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性

2020-12-22王灵芝

福建茶叶 2020年1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思政

王灵芝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6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通过挖掘思政课之外的其他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重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授,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引导学生研究学习传统文化中优秀思想,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敬业精神、提高学习能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对于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至关重要。

1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当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以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及其管理理论为主,过于偏重西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而中国传统优秀管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忽视,出现一种“谈管理必谈西方”的现象。本文认为如果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中完全割裂了对传统文化中优秀管理智慧的学习,忽视传统文化思想里的管理营养,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产生人力资源管理“全盘西化”的思想,对于民族文化自信的树立有诸多不利影响。而且重要的是管理离不开文化之根本——我国本土的文化环境,如果生硬“嫁接”其他文化,这样势必会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成长中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1.1 掌握文化精髓,塑造良好职业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之根,其中民族精神、古人智慧内涵丰富,营养之深厚,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可谓思政教育之精神宝库。如: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中就有诸多管理思想,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哲学思辨能力得提升,而且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塑造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刚柔相济具有辩证思想的道家思想、重法尚信严法重术的法家思想、奇正相合贵战尚谋的兵家思想等等,包含着众多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德行素质修养;在文学作品里《三国演义》曹操、刘备、孙权等,以及晋商徽商百年兴商历史中百年老店的管理者的人格魅力,皆对学生的仁、信、义、勇、智的品行,有着潜移默化的精神引领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敬业精神、进取精神和奋斗精神。

1.2 古为今用,提高职业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及实例对现代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例如:唐朝李世民论选贤、任官方法;清朝曾国藩识人、用人策略;晋商中的人力资源战略及措施中重视人才的人才观念、培养人才、管理人才的方法等,虽然产生于古代封建社会,但这些管理智慧依然对于我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因此,研习我国古代优秀的人力管理智慧,结合现代时代精神予以批判继承,能够很好得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充分、深入地了解和研究,才能更好得融入中国文化环境里,将自身打造成新时代德智兼备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1.3 厚植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信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学习力度,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学习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增强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成为一名有责任、有担当、有激情、有博大胸襟的管理人才。

1.4 加强文化经典学习,培养学习能力

作为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而言,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学习能力包括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力。学习能力强,已经成为新时代下人才一大显著特点,尤其作为今后的管理者,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因此,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传统文化经典的系统学习,逐渐养成传统文化经典的终身学习理念,克服对理论学习的畏惧心理,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之路健康持续发展。

2 加强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地位的一些措施

2.1 增设传统文化课程,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作为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一定要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意识,适当增设传统文化课程,秉持立德树人的原则,明确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进一步深挖中国文化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目标,在传统文化中提炼古代先哲圣贤之人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重德尚行的故事和优秀品质,通过人格魅力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提高自身修养,培养管理人才的造就。

2.2 注重培养学生文化经典著作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文化经典著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记载着中国古代圣贤们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将阅读原典著作作为一项十分重要、必要的习惯来培养,充分吸收传统文化中管理智慧,结合新时代精神,对现代管理形成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因此要大力提倡学生对文化经典著作的阅读学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技能。

2.3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通过学习中国文化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对学生思德想和价值的正确引领,秉持以灌输与启发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思路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如:设置课堂讨论环节、学生讲述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环节等。尤其利用网络平台这一重要途径,通过建学习群、制定阅读书目,采取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使用网上资源,拓展学习范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对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典籍进行自觉学习,对百年文化传统自觉传承,从古代文化作品里品味文化魅力。

2.4 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理论付诸实践

传统文化的学习考核比较隐性,为保障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采用知识学习的成绩考核和实际践行的成绩综合评定。例如,让学生每人在家行孝、在外为善、尊师重学、团结互助、笃思慎行、吃苦耐劳、关注社会等优秀品质践行事例,作为践行成绩。通过综合考核形式,来引导学生养成德才兼备的优秀品质。

3 总结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德智兼备的“管人、用人”的职业人才,那么,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不仅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而且要加强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实现思想和价值的引领,对中国情境下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理念的渗透和构建,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最终达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重视社保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地位和作用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