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2020-12-22王春丽

福建茶叶 2020年1期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经济

王春丽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湖南衡阳 421002)

1 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entrepreneur”一词是来自法语,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机时代,生产力迅速提升,生产关系发生巨大的变化,企业提供更丰富的商品获取高额利润,竞争加剧,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冒险和创新推动企业和社会经济向前发展,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Richard Cantillon)将企业家定义为“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是那些自我雇佣而所得收益不确定的人。

英国经济学家阿尔佛雷德·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认为,企业家推动市场发展不均衡地发展,企业家敢于冒险和承担风险。马歇尔(1912)认为企业家精神应包含的特质:能当机立断、反应迅速、能吃苦耐劳、积极进取。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企业家精神是从事创新性的破坏,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才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企业家是实现创新、进行新组合的人,否则只能是管理者”。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经济发展就是不断实现新组合。熊彼特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采用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市场;掠夺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实践,企业家精神是创新和风险,创新活动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创造财富,创新就是一种资源,“企业家认为变革是常规的,是健康的。通常企业家们本身并不带来变革。但是企业家始终在寻求变革,对变革作出反应,并把变革作为机会来利用,这就是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定义。”

柯兹纳等奥地利经济学派看来,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敏感地发现以前未被认识到的机会。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企业家通过套利和投机对错误进行修正,追逐资本回报。

以奈特(Knight,1921)和舒尔茨(Schultz,1980)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研究注重于企业家的冒险精神和风险承受力以及市场失衡的应对能力。奈特(1921)认为,企业家应该拥有敢于创造勇于担当的精神。

Gartner(1988)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创造组织”,Gartner(1990)进一步归纳总结了学者们对企业家精神研究的两个侧重方面:一个侧重于企业家精神本身的个人性格特征的描述,另一个则是针对企业家精神导致的结果的表达。Gartner的总结是很到位的,几乎覆盖了当时主流经济学对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研究的主要内容。相比较马歇尔和奈特的结论,我们对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认识就更深刻了。

我国最早研究企业家精神的学者张维迎教授认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创新和冒险。将企业家的职能区分为套利和创新两个方面。套利,即从纠正市场不均衡和发现别人的错误中获利的行动。创新,是指创造新的技术和产品。

在企业界,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推崇“敬天爱人”的企业哲学,敬天指按事物的规律行事;爱人就是要有利他的精神。2018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八届年会上,参会企业家谈了自己的看法,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认为企业精神有三点:承担风险;坦然看待失败;企业家要做一个真实的人。联想控股董事局主席柳传志认为企业家要有不断的追求,要有使命感。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认为企业家精神的内涵是冒险也即创新精神;坚持;责任。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称,企业家精神就是做别人不想做、放弃的事情,将难干的事情留给自己干,在别人享受的时候做出牺牲。2019年在政协委员谈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会上,360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周鸿祎认为企业家精神重在信念、坚韧、创新。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2019年中国绿公司年会上提到,企业家是经济领域的探险家,生生不息的企业家精神就是探险家精神,拼搏的精神、求活的欲望就是企业家精神,学会生存、学会适应环境、学会不放弃理想、学会用好团队、学会服务好客户,这是做企业的基本的初心和出发点。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在2019“让世界爱上中国造”高峰论坛上概括企业家精神有三点:创新;坚守;责任。

2 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发展的研究

在《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一书中写道:“如果缺少企业家的参与,我们基本上无缘最近几个世纪以来史无前例的增长奇迹。”企业家传播和加速采用新技术及新创意,不断试图偏离公众认识,希望为经济活动带来各种变化,从而防止其墨守成规,通常这些变化能够改善效率、增加生产并刺激经济增长。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界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9年到1978年的计划经济时期,第二阶段为1978年底开始至今的市场经济时期。在第一阶段计划经济体制在建国初期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渐渐地按计划分配的商品流通体系和大锅饭的分配制度抑制了企业的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直到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人们的创新创业热情被激发,企业家真正成为经济的主体,企业家的财富得到保护,企业家精神得到弘扬和传承。《中国经济报告》2018年8-10月,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了“2018·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企业家精神历年统计调查的结果如下:改革开放初期,勇担风险、善抓机会、奉献、敬业和节俭;互联网时代(到本世纪初),创新、善抓机会、勇于突破、与众不同、自我实现;双创时代(党的十八大至今),创新、诚信、精益求精、勇于突破、造福社会。这鲜明地展现了各个发展阶段的企业家精神转变,改革开放初期,私营经济萌芽,个体户从小商品开始抓住商机,勤俭节约,发家致富,随后创新成为最具代表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从独善其身转向兼济天下,企业家精神从关注自身的发展、自我实现逐渐向关注社会、回报社会转变。

我国经济学者对企业家精神的研究也是从改革开放开始,一方面从理论角度阐述了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一方面从实证角度出发,研究了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因素和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1 关于创新精神对经济增长的研究。李宏彬,李杏,姚先国,张海峰,张俊森(2009)利用中国1983—2003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实证表明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且具有因果性,企业家精神促进了经济增长。刘风侠(2019)以2012—2017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证明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创新绩效,创新激励与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创新激励政策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企业家精神越强,热情越高,创新动力更足。靳卫东、高波(2008)企业家精神具有创新性、抗风险性、工作态度和自身价值感等共有的特质,企业家精神越强烈,创新投入越高,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

2.2 关于政府干预对企业家精神和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庄子银(2005)指出政府通过减少政府管制,提高市场化程度、建立公正有效的法律体系等制度创新手段,以及激励性税收和补贴手段,可以为企业家的研发努力提供合理的激励。这些研究表明国家为增强企业竞争力,制定适度的财政、税收和货币政策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市场开放度越高越有积极作用。欧雪银(2009)为我们更好地认识企业家精神提供了一些相对具体的指标。他认为,企业家精神由企业家努力和企业家能力构成,二者的关系很微妙也很复杂,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结合国情,从个体层面、公司层面、产业层面及国家层面分析了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解决思路。徐慧华,李碧珍(2019)以2008~2016年我国民营上市企业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考察民营企业政治关联和企业家精神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发现创新创业的企业家精神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企业政治关联太强会抑制企业家精神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民营企业长期健康持续的发展政府应减少对地方经济的干预。

2.3 关于企业家精神历史传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马忠新陶一桃(2019)考察中华老字号企业空间分布情况,通过实证发现企业家精神历史传承对当今各城市的人均GDP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密度”和创新能力在企业家精神历史传承影响人均GDP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市场化具有正向的调节效应。

2.4 理论研究方面,丁栋虹(2000)从企业家内涵、企业家本质、研究方法和学术地位四个方面对企业家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尤其是她对16世纪到21世纪每个百年的企业家内涵的把握很到位,我们也可从中归纳一些企业家精神的特质:坚忍不拔、有冒险精神、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会经营懂资本运作……她认为,企业家不一定就拥有资产所有权,她把企业家分成了业主型、发明家型、经理型和专家型四种主导类型。她这种分类方法,个人认为是比较科学比较全面的。并且,如她所预测的,企业家精神已经成为我们当下主流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白少君,崔萌筱,耿紫珍(2014)通过梳理目前有影响力的研究文献,辨析了企业家与管理者、发明家、资本家的区别,将企业家精神拓展为员工企业家、专家型企业家、农民企业家。王拓(2018)结合中小企业雏形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等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创业创新型、管理创新型、战略创新型和资源创新型这四种类型的企业家精神,辩证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家精神的成因和积极作用。刘乐,吴东风(2019)通过深入剖析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百名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史,总结出其中三个历史阶段的企业家精神的具体内涵与实践创新逻辑,对于如何激发和保护优秀的企业家精神从宏观层面提出了三项具体措施。他们同时也在思考,国有企业是否存在企业家精神以及如何衡量和激发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精神等问题。

3 新时期企业家精神的思考

3.1 建全创新创业的企业家精神的激励和保护体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金融创新,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企业的发展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在全社会营造创业光荣,创新光荣的氛围,这样才有企业家精神成长的土壤。现在产业大转移,沿海的制造业内迁,对于内地城市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保护企业的自主经营权,才能让企业在当地生根成长,企业家精神得到传承,企业留在当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制订决策不光要多听听企业家的声音,还要鼓励企业家参与制定经济政策,促进政府和企业家之间及企业家相互之间的交流,鼓励企业家学习中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科学技术。

3.2 营造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

在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中,政府通过适度的产业和经济政策引导企业发展,减少政府干预,开放市场,开放公共资源,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相同的规则,市场良性竞争,减少对特定行业和特定企业的扶持,只有这样才能提供有利于企业成长的空间,培育创新健康的企业家文化。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深化放管服改革,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

猜你喜欢

企业家精神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对话“疫线”企业家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