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小院打造一支不走的帮扶工作队

2020-12-21

科学导报 2020年80期
关键词:蜜柚海带小院

福建平和蜜柚科技小院:助农业产业发展

蜜柚是平和县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因琯溪蜜柚经济效益较高,自1990年开始,平和县逐步扩大琯溪蜜柚种植规模,农户在种植水稻的坡耕地上改种蜜柚,种植面积快速增长。目前全县琯溪蜜柚种植面积达80余万亩,年产量可达110万吨,是我国最大的柚类生产基地,被誉为“世界柚乡、中国柚都”,其种植面积、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位,与蜜柚直接相关的产业产值年均50亿元,延伸产业产值年均50亿元,但在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农户过分追求蜜柚高产高收益,长期过量施用化肥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导致土壤酸化、土壤养分不均衡等问题频现,蜜柚果实品质下降,阻碍了蜜柚产业的绿色发展。

从平和县蜜柚产业发展关键限制问题出发,依托平和县坂仔镇五星村民委员会和平和县科协,由福建省科协、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国际镁营养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组建中国农技协平和蜜柚科技小院(以下简称科技小院),为破解产业难题提供依托。

科技小院积极推进基于测土配方施肥和养分资源管理的化肥减量工作。2016~2018年开展的3年7点农户合作示范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施肥减少50%的化肥投入,增产3~4.2吨/公顷(增幅8%~11%),利润平均增加2.23万~2.27万元/公顷(增幅27%~28%),品质有所提升(可滴定酸含量降低3%~7%,固酸比增幅3%~9%)。在此基础上,2019年继续与15个示范户合作,示范面积达到100亩,实现节本增收18万元;同时,针对蜜柚根系生长分布和养分需求规律的研究结果,将农户传统的滴水线位置施肥做法调整为树冠内施肥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

2020年,受长期定位试验地的影响,周边20余农户在和县科技推广人员、科技小院师生交流过程中,主动接受并积极开展肥料投入减量行动,户平均肥料投入减少75%以上;同时,受科技小院带动,部分企业积极跟进绿色种植行动,进一步扩大示范范围。仅就减肥一项技术,如全县范围内实现化肥用量减少50%,则一年可减少化肥投入成本约10亿元人民币。在环境减排方面,优化减肥方案每亩地可以减少1.33吨CO2排放,平和县蜜柚园每年可以减少1.52公吨CO2,相当于36万家庭1年集中供暖的碳排放。该技术不仅能够大幅度减少柚农的投入,更可为蜜柚产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江西彭泽虾蟹科技小院:建科技转化平台

江西彭泽虾蟹科技小院(以下简称“小院”)是中国科协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江西省彭泽县九江凯瑞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设立的专门为虾蟹养殖提供技术服务的科技支撑服务机构。小院全面发挥“科学引领、技术示范”的作用,初步达到了“建立一家小院、带动一个产业、辐射一片乡村”的效果。

经过持续实践探索,小院在“发酵麸皮投喂及土壤改良技术”方面成效明显。养殖户姚友义从4月21日开始对其21亩2号塘采用发酵麸皮投喂及土壤改良技术,到6月27日短短66天时间内,小龙虾亩产超过210斤,总产超过4400斤;而沒有使用这项技术的28亩1号塘和23亩3号塘,亩产只有145斤。姚友义认识到,新技术使“虾体更大、密度更高、患病更少、水质更好”。他主动和小院研究生团队结成了帮扶对子。彭泽县连续两年申报了江西省农函大小龙虾产业升级培训项目,更邀请到中国农技协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江西省科协副主席梁纯平等人作辅导报告,反响十分热烈。今年7月,小院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张建华教授、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处游金明处长、江西农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朱述斌教授、省农技协闵校长、江西农业大学原副校长杜天真教授、江西农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吴南生教授等多位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受灾大棚,对灾后的水产养殖、果蔬种植、疫病防治等进行现场指导,充分发挥了“科技指导服务、助力灾后生产”的重要作用。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小院团队坚持“戴口罩”服务,助力复工复产,对接帮扶的养殖户和贫困户均克服了疫情影响,实现了稳定增收。

2019年11月25日,江西卫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小院负责人阮记明博士(副教授)进行采访。8月25日,中宣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报道团采访了小院科技扶贫工作。浔阳晚报、九江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科技小院。以“三下乡”活动为契机,带领研究生和本科生深入开展贫困调查和科技下乡助农帮农。2020年7月份,小院积极响应江西农业大学号召,在江西彭泽虾蟹科技小院的平台基础上组建了“虾蟹科技小院精准扶贫服务团”,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暑期“三下乡”活动,走访了贫困户、养殖户总计30余户,深入了解当地养殖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今年夏天,彭泽遭遇罕见暴雨,小院入驻学生主动参与防汛抗洪近两个月,得到县委、县政府的最高勋章褒奖,江西农大予以全校通报表扬。虾蟹小院研发的“虾壳素”提取技术,运用粉碎的小龙虾壳制作虾味饼干、钙片、虾酱、虾松、口味肠等,不仅解决了大量的余料负担,实现了“变废为宝”,还延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销售收入。

广西环江油茶科技小院:育三农工作人才

广西环江油茶科技小院于2019年12月24日被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联盟授予“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广西环江油茶科技小院”。该科技小院是依托环江伍香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广西成立的首批7家科技小院之一,是国内唯一一家以油茶产业为服务对象的科技小院。

油茶科技小院着眼全广西乃至全国的油茶产业,脚踏实地,首先立足广西,立足桂西北,目前,重点依据广西油茶产业发展“双千计划”的实施。科技小院在桂西北开展了全方位的油茶产业调研工作,在河池、百色两市14个县区,对政府、规划发展部门、油茶主管部门、主要油茶生产乡村深入调研,认真总结,向区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提出了“双千计划”油茶生产中首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大问题:一是低产林改造。无论老油茶林还是新植油茶林,有大量的低产林存在,约占总面积的70%~80%,其中以老油茶林占比更甚,因此,低产林改造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改造技术设计必须与山地特征、劳动力特征相适应,必须充分考虑生态、食品安全问题。二是加强油茶种植技术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县、乡、村三级技术队伍,建设三级试验示范区,保证重点区片有得力的技术骨干提供技术指导,广泛深入开展技术培训,尽力防止新的低产林出现。

根据规划蓝图,科技小院组建相应的专家组,带领驻院研究生,重点开展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一是制定了油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方案。目前正在依据方案指导油茶种植基地的抚育管理,油茶生长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丰收在望。二是研制出油茶叶面肥系列。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油茶重要生理功能得到显著加强,可望在2年内完成油茶重要生长技术环节叶面肥的研制,为有效提高产量、质量、降低成本创新技术。三是建成山地衰老低产油茶林早实丰产改造技术探讨及其示范基地。目前已经在环江、凌云、东兰、巴马、凤山、乐业等桂西北县建立示范观摩基地共5000多亩,并同时开展技术培训。四是应用山地有机油茶专用有机肥。项目利用广西大学益生菌的重要科研成果,重点解决油茶特别是山地衰老低产油茶土壤环境恶化、土壤肥力下降严重问题,同时,有效维持山地油茶高品质。目前,项目正在凌云县开展。

近一年来,科技小院在来宾市和百色市的4个贫困乡镇,采取上课讨论培训和现场技术示范指导结合的方式,针对贫困户开展油茶种植培训6期,培训人数250人。还举办了广西青年农场主和广西脱贫致富带头人油茶种植技术培训班4期,培训人数约为360人。

四川蒲江果业科技小院:聚各方资源优势

四川蒲江果业科技小院是经蒲江县科协、蒲江县鹤山果品协会申报,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批准后,于2019年1月10日成立。小院依托单位为蒲江县鹤山果品协会,共建单位为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中国农业大学等;蒲江县鹤山果品协会陈维君会长任小院负责人,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汪志辉教授任首席专家。

为进一步完善蒲江柑橘品种结构,做好优新品种储备工作,小院为蒲江引入了26个柑橘优新品种,完成柑橘新品种的定植与嫁接工作,汪志辉教授多次考察了蒲江柑橘品种园,并对高接换种的技术要点、及定植初期的土肥水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为着力破解农村农技团队建设的困难,小院整合多方资源,组织、申请成立了四川省农技协柑橘种植专委会,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招生,定期、免费对所有的学员进行周期性、全产业链的种植技术专业技能培训,拟为四川省培育庞大的柑橘种植技术创新型骨干人才团队,为四川省柑橘产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已经在四川省范围内招收了120名学生,培训将如期开展。

小院研究生们在入驻期间,深入到生产实践一线,发现了多个产业瓶颈问题。如柑橘产业中的高接换种、留树保鲜、裂果、配方施肥等实际存在的问题;目前,研究生们在导师的指导下,已经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多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将方案优化后,申请了对应的实用新型专利2项。

小院利用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汪志辉教授柑橘科研团队技术优势,借助鹤山果品协会平台,与当地企业展开合作,形成高校—协会—企业的可持续性合作模式,加快推动8S柑橘标准化管理技术普及工作。现已实现标准化管理果园2万余亩,一级果产出率提高25%以上,预计今年每亩晚熟柑橘增效500元左右。该成果在蒲江地区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预计可为每户农户每年增效5000余元;对提升蒲江晚熟柑橘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建瓯闽北乌龙茶科技小院:强农业科普宣传

中国农技协福建建瓯闽北乌龙茶科技小院,由中国农技协主办,福建省科协、中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南平市科协、建瓯市科协、建瓯市发展改革委和科技局共同创建,依托成龙茶厂,成立专家团,主要包括中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2019年5月成立,是全国第一个建立在茶产业上的科技小院。小院依托建瓯市成龙茶厂建立示范基地,对助力精准扶贫,推动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从而带动闽北乌龙茶产业的发展。

建瓯闽北乌龙茶科技小院主要是对茶叶烘干机智能恒温控制系统升级、使用新型生物颗粒燃料的清洁化乌龙茶综合做青系統、茶叶精加工技术指标优化以及产品品质提升等开展一系列科技创新研究与示范。

闽北地区所采用的综合做青机大部分利用烧炭和电加热进行供热;传统综合做青机萎凋时间长、耗能大,炭炉燃烧不清洁;在做青过程中,空气中的炭尘一定程度的影响茶叶质量安全;传统炭烧综合做青间CO2浓度显著高于清洁化做青间。小院成立以来,聚焦综合做青机进行设备更新,使用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清洁化自动化乌龙茶综合做青系统代替传统做青机,不仅使做青环境得到改善,人工费用降低,而且电费成本比同期节约24%左右,最重要的是在加工过程中,茶叶的安全质量也会有所提高。

研究生在小院中真正运用到产、学、研的学以致用模式,在与茶农的交流中及技术人员的讨论中,有了研究生这股新生力量的注入,才能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提出新的问题,从而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正所谓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在日常生产加工过程中针对发现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解决,并得出高水准的研究成果。

针对更新的综合做青机进行跟踪、全面检测,希望以科技小院为示范点,改变当地人生产的传统观念,向更加安全、卫生、节能的生产模式发展。对建瓯当地的当家种矮脚乌龙进行种性研究,发挥品种优势,初步建立矮脚乌龙初制、精制加工工序指标体系,提升品质,提高产品附加值。依托科技小院,进一步挖掘北苑贡茶茶文化元素和亮点,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茶叶品牌,打响“北苑贡茶”公共品牌。

中国科协、中国农技协、福建省科协、省农技协、南平市科协领导多次带队到建瓯闽北乌龙茶科技小院调研。2019年11月,全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培训班到建瓯闽北乌龙茶科技小院现场观摩。今年5月17日,“建瓯·北苑贡茶千年飘香”网络直播活动,在建瓯闽北乌龙茶科技小院举行。伴随着阵阵茶香,向广大网友推介建瓯“北苑贡茶”!此次直播活动在直播福建、海博TV、福建广播电视新闻中心、快手短视频等平台直播或转录播,短短两小时,直播间吸引了102万名观众观看,成交量近4000笔,成交金额近80万元。

福建连江海带科技小院:激科技创新活力

当我们在餐桌上品尝到鲜嫩可口的海带时,就由不得想到福建省连江县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正是这家企业创新性培育出的海带优良品种,提供了我国九个省的海带种植种苗,占了全国总量的30%,为全国沿海渔民致富奔小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9年6月连江县海带科技小院成立,在中国科协、福建省农技协组织领导下,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向企业派驻研究生,通过专家老师的指导进一步改进与提升海带良种培育技术、海带养殖模式、精深产品研发,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新的活力,为农民增产、增效、增收提供服务平台。

围绕海带繁育创新发展需求,科技小院成员组织开展了海带优良品种培育、养殖技术指导、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及新产品研发,为企业良种及海带产品创新提供技术支持,促进良种创新成果推广及应用,实现了良种创新、技术创新及产品创新。公司通过杂交育种手段,已选育出海带优良品种5个,“连杂1号”“连杂2号”“连杂3号”“连杂4号”,年繁育海带良种10万片,可推广养殖面积5万多亩,辐射带动海带养殖户近6000户,形成产学研、育繁推海带创新驱动产业格局。这些品种在我国南北沿海地区养殖效果突出已被养殖户认可;其中“连杂1号”获得国家海洋与渔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荣誉;自主研发的官坞小海带产品被指定厦门金砖会晤使用产品,并多次在国际渔博会上获得“金奖产品”“中国最有影响力水产品”等荣誉称号。

官坞村海带养殖面积、产量均居全国村级首位。现如今,在企业的科技力量引领下,官坞村和周边沿海渔村由原来的单一养殖品种海带,增加到养殖鲍鱼、海参、对虾、海葡萄等十几个产品,同时培训农民养殖户开展海参、鲍鱼育苗、养殖、加工,促进当地经济多业态发展,提升了农民科学素质,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蜜柚海带小院
热闹的小院
大埔建蜜柚产业园助推乡村振兴
梦的解析
“柚”一年老家的味道
我的祈祷
秩序
久别夜归
方方正正的“小院”
春到小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