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弥补“重教轻育”短板中寻找农村“心理贫困学生”教育途径

2020-12-21秦庆磊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短板

秦庆磊

【摘要】由于教育观念、师资配备等诸多原因,致使农村学校存在“轻育重教”短板,使得成绩差、升学没有希望的学生经常处于压抑状态,内心压力得不到释放、心理障碍得不到疏导矫正,这些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是农村孩子成长中的“重磅炸弹”。

【关键词】重教轻育;短板;教育方向

在农村,大多数学生家长都期盼孩子考高分,就读好的大学“跳出农门”,把对教师的评价聚焦在升学率上;学校考核教师也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依据,导致教师主要精力用于抓学生考试成绩。加之农村教师学习劲头不足,缺乏先进理念引领,观念落后、方法老化,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很少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导致形成“重教轻育”短板,成绩差、升学无望的学生往往受到老師和同学冷落,缺乏学习兴趣、缺少学习意志力,心理上存在缺陷,形成“心理贫困学生”群体。如何“弥补‘重教轻育短板、寻找‘心理贫困学生教育途径”,笔者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重教轻育”短板的表现形式

1.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健康心理品质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农村山区学校,校内师资不足,缺少心理咨询师或生活指导教师,任课老师把精力集中于课堂教学,很少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个性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矫正;校外特别是留守儿童、单亲学生享受不到父母正常亲情关爱,很大程度上处于“生活缺少照应、行为缺少管教、学习缺少指导”三缺状态下,良好个性心理的形成受到严重影响。

2.家庭教育认识不足。当下,农村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认识不足,文化素质低的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外出务工的以“物质投资”填补抚育空白、父母离异的监管不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管的溺爱有余,还有的家长甚至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卸于老师,对孩子缺少管教。不良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形成不良个性心理,养成诸多不良习惯。

3.非智力因素培养缺位。非智力因素是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内驱力,但农村山区学校仍然按照“应试教育”理念,以考试为方向标,对学生无差别化“改造”和强制管理,对学生的要求,除了分数还是分数,忽视儿童天性,忽视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这种观念下教育出来的学生,踏入社会普遍缺少灵性,发展方向迷茫。

4.学科核心素养得不到培育。农村学校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年龄偏大的观念陈旧、新分配的经验不足、非师范类招考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晋升高级职称的存在惰性思想,教师整体上教育教学研究、合作意识差,对教材及教学内容、教材编辑意图研究不深不透,课堂教学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照本宣科,忽视学生思想道德、审美情趣、学科核心素养、人生观、价值观塑造与培育。

二、“重教轻育”对学生成长影响

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成长阶段的农村学生,心智、思想懵懂,抗拒力弱,“重教轻育”容易让“心理贫困学生”形成“不良心理综合证”:心理障碍;认知行为偏差;逆反心理;人格扭曲,如道德滑坡、责任感缺失、自私冷漠、缺乏家国情怀等。

三、探索“心理贫困学生”教育途径

1.适当偏爱,培养良好个性心理。“心理贫困学生”教育,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班集体育人氛围,建立信任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基础上,给予“心理贫困学生”适当偏爱。如学业上个性化辅导、寻找点滴进步,生活中把能做好事的机会留给他们做,每次成功都投上信赖目光,生活中的点滴错误用亲切眼神提示,让他们内心感受到人文关怀;开展“手拉手”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上互相帮助、在情感上互相依赖,感受老师如父母、同学如兄弟姐妹、班级就是家的温暖。这样,老师点滴的爱就像雨露阳光于禾苗一样滋养学生心田,让学生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消除“心理贫困学生”内心疑虑和困惑,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心理。

2.家校互动,完善“三位一体”教育机制。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发源地、获取教育滋养的第一源泉。以提高家长素质为突破口,改变不良家庭教育方式。如开学第一个月为“家校教育月”,召开家长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分享交流家庭教育方法等,向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宣讲先进教育思想、正确教育理念,引导家长教育好孩子。

3.移情迁移,培养非智力因素。只有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智力因素才能得到开发,非智力因素是“心理贫困学生”教育转化的催化剂。如以“学生实践文化”为载体,设置文化走廊,展示“心理贫困学生”手工制作、发明创造,让他们享有获得感、成就感;组织“心理贫困学生”校外采集生物标本、写景写生等,在寓教于乐活动中学习获取知识,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习信心,树立人生目标。

4.转变观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新课程理念已从落实“三维目标”走向培育“核心素养”,这要求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承者,更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总之,教育是“教”与“育”的有机统一,其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面对个性各异、千人千面的学生,既要关注孩子当前,更要关注孩子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申静.注重家校合作培养农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摭探[J].成才之路,2020(11).

猜你喜欢

短板
破解课程难题,补上劳动教育短板
聚焦短板弱项 精准发力施策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木桶短板理论”更具人生价值
和自我达成和解
让孩子学会处理自己的短板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
于丹的短板
于丹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