,萍乡傩舞文化起源只能推测到明代;还有人认为萍乡的一些古老记录资料已经遗失,但根据当地石洞口中关于“傩自周始”的说法具有很大的可信性,因此现在很多学者都比较认同萍乡傩舞文化起源于周代的说法。

1.2 傩舞文化的形态

萍乡傩舞文化是以巫神文化为文化基础的,将该地域的一些传统民俗、祭祀活动等融入其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1.2.1 萍乡傩舞的动作

萍乡傩舞需要严格按照傩事活动进行布阵和安排步法。步法以方向为依据,并进行各种布阵,其舞蹈动作风格独特,并且每个傩舞队都有自己的特色。例如,麻山镇的傩舞动作比较古朴典雅,动作幅度较小,以贴身舞动为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1.2.2 萍乡傩舞的姿态

萍乡傩舞是一种戴着面具的舞蹈,以唐、葛、周三个大将军为表现神,在仪式中要对这些面具举行开光仪式,只有开过光的面具才具有“生命力”,只有带上有“生命力”的面具才能进行驱鬼。傩舞表演者戴着这些面具,跳着舞着,表达了人们祈福纳吉的美好心愿。所以萍乡傩舞必须具备的条件有:戴着三位大将军的面具,以祛除鬼、瘟疫为手段,以祈福纳吉为目的。具备了这些条件,再结合舞蹈动作的组合,就形成了萍乡傩舞的独特姿态。这种舞蹈姿态具有一种动态美感,是通过舞者的动作来表现人的内心活动和情感,通过有规律、有节奏的组织动作来表现赋予表现力和震撼力的艺术形态

1.3 傩舞文化的表现要素和特征

1.3.1 萍乡傩舞文化的表现要素

萍乡傩舞的表现要素以节奏、韵律和造型为主要组成部分。

萍乡傩舞的节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某种印象和感觉进行规律性地重复,比如视觉印象和音乐感觉。舞蹈艺术中都存在着内在和外在两种不同的节奏,它们之间互为联系。内在节奏是傩舞动作的灵魂,体现着该舞蹈的对比性。外在节奏就是不断重复对比和成节,同时与内在节奏密切配合,进行形成傩舞的整体感。

萍乡傩舞的韵律也分为内动韵律和外动韵律。韵律是对节奏的一种外向延伸和变化,韵律就类似于人体血管中的血流。内在韵律包含着意、情、气。因为傩舞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祛除灾祸、逐鬼,因此贯穿傩舞始终是那种不变的迎福纳吉意境。萍乡的傩舞节目还表现出一种军中傩的气势,表现了一种帅气和神气。萍乡傩舞通过动作的不断重复和连续,进而表现一种清晰的动作过程,进而形成一种外在的律动感。萍乡傩舞将动作、姿态、技巧和步伐相互融合为一体,形成了一气呵成的感觉。

萍乡傩舞的造型是傩舞动作的一种外延,用于营造氛围和表现环境,进而形成一种美感。萍乡傩舞的这种造型,是依靠节奏和韵律的紧密结合,加之特有的服装和道具才得以更好地体现。

1.3.2 萍乡傩舞文化的表现特征

傩舞文化一般都与傩戏分不开,“舞”与“戏”并举,共同构成一种傩文化,充分展现了萍乡傩舞的独特风格。萍乡傩舞是一个整齐划一,不可分割的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程序和步骤,但是每一部分之间又是可以独立的。它们之间表现了一个系列性的整体,造型逼真、动静结合,具有一定的整体表现力。傩舞的表演场地不受限制,可以在村落田间,也可以搬上大的舞台,都是通过一定的内涵手势和步伐来表现的。

2 协调傩舞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2.1 与现代教育的关系

傩舞文化是一种古代的巫术文化产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其中有一些迷信的内容逐渐被转变为一种俗信,成为一种宝贵的非遗文化遗产。萍乡傩舞文化对当地不同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傩舞文化的价值和内容逐渐被人们所淡漠,傩舞文化也逐渐缺少了传承者,因此傩舞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需要看到学校教育对文化的传承作用。现代教育中非遗文化传承的首要任务就是传承民族文化。通过校园的传承方式可以解决非遗文化传承中青黄不接和技艺衰退等濒危现状。在进行校园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要将那些不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进行剔除和调整。只有让学生对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基,作为现代教育的受益者和践行者,我们要善于吸取优秀文化成果,将优秀文化的传承作为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处理好傩舞非遗和现代教育的关系,通过学校传承并保护好这些民族文化中的精髓,通过文化与教育的交流和对话,可以更好地解决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将优秀的文化继承并发扬下去。

2.2 与学校艺术教育的关系

傩舞文化作为一种艺术类的非遗,对其的传承实质上是一种艺术教育,所以处理好非遗传承与艺术教育的关系,不仅能帮助学校解决各种学校传承的问题,还能丰富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行素质教育和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对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了解和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增强爱国意识,增强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艺术教育不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还是一种技术性教育,也是一种审美教育。因此,学校在进行非遗教育时,要将非遗教育从技艺的水平提高到文化的教育,要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爱国精神为主要目标。这种教育形式能作用于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心理能力,从而对学生的智慧和心灵起到一定的启迪和教育。

傩舞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民族审美特征和艺术思想的反映,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教育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学习和传承的过程中形成对艺术文化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学校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很多政府都在进行行政保护的措施,但是很难解决非遗的传承的问题。所以,学校的非遗传承是一个提升人的素质的教育,教育者要按照艺术教育的主旨和要求在学校教育中推进非遗教学,这将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起到巨大的作用。它的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技艺,而且要通过文化的传承陶冶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

3 我国傩舞文化的校园传承策略

我国傩舞文化的传承已经迫在眉睫了,为了能稳妥地处理好生产力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问题,我们需要寻找性的传承保护思路,为我国傩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出新的模式,寻找新的突破口。专业舞蹈院校应该成为我国傩舞文化传承的重要突破口,这样不仅能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而且能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动力。

3.1 成立专门的研究学科

江西萍乡的原生态民间舞蹈不应该仅仅停留认知层面,而应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要将其作为一个新的课题和学科来进行研究。学校要组织专业的舞蹈理论家和从业者共同联合起来对江西原生态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和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研究他们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研究他们的独特个性和艺术特征。江西原生态民间舞蹈进入专业院校,要将专业化教材的编写列入工作流程,要为教材的编写寻求和积累更多的理论依据。

3.2 充分利用舞蹈专业技术手段开展多方面的研究

为了让江西傩舞文化得到原汁原味的保留和传承,我们必须要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利用专业院校的专业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对江西傩舞文化进行技术攻关和研究。首先,要组织专业舞蹈教师和舞蹈专业的学生深入江西傩舞文化的发源地进行实地调研和走访,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可以跟着当地人学习江西傩舞文化的精髓,用心感悟和体会舞蹈的内涵。其次,要把极具代表性的江西傩舞文化和传承人请进校园,做讲座和进行座谈会,让更多的舞蹈工作者和学习者见识到江西傩舞文化的魅力。另外,这种与大众交流的形式,能更好地促进民间傩舞文化走向大众,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文化,以唤醒更多的人对江西傩舞文化的重视和关心。这样也能促使更多的人走近江西,走近傩舞文化。

3.3 总结傩舞艺术特点,编写专业的教材

江西各地的傩舞文化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艺术特性,我们要在熟悉和灵活掌握的前提下,总结它们的规律和艺术特性,然后试着编写教材。教材中要对傩舞的每一个动作及其内涵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了解,并对每一种组合动作和其内在关系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提炼、总结和概括出具有实用性和说服力的教学内容,将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写进教材,并得以传承。

4 结语

江西傩舞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是阶段性或者短期的,而是长期的、永久性的,所以保护和传承的形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需要通过多种传承和保护手段,立足当地的实际,不断创新保护和传承方法,扩展新的思路,让我国傩舞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萍乡韵律江西
江西银行
我在萍乡过春节
Spring Festival in Pingxiang 我在萍乡过春节 Fawn Li
用音乐唱响萍乡故事——《萍乡百年原创歌曲精选》新书首发
书的国度
江西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7个
萍乡春锣的起源和流变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我爱江西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