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井有个“儿童友好社区”

2020-12-21王春元朱松梅

北京支部生活 2020年12期
关键词:孩子王调研街道

王春元 朱松梅

“这里是‘我的家,这儿是‘我玩耍的地方,这块是‘有趣的发现……”不久前,朝阳区今日美术馆广场上竖起一副巨型双井地图,来自朝阳区双井街道的50多个孩子正绘制自己心目中的家园。

2019年7月,双井街道入围联合国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社区,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成为其中的关键环节。在双井街道党工委的引领下,街道办公室和13个社区整合各种资源,对儿童开展科学调研,为孩子们提供参与民主决策的机会,开展科学多元的活动,打造出一个建设儿童友好社区的“双井样本”。

扎实调研提供科学依据

虽然天天生活在社区里,但小朋友们似乎和社区没那么亲近。

论公共设施,社区里的成年人健身器材常见,可小朋友的游乐设施很少;论社区参与,成年人可以通过业委会、议事会表达意见,但很少有人问问孩子们想要什么。

“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但需要家庭、学校的付出,还需要社区的关爱和支持。”双井街道党工委书记陈伟航表示,这就是街道建设儿童友好社区的初衷。

“儿童友好”倡议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居署联合提出的。199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居署制订发布了《国际儿童友好城市方案》,旨在形成一个亲和的城市空间,使所有儿童随时随地可以安全、方便地玩耍和学习。

“理想的社区生活应该是好玩的,对儿童来说更是如此。”负责儿童友好社区建设项目的双井街道办公室主任宋晓莉表示。为了解孩子们的需求,项目组对辖区的孩子们开展了调研。

工作人员随机抽选生活在双井的小朋友,请他们填写生活日志手账,收集孩子们的活动和出行信息,以及最开心和最不开心的事等。结果显示,孩子们上辅导班、上学和休闲活动的半径分别为3.4公里、2.8公里和1公里,最开心的事是“玩儿”,最不开心的事是“作业太多”。扎实的调研为建设儿童友好社区提供了依据。

精打细算为孩子“圆梦”

今年夏天,苹果社区东北部多了一处小而美的花园——“井点1号”。

远远望去,茂盛的大树笼罩着明黄色的“井点”,小花园充滿生机。走近细看,更是处处藏着匠心:地面印上了亮黄色的巨型量角器、三角板等文具图样;大杨树下设置了秋千、小型蹦床、陀螺椅;花箱被巧妙设计成座椅的形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安装的秋千、蹦床等儿童娱乐设施,都是小朋友们自己决定的。

与“专业机构设计、政府拍板决定”的传统模式不同,为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在双井街道组织的社区居民征求意见会上,社区的孩子们也被邀请参加。

于是,孩子们变身小小规划师,像模像样地讨论起了设计方案。“我希望花园里能有一架秋千。”“花箱里不光要种花,还可以种点儿好闻的植物,比如薄荷、紫苏……”一条条意见被悉数记录下来。从冬到夏,双井街道的孩子们全程参与了“井点1号”的方案投票和落地实施。

事实上,“井点1号”项目的改造资金非常有限,如何统筹居民和儿童的需求、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改造,是这个项目最大的难点。双井街道与景观设计团队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深化设计,在建设中精打细算,最终将孩子们的愿望一一实现。

“孩子王计划”助孩子玩得开心

“爸爸,快点儿打开电脑,话剧体验小课堂要开始了!”姗姗虽然只有6岁,却已经是双井社区举办的儿童话剧体验小课堂里的“元老”了。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孩子都缺少参与社区生活的机会——没时间、没兴趣,更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好玩儿的活动,所以很多小朋友只能与电视、iPad、游乐场为伴。”双井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副科长何关芳说,“儿童友好社区恰恰要破解这一难题。”

“社区孩子王”计划随即启动。双井街道整合辖区资源,邀请设计师、心理专家、影视编导等专业人员来当“孩子王”,设计“定格动画”线上课程、“金色的秋天”线下写生、植物生长观测等一系列活动,孩子们可以免费报名参加。

“从充分听取孩子们的意见,到在社区治理中为儿童留一片天,再到设计科学多元的文化活动,我们正努力满足儿童成长期的各种需求,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更舒适的生活环境。”陈伟航说。

(责任编辑:曹晓晨)

猜你喜欢

孩子王调研街道
“三胎”风口吹不起孩子王
年轻人抗拒生娃,孩子王怎么打动资本市场?
热闹的街道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街道生活
叫我孩子王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
风居住的街道
孩子王二月二联动全国113家门店免费为宝宝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