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背景下常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2020-12-21刘兆祥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12期
关键词:常州市旅游发展

刘兆祥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47)

发展乡村旅游是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丰富旅游业态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常州市在长三角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质的旅游资源、深厚的农业基础和厚重的人文底蕴,具备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1 常州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常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一方面,乡村旅游蓬勃兴起,延伸了产业链条,推动了常州市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也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良莠不齐、发展无序的问题。

1.1 乡村旅游品牌效应差。目前常州市乡村旅游的多是依赖农业资源开发产品,主要以观光、餐饮、采摘为主,缺少对乡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挖掘,造成旅游产品单一雷同。此外,乡村旅游多以独立的村庄或农庄为单位,以景点为旅游载体,以1~2小时车程的周边城市为主要客源地,市场狭小,同质化竞争激烈,造成严重内耗。由于无法形成乡村旅游品牌效应,也造成本市乡村旅游缺少市场竞争力。

1.2 体制不健全,联动发展机制没有形成。乡村旅游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需公安、国土、文化、安监、卫生等部门管理服务及时跟进,但现在产业联动发展机制还没形成,乡村旅游开发尚处于旅游部门单打独斗阶段,宣传推广力度不够,社会认知度不高,重要性没有得到凸显。

1.3 政策支持力度小,项目融资困难。乡村旅游项目受限于各类土地指标,用地无法得到保证,项目推进缓慢。据了解,常州市一年仅有300万左右的旅游引导资金,部分镇甚至没有安排旅游发展预算。同时乡村资源一般不具有绝对优越性,投资回报周期长,民间资本也持谨慎态度,导致融资路径闭塞。缺乏对资本的吸引,导致乡村旅游缺乏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1.4 旅游基础设施相对简陋。乡村地区往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比较落后,难以满足现代旅游需要,道路、停车场、厨厕、垃圾污水处理等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发展乡村旅游地区的道路交通、用电保障、网络通信、饮水安全、环境整治等急需提升改善。

1.5 旅游发展人才匮乏。居民有较高的旅游意愿,但实际上从事旅游行业的人数不多。同时,乡村旅游从业者往往缺乏先进经验,发展理念落后,一些旅游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也没有真正进入农村,目前只是通用型的导游,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之旅游行业门槛低,很多旅游企业待遇偏低,因此导致旅游业人才匮乏。

2 全域旅游背景下常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2.1 加强多部门协同联动。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多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各级政府要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契机,整合旅游、文化、交通、财政、建设、环保、消防、农业、水利、卫生、人社、发改等部门资源,成立“政府领导、各方联动、农户参与”的乡村旅游发展指导委员会,在政策制定、规划引导、政务服务、宣传推介等层面形成最大合力发展乡村旅游。如在项目支持上,要拟订乡村旅游项目开业验收统一标准,实行部门一体化验收制度,尤其是对于民宿的消防规定要出台一事一议的政策。

2.2 加强制度建设和政府财政支持。为了给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全面到位的服务,主要从组织保障、服务保障、政策保障方面规划了各相关单位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对常州市发展乡村旅游提出了具体要求:要统筹整合交通、国土、水利、建设等部门的镇村建设资金,把旅游元素的开发植入到各项基础开发中;落实旅游发展专项经费,分重点、分批次逐步增加旅游投入;加大对乡村旅游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乡村旅游重点村道路、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服务设施。

2.3 加强规划引领和用地保障。政府部门编制《常州乡村旅游远景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常州市乡村旅游的总体定位、空间格局和产业目标,为常州市乡村旅游开创新局面指明方向。将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统筹安排。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资源,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允许发展乡村旅游中的土地点供,降低旅游用地价格。

2.4 加强金融支持和人才队伍建设。拓展旅游投资主体,明确政府和社会投资分工,形成“政府投资是引子、市场投资是主体”的多元化投资体系。金融机构要对乡村振兴中的农旅项目给予信贷优惠。

旅游主管部门加强组织人员培训,鼓励“政校企”合作,建立旅游实践教育基地。开展旅游管理、接待礼仪、导游讲解等多种类型培训,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素质。引进优质的文旅运营企业,通过“龙城英才”计划,招引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投身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人才向乡村流动,改善乡村旅游人才结构。

2.5 打造乡村旅游集聚区。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打造一定规模的乡村旅游集聚区,根据各辖市、区情况,建设具有示范效应的乡村旅游区作为各地的试点,解决土地、资金、建设标准和市场推广方面的工作。发展乡村旅游,首要解决的就是土地问题,在这方面的创新是符合国家对农村土地改革的大方向的;而资金问题是提高乡村旅游打造的起点、规模和质量的关键,尝试多种渠道的共建,为常州市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更多新鲜力量;作为新兴的服务业项目,乡村旅游的规范管理和积极营销是今后更好发展的必要条件,各辖市、区应当出台实施细则,各相关单位贯彻行业标准,为乡村旅游发展保驾护航。

2.6 加强宣传营销。突出乡村四季特点,包装活动产品,不断拓展“乡村过大年”“乡村旅游节”“乡村采摘节”三大传统乡村节庆品牌内涵,提升乡村旅游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整合全年乡村旅游资源和节庆活动近50项,通过户外媒体、报纸、电视、广播、微信、微博、杂志等全媒体,开通了微信小程序常州乡村旅游,宣传乡村旅游产品和活动。

猜你喜欢

常州市旅游发展
教师作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初级中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