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融合对农牧民增收的影响分析

2020-12-22刘宝磊

福建茶叶 2020年1期
关键词:农牧业农牧民产业链

刘宝磊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 41200)

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三农”问题,从而实现农牧民收入的增长。要解决“三农”问题,除了要优化农牧业产业内部,还必须协调农牧业与其他两大产业之间的关系,实现融合发展。而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已经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要求,因此为了有效实现农牧民的增收,就应当直面农牧业和其他产业的协调不足的现实问题,并采取农牧业产业融合的途径,改变农牧业生产和农牧民生活方式,从而促进农牧民的持续增收。

1 农村产业融合的现存问题

第一是很多农村基建水平较为落后,例如农牧区交通、水电设施不够完善,且农牧民多在进行效率低下的分散经营,对于农牧业的投入基金显得有所不足,机械化水平较低,这些方面的缺陷都会阻碍农村农牧业的产业融合以及现代化。第二是产业融合主体发展较慢。新型的农牧业经营主体的认定制度、管理系统等方面仍旧不够完善,且一些农村位置偏僻,农牧民分散,交通不便等诸多问题也阻碍了经营主体的发展,经营主体本身也在规模、创新、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第三是利益联结机制不成熟,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间缺乏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农牧民常常处于弱势地位,导致收入无法得到有效增长。

2 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牧民增收途径

2.1 农村产业链

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应当发挥促进农牧业产业链延伸的主导作用,改变分散的农牧民经验状态,有效实现农牧业产业链的延伸,在产业链的前端可以有饲料加工、种苗培育等,在后端则可以有农产品的精加工、销售延伸,借助这样的农牧业产业链延伸可以建立起农牧业产销一体化经营。农牧民收入的增长则可以通过因为新型农牧业的发展,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来增加就业岗位。农牧业和牧业都具备的季节性和差异性导致农牧民在休耕休牧期外会陷入没有就业选择的情况,让农牧民的收入无法得到有效的增长,因此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便能在闲暇的季节为农牧民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连接农牧业产销的各环节,充分利用农牧民劳动力,发展农牧业产业链,最终实现农牧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

而农牧业产业链在延伸的过程中,在产业链的前端、中端、后端也会促进更多行业的发展,并让自身也更加规范化、合理化,与此同时也会让农牧业相关的服务型行业得到发展,例如产业链前端的生产资料加工、农牧业机械使用,产业链中端的农牧业技术、机械化培训,产业链后端的包装、运输、销售等服务。这些服务型行业为农牧业高技术人才提供了岗位,能够让农村产业融合的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2.2 农牧业多功能性

农牧业的资源、生产以及产品都是农牧业多功能性的组成部分,而农牧业多功能性则发挥着提供就业保障,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教育休闲等作用,且农牧业多样性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特性。农牧民也不再仅局限在传统的农牧业,而是随着农牧业多样性的增加,能参与到更多与农牧业相关的行业中,从而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可以在基础生产活动的基础上增加一系列新业态,例如民族风俗区、都市休闲农业、生态旅游、放牧体验活动等。这样便能更好地让农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且更加个性化、多元化。发展聚集农家乐的休闲农牧业区域,建立展示游牧文化、具有科普性质的休闲牧园。以建设美丽乡村的方式让农牧业的效益和农牧民的收入得以提升。

休闲农牧业应当融合生产、生活以及工作方面的功能,遵循产业融合需求,并与农产品加工也、农牧服务业等行业紧密结合。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农牧业消费需求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而乡村则应当抓住这一机遇,实现乡村经济增长。由于休闲农牧业是农业产业链上延伸的部分,因此是十分顺应乡村发展规律的,能极好地带动更多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农牧民能够维持全年的收入来源,因此也能极好地促进农牧民的增收。休闲农牧业还能促使各项资源向农牧区投入,从而改善农牧区的生活和生产条件,并能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出有文化、会管理、懂技术的新型农牧民,推动农牧业生产的现代化,从而实现新农村新牧区的建设计划。而休闲农牧业也不能忽略农牧业的基础地位,应当以农牧区作为依托,以农牧民为主体,以尽可能地吸引城镇居民为目标,有效结合农牧业和旅游业,从而让农村产业融合得以顺利推进,从而实现农牧民的增收。

2.3 利益联结机制

传统的农牧民收入来源通常只有农耕和放牧活动,而在农牧产品到消费的整个流通链条中,农牧民的收入在经过了层层剥离后仅占了非常小的一部分,而大部分的收益则都归属于中间商,例如零售商、批发市场等。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尤其是完善“订单合同型”、“服务协作型”、“价格保护型”、“股份合作型”等模式,这样便可以为农牧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而利益联结机制几大模式的具体内容有:订单合同型主要是指农牧民联合建立专业合作社,并打造蔬菜种植、牲畜养殖基地。这一过程中涉及养殖和种植产业的企业应当与合作社签订合同,从而保障双方能在法律的保障下进行购销,在合同中还应当明确农牧产品的品质、数量、价格等内容,而养殖和种植企业也应当在里面明确自己的服务内容,这样才能让农牧民拥有非常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市场上提升竞争力的同时也能实现在种养殖方面的增收。在服务协作型的模式中,则应当采用“农牧民与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创立种植业和养殖业基地,由金融机构提供一定支持”的形式,龙头企业在建设养殖和种植园区时,应当对农牧民进行考察,让符合条件的优秀农牧民入园,除此之外也应当对园区进行规范管理,并为农牧民提供完善的服务。而在金融支持方面,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农牧民的需求提供服务,努力降低农牧民在养殖和种植业方面的成本与风险,从而获得较为稳定的收益。价格保护型这一模式则主要是指农牧民通过专业合作社来确保最低收购价格,并一度程度上解决销路不畅的问题。要实现股份合作型的模式,政府则应当制定惠农政策,以便实现农牧民收入能够与企业利润挂钩的利益联结,可以参与企业一定比例的分红。政府还应当优先扶持实现了与农牧民利益联结的企业,从而让农牧民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享受政策红利。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利用农村产业融合有效地实现农牧民增收,并达成乡村振兴目标,就应当透彻研究到不同产业融合带来影响,巩固传统产业的同时发展农业产业链上的新产业,拓展农牧业多样性,增强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实现农牧民增收。

猜你喜欢

农牧业农牧民产业链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克什克腾旗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