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竞赛的机器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2020-12-22夏云飞

福建茶叶 2020年1期
关键词:竞赛辅导员创新能力

夏云飞

(安徽三联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推进“新工科”建设在高校中的开展[1]。工科优势高校要对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校学生的研究和实践能力[2]。学科竞赛作为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如何完善学科竞赛的制度建设和管理体制,促进教学以及科研水平的提高,必将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之一。

1 机器人专业学生开展学科竞赛的意义

1.1 与传统教育模式形成优势互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我国的教学模式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传统的应试教育,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具有普及性广,投资成本低的优势[3]。但是,传统教学中也存在许多缺点,传统的学习模式为被动的接受和记忆知识点,缺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存在创新意识不足的缺陷。针对传统教育的不足,学科竞赛形式的教育模式,将课堂中的理论联系到实践,学生通过在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要我学”的思想转换成“我要学”,逐步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2 培养出适应我国新形势下的工程技术类人才

我国从2010年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到2017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面对这一场持续深化的重大教育改革计划,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及优势,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方式。其中,学科竞赛培养人才的模式与新形势下对工程技术类人才的培养相契合,成为机器人专业培养创新人才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抓好学科竞赛,推动学风建设

学科竞赛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课堂之外的实践学习,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提升大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学科竞赛氛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确学习目标,并完善学习方法,达到推动学风建设的作用[4]。

2 通过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2.1 学科竞赛培养方案的不完善

学科竞赛从组织报名到参加比赛,学生和指导老师需要深入思考竞赛选题,认真构思作品,组建团队,明确分工,制作作品并调试作品,撰写说明书以及做好答辩准备。学科竞赛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体现在组织教师对于人才选拔的制度,以及指导教师在比赛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指导的方案。比赛组织制度的建设和对于参赛学生的指导方案还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完善。

2.2 参与度不够

学生对于学科竞赛还不够了解,重视度不足,使得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参与面不够广。并且,由于机器人专业的学科竞赛对学生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以及动手编程能力,对于抱有热情但基础薄弱的大一学生来说不太友好,让学生望而却步,打击参与的积极性。

2.3 学生参赛目的不明确

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目的不明确,主要表现在对竞赛的了解不够,不清楚想要提高的是何种能力或者技能。其次是,想要获得的结果不明确,多数学生没有明确参与比赛的目的。竞赛目的不明确的学生会出现没有计划和没有目标的情况,在比赛中只能是南辕北辙。

3 解决相应问题的具体措施与方法

3.1 完善学科竞赛的制度与管理体制

学科竞赛是综合性的活动。完善行之有效的制度与管理体制,需要学院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完善学科竞赛的制度和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5]。一是竞赛组织教师针对每项比赛制定一份比赛计划,明确比赛中各个时间节点应该做何种相应的事情。二是需要竞赛的组织教师有一套公平公正的选拔模式,选出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一套公平公正的选拔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而且增强学生对于比赛的责任感以及重视程度。三是竞赛过程中,实验室的管理需要协调并配合竞赛中的参赛队伍,在不影响实验室秩序的前提下,实验室管理员应当充分帮助并支持学科竞赛的参赛队伍,让参赛选手,不因为实验设备和实验场地的原因而受影响。四是学院应当评估审查各指导教师的指导方法以及训练计划。制定一套合适的指导方案,因材施教,不仅能提高参赛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可以增加参赛队伍在比赛中的竞争力。五是教务处应当给予各获奖队伍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充分的认可。通过学校的各个层面的配合,给比赛提供政策保障,提高师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

3.2 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加大比赛的宣传力度,使得学生深入了解比赛,重视比赛。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参与的学科竞赛需要用到哪些专业技能,以及通过该比赛能够提高何种能力,对自身的发展是否有着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学生主动的想去学,才能学得更多,做的更好。

3.3 完善老带新的学生合作机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针对没有参赛经验的学生,需要一种培养模式,来提高学生的比赛经验和知识技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比赛中的合理分组,将每个比赛项目,由老生带新生的形式进行比赛的构思设计,制作作品,调试以及答辩。比赛内容合理分配给每一位学生,由老生和新生互帮互助,共同完成。通过该模式,让每年的学科竞赛成为一种文化传统进行传承和发展。

3.4 加强学科竞赛中,组织教师与各指导教师的协调合作

学科竞赛的组织老师,应根据各个指导教师,不同的指导方向,推荐各个比赛项目的学生加入相应指导老师的队伍。组织老师应当,了解学生的能力,做到因材施教,合理建议或安排学生加入指导教师的团队组织。指导教师在竞赛中对学生知识及能力的指导,应做到安排有序,其中包括指导实间的安排和指导内容的安排,都应当做到井然有序,稳步前行。

3.5 加强学科竞赛中,辅导员的功能

在高校的学生教育中,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发展辅导员的影响力有助于学科竞赛工作的开展。辅导员在各班级中的宣传,对于学生参与度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学科竞赛的比赛环节,辅导员调节学生的生活,课堂教学和竞赛中的时间安排,起到了稳定和激发学生竞赛状态的作用。积极加强教师与辅导员的协作,对学科竞赛中学生的数量和质量起到相应的保障。

4 成效与反思

通过2017-2019年三年的实践探索,机器人专业学生参与的学科竞赛主要有中国机器人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蓝桥杯等赛事。参与的赛事均符合机器人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不断地制度探索,和管理改革。参赛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多,在竞赛中获奖人数/参赛人数的获奖比例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是13.6%,21.3%,46.7%,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各位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通过学科竞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也提高了他们创新实践能力。基于学科竞赛对机器人专业的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将会在学院内持续进行。

5 结语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机器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持续实行了几年,学生和老师的参与度明显增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将传统教学和学科竞赛结合,进行优势互补,营造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学科竞赛充分的用到实验室的设备,提高了学院的资源利用率,并通过比赛,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对于中国教育新形势下,工程技术类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竞赛辅导员创新能力
光荣啊,少先队辅导员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创新思维竞赛(3)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创新思维竞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