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0-12-22

福建茶叶 2020年1期
关键词:信息管理民办高校校企

张 颖

(长春财经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由于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不及时,无法为社会培养出需求的人才,因此,导致大量毕业生难以就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民办高校可以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采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基于此,针对民办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 民办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式较为陈旧

现阶段,民办高校依然以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为主,辅以实践课的方式展开教学。这种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对理论教学较为重视,在教学课程当中,实践课程的教学比重并不高,限制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导致培养出的学生难以符合社会及企业对人才实践动手能力的高需求。高校专业课的开展应以迎合市场需求为目的,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由于高校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严重失调,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进而使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走入误区,导致人才市场出现了较大的专业人才空缺。

1.2 学校与社会人才供需不平衡

民办高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开展过程中,对理论知识过于侧重,民办高校并未实现校企联合的教学模式,也未根据市场人才的需求而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因此,在陈旧的教学理念及不合理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民办高校输送的人才与社会需求难以匹配,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才的岗位适应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率,难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2 校企业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1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模式实用性不高,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应适当调高实际操作的应用比例。现阶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已在多所应用型大学开展,应用效果较为显著。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学校、社会以及学生自身三方的配合下,充分发挥出学校及企业的教学环境及资源优势,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实践技能,实现全面系统的素质教育,进而解决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2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共分为三个阶段,涉及学校及企业两个不同的教学环境。在此期间,前两年,学生需要在高校内进行理论知识与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构建全面的理论知识体系,进而为下一阶段的实践操作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阶段,学校应与企业进行联合,继续进行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也要深入到企业进行实习,学生可以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在企业的实践工作当中加以验证,进而提升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强化专业学习效果。第三阶段,应以企业的教育环境为主体,学生在岗位实践当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高效、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技术能力。这种2+1+1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动手能力,以学校及企业两种教学环境开展教学,以企业的用人标准进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及学习成果的衡量,使民办高校培养出的学生可以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进而提高民办高校的就业率。

3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方式

3.1 优化课程体系

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由于专业实训课程以及创新技术创业类课程内容占据的比重较小,因此,民办高校应合理调整专业课、基础课以及实践课程的比重,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民办高校应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力以及专业能力的综合提升作为教学目标,设计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建立专业基础模式与专业实训模块,同时还要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注重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尽量缩短课堂教学的课时,保障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技术能力,使之符合企业的岗位标准。

3.2 加强课程建设

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与辅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采取引导式提问、分组讨论的方式增强师生间与学生间的互动,同时可以引入案例进行实例分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及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入课堂教学当中,整合微课教学等多种现代化的优秀教学方式,激发出学生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同时,应制定合理的教学考核标准,对具体的考核指标进行细化,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共同配合,科学进行课程的设置,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技能能力,同时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进而实现民办高校的教学目的。

3.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以互惠互利为原则,对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进行强化,并建设符合教学需求规模与数量的实践教学基地。民办高校应以培养应用技能较高的专业性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加强校企联合,合理制定人才培养及教学规划,重视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专业实训室的建设,给予大量资金支持,不断进行实训室的环境及技术的升级与优化。此外,民办高校还应对校外资源进行合理利用,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大量实习机会,丰富实训形式,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更加清晰未来的专业发展趋势,明确社会及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并以此为目标强化自身的学习以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3.4 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具备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较高的实践指导能力。基于此,学校必须培养专职教师,结合学校及企业的需求进行教师各方面能力的强化,定期开展培训课程,打造专业性较高的优质师资团队,从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两个方面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进而使教师在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出双师型师资团队。

3.5 建立与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

传统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仅对学生的学期末成绩作为学生判定标准,教师的评价形式化情况严重。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引领下,民办高校应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制定科学性较高的教学管理方案。首先,应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既要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准确衡量出学生的进步情况。同时,还应建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的教学动机进行强化,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这一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监督与规范,提升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效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使之可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4 结语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也可以强化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打造出更加优质的师资团队,培养出符合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人才,解决高校与社会供需不平衡的状况。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必然会更加契合时代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信息管理民办高校校企
高校就业工作信息管理平台设计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地球物理台网仪器维修信息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