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德绵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路径探讨

2020-12-22

福建茶叶 2020年1期
关键词:军民示范区融合

陈 园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促进国防和地方经济深度融合。自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后,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但各地的实践情况不理想,理论与实践研究还跟不上,因此以创建示范区的实践为基础,提升理论研究水平,打造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特色模式,通过以点带面、先行先试发挥示范效应。四川是一个军工基础雄厚,拥有完善的产业链,涉及到5个军种和海陆空三个领域的科技大省,有着较强的复杂性和较高的综合性,作为国家唯一的省级军民融合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要率先示范突破。成(都)德(阳)绵(阳)市位于四川的重要地理位置,是四川经济发展的主力,在人口、地理位置、科研实力、企业和军工资源都集中在这个片区,因此作为四川创建军民融合示范区的重要基地,以此发挥三市的示范和辐射效应。

2 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几年的摸索,各地已经形成了军民结合示范基地、动员保障模式、产业基地模式、战略协议模式、经济特区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凸显出一些问题,普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顶层设计

从中央到地方、从军队到政府还没有建立起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综合性协调管理机构,国家对一些跨军地、跨领域、跨系统的军民融合重大事项缺乏统筹管理,因而军队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客观上难以对军民融合类园区建设进行统筹规划、总体协调、宏观指导和有效监督。

2.2 公共服务体系尚需健全

部分示范区虽建立了相关信息平台,但信息平台普遍缺乏军方相关资源,且技术研发、信息咨询服务、技术成果发布交流平台、金融担保体系等重要体系服务内容不完善。

2.3 法规制度与政策不健全

2018年10月15日《关于加强军民融合发展法治建设的意见》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但军民融合是新生事物在相关法律和政策方面还未成熟,还处于进一步摸索中,还需抓紧时间完善。

2.4 尚未形成有效的产业链

军地工作协调机制不畅,军地需求并未得到有效解决,部分示范区产业发展并未真正打造相互关联军民融合型产业链条,导致产业集群内部企业技术、产品、项目之间缺乏有机关联,没有形成有独特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3 成德绵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路径探讨

成德绵三市在四川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一是位于“一带一路”的沿线区域,也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域;成德绵也是四川省军民融合发展的高地,有着众多的科研单位和机构、军工资源雄厚、教育人才集中等优势(拥有11大军工集团布局的科研生产单位、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中央直属国防科研单位等),有着较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加上成德绵地区积累了大量创新人才和创新改革建设的实践经验。因此结合国家和地方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建设成德绵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提出的路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发展定位

成德绵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紧扣推动四川发展的主题、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这个核心展开,提供平台,特别是以带动四川和全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为根本遵循,整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和政策链,加速“军落户”“民引进”“民参军”进程,为了实现强军目标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以产业中高端、产品终端、科技尖端、服务前端为导向,构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体系和空间布局体系;在发展体系方面:突出航空产业、航天、机电装备、核技术应用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在空间布局体系方面:以上述产业为基础结合军方需求发展点线面的支撑格局。

3.2 建设思路

(1)完善战略顶层设计

设立省级和成德绵一体化的军民融合的相关部门及协调机构,特别是针对于跨系统、跨部门、跨区域的事项需要着重加强统筹管理,构建职责明晰、各司其职、决策科学、监督有力的组织结构。统筹三市加快制定军民融合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做好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招引等专项规划的衔接,切实落实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创新发展的战略要求。

(2)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省政府及市政府统一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切实做好重点项目的落地服务工作,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平台,通过“互联网+军民融合”模式跨越传统思维,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对接军地企多方资源。建设集企业库、产品库、技术库、人才库、政策库、机构库和资本库于一体的军民融合大数据中心,形成军民融合云服务能力,实现全产业链态势展示、情报支持、咨询服务、资源整合与技术转化等各种业务功能。积极开展项目、技术、人才的对接交流活动,加快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孵化器,重点支持军民融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3)完善法律与政策体系

充分利用军地对接机遇,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帮助军民结合。对落户成德绵地区的企业和积极对接的军方落实好国家、省、市已出台的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在政策方面设立相应条件给予资金扶持,比如军工企业和院所改制,引导院所、企业及民间资本共同组建军民融合发展基金用于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的投资和产业发展。另外政府也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安排专项配套资金,在规划、用地、环保和生产要素保障上给予重点支持,设立创新励资金鼓励军地共建技术研发中心来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对重大项目建设辟“绿色通道”等等政策,从而使得军民融合企业加快发展。

(4)完善军民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对“军转民”、“民参军”人才建设进行梳理并找出目前所需紧缺人才,重点支持急需紧缺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军方人才,并为其配偶工作安排和子女就学提供政策支持,以政策重点支持稀缺人才的引进比如国际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物、省级领军人才和高级人才,分级别给予不同层次人才不同政策和资金的奖励。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和高技能职工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既懂作战指挥、精专业技术又熟悉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军民复合人才,建立四川省军民融合人才智库。

(5)完善军民融合的对接机制

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成德绵市政府协调科研院所、企业畅通的对接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绿色通道制度,为企业提供注册、规划、征地、基本建设、竣工验收等一站式服务。四川省要在一定范围内适度开放军事需求,打通从军事需求到技术创新再到产业发展的通道,缩短需求传导链条,通过扩大需求信息发布范围、公开招标采购等方式,实现企业技术能力与军事需求的有效对接,支持军地共建核心技术,对在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方面成效显著的单位、企业和个人,予以授牌表彰或资金奖励。

猜你喜欢

军民示范区融合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融合菜
美军在武器装备采办领域推行军民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上)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