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白杨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2020-12-20许春桥郭洪剑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染病锈病孢子

许春桥 郭洪剑

(上蔡县自然资源局林业技术推广站 河南 上蔡 463800)

毛白杨锈病在我国分布广泛,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省均有发生。该病害主要危害苗木及幼树,常常造成早期落叶,严重地影响杨树生长。大树上也有发生,但并不会造成严重危害。该病除危害毛白杨外,也可危害小叶杨、新疆杨、银白杨等多种杨树。

1 症状

该病害发生在越冬的病芽,萌发的嫩芽、叶片、叶柄和嫩梢上。嫩芽染病,常常在其刚萌动和放叶时,新梢上出现密集的黄色粉堆(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形似一束黄色的锈球花,病芽往往不久即枯死。受到该病侵染严重的病芽约经3 周便干枯萎蔫。展叶后,黄色粉堆则散生于叶背,叶面的相应部位呈黄色斑点;受害严重的病叶呈畸形,特别是刚展开的新叶染病后发育不好,形成锈头状。已硬化叶片不易感病。染病的叶柄和嫩梢上也会产生黄色粉堆,呈条状着生,孢子飞散后嫩梢易被其他病菌侵染而形成枯梢。染病落叶在第2 年春季有时可生赭色疤状小点,为病菌的冬孢子堆。

2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状态在冬芽或其他组织内潜伏越冬。翌春,当冬芽萌动时,越冬的菌丝亦逐渐发育,并在越冬的病芽、新梢和嫩叶上产生夏孢子堆,成为本病初侵染的中心。当病株达到一定数量时,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毛白杨锈病会进一步随风扩散。

毛白杨锈病一般于4 月发生,5 ~6 月形成发病高峰期,随着气温的升高(7 ~8 月),不利于夏孢子的萌发侵染,并且毛白杨枝叶变硬、老化,病害逐渐处于停滞状态。9 月气温下降,随着第2 次新梢和嫩叶出现,病害又有扩展,至11 月病害停止发生。根据相关资料记载,病害发生与温度、湿度的关系密切,在气温12 ℃左右时开始发病,13 ℃~25 ℃时危害加重,气温达到28 ℃左右时危害停止。大气相对湿度在50%以上时即可发病,林内相对湿度为80%~85%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当湿度过高和雨量过大时,病害有减轻的趋势。另外,毛白杨幼树(1 ~4 年生)与大树(9 年生以上)对病菌感染程度有明显差异,幼树叶片受感染后不但潜育期短,而且发病严重;而大树的抗病性强,不易染病。

3 防治方法

3.1 选栽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选育优质、速生、抗病性强的树种,相关研究表明,白杨派杨树及其杂交类型的杨树受毛白杨锈病危害较重,而青杨、黑杨派杨树则相对抗病,可根据本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从抗病或高度抗病类型中选育良种。

3.2 加强测报。每年秋季,调查苗圃和幼林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可将病株率高而严重的地区划为重点防治区。从翌春(冬芽萌动)开始到展叶后为止,对重点防治区林木发病日期(即在杨树病芽、病梢出现黄粉时)进行详细记载,每3 ~5 d 调查1 次,并根据调查情况,及时发出防治预报。

3.3 营林措施。加强苗木及幼树管理;氮肥施用量不应过多,结合磷钾肥一起施用,防止徒长,增强树木本身抗病能力;不要大面积营造纯林,避免树种单一,实行多树种或多品种搭配种植,营造混交林;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选择育苗地时要远离发病区,确保不受侵染。

3.4 人工防治。春季萌芽时,一旦发现病株,要及时摘除病芽、病叶,剪除病枝,收集后统一烧毁或深埋,以控制初次侵染病原的扩散蔓延。同时,在杨树生长季节,注意清除林地内的染病落叶并集中烧毁,以减少二次侵染。

3.5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可用1%石灰多量式波尔多液、65%可湿性代森锌500 倍液、0.3 ~0.5 波美度石硫合剂、敌锈钠200 倍液、50%退菌特500 ~1000 倍液等药剂,每10 ~15 d 喷洒1 次进行预防,注意这几种药剂交替使用,避免出现抗药性,影响防治效果。也可使用20%国光三唑酮乳油1500 ~20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粉剂2000 ~2500 倍液,25%国光丙环唑乳油1500 倍液喷雾防治,一般需连用2 次,每次间隔12 ~15 d。

猜你喜欢

染病锈病孢子
油菜根肿病菌的生物学特征
玉米南方锈病防控技术措施
偶感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东台市2020年小麦锈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活着
大理市玉米播期对锈病发生危害的影响
爱 情
制作孢子印
无所不在的小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