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建筑深基坑水泥搅拌桩与锚杆组合支护技术的应用

2020-12-19陈荣河

散装水泥 2020年6期
关键词:钻头砂浆锚杆

陈荣河

(巨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在高层建筑工程中,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并可能引起周围构建物沉降问题。受现场地质条件、施工条件限制,建筑基坑支护技术应结合基坑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技术方案,保障基坑支护安全。本文以佳逸酒店工程项目为例,深入研究水泥搅拌桩与锚杆组合支护技术在建筑基坑工程中的应用,以期为建筑基坑支护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1 工程概况

佳逸酒店工程项目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用地总面积约11 739.087m2。拟建一幢6层楼酒店、12栋别墅,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为42 070.81m2。基准标高黄海高程为6.90m,周围道路黄海高程为6.05m,低于基坑场地标高。以基坑周围道路标高为基准,地下室基础标高为-4.65m,基坑坑底标高为-5.75m,开挖深度为11.80m,属一级基坑。根据工程岩土勘察报告和水文勘测报告,本工程场地属海相淤泥质基础(如表1),地下水位为-1.5m,地下水含量较大,主要为上层滞水和承压水。

2 施工技术难点分析及支护方案设计

2.1 施工技术难点分析

本工程位于龙虎山路与曾厝垵北路交叉口东南侧,南侧均为居民楼,现场放坡条件不足,仅东侧可1:1放坡,其他基坑边坡接近于垂直。开挖土方为淤泥质土,堆放于基坑周围易出现淤泥质土滑动、流塑等问题,进而影响基坑边坡安全。本工程临近构建物、道路,为防止发生道路和构建物变形沉降,要求加强基坑支护施工。由于该工程地下水位较高,且施工期间处于厦门市多雨季节,降水、止水效果直接影响基坑施工安全。为确保工程基坑施工安全,经业主、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同意,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桩复合锚杆基坑支护技术。

针对工程场地现状和施工技术难点,工程基坑1/3深度以下至基坑底部采用冲孔灌注桩、水泥搅拌桩,冲孔灌注桩外侧采用三轴水泥搅拌桩,咬合抗渗形成止水帷幕和两道腰梁、锚索、上部冠梁形成支护体系,用于结构抗剪、抗挠和支撑受力,并与三轴水泥搅拌桩组合,起到桩间抗渗作用。基坑深度1/3以上部分采用锚杆支护,底板基础紧邻水泥搅拌桩6m被动区范围土层采用高压旋喷桩固化土层,起到压脚稳定作用。

表1 岩层土体特征及渗透系数

2.2 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2.2.1 基坑1/3以下部分为冲孔灌注桩、水泥搅拌桩围护设计

水泥搅拌桩兼具基坑围护和止水帷幕的作用,阻止基坑周围地下水向基坑内渗漏,增强基坑边坡稳定性。水泥搅拌桩桩径为600mm,采用P·O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按水灰比0.5~0.55拌制,水泥搅拌桩长度为12m,桩端进入全风化凝灰岩层。为确保基坑围护、支护结构质量,水泥搅拌桩采用“四搅四喷”施工工艺,水泥搅拌桩砂浆拌制时间大于10min,水泥砂浆静置时间控制在2h以内,相邻桩施工间隔小于24h,搅拌桩桩位偏差控制在50mm以内,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以内。

2.2.2 基坑1/3以上部分为边坡锚杆支护设计

基坑1/3以上部分采用复合锚杆支护,自上而下共设置3道锚杆。锚杆垂直向间距为1.2m,水平向间距为1.2m(如图1),入孔角度15°,锚孔开挖深度0.2m,锤击孔径为48mm,锚杆伸入边坡长度为6~10.5m(如图2)。

图1 锚杆支护平面图

图2 锚杆支护剖面图

本工程以Ф48mm钢管制作锚杆,锚杆长度为6~9m,锚杆末端1m钻眼成花管,使用潜孔锤空压机压力锤击进入,管中间高压注浆,扩孔形成柱状体。注浆压力控制在0.6~0.8MPa范围内,灌注砂浆采用P·O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砂浆。砂浆灌注完成后稳压3~5min,确保砂浆填实劈裂缝。钢筋网采用200mm×200mm@8mm,加强筋沿锚杆方向布设,并采用搭接方式,搭接长度40d。坡面挂网后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5c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锚固体强度达到设计值70%后,分层开挖下一层混凝土,并对该层混凝土进行喷锚支护,及时进行基坑集水井、排水明沟施工。

3 水泥搅拌桩复合锚杆支护技术要点

3.1 深层搅拌桩施工技术要点

本工程中,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为:桩位测量—桩机就位—预拌下钻—喷浆搅拌提升—重复搅拌下钻—重复搅拌提升—提升至桩孔口—桩机移位。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要点:

(1)材料要求。水泥搅拌桩采用P·O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检查每批次水泥出厂合格证和性能试验报告,严禁不同批次水泥混用。

(2)桩位测量。根据基坑基准点测放桩位中心点,桩位偏差<50mm。

(3)桩机就位。搅拌桩施工时,严格按桩位控制线对中桩位,钻头与桩位中心点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需要调整桩机钻头位置和桩机垂直度时,可通过调整起吊设备平整度和导向架垂直度来进行,桩孔垂直度偏差要求小于1%。

(4)浆液配制。严格按工程试验水灰比配制浆液,水泥掺入比例为10%~12%,按桩径600mm单位长度水泥用量80.5kg/m3计算,浆液配制随拌随用。

(5)钻头检查。每次施工前必须检查钻头直径,钻头直径<550mm时,应及时更换钻头。

(6)四搅四拌。桩基钻头按“两下两上”顺序施工,钻头下降、提升速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3.2 锚杆支护施工技术要点

本工程中,锚杆支护施工工艺流程为:人工修坡—喷射混凝土—锤击锚杆—高压注浆—锚固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锚杆支护施工技术要点:

(1)锚杆加工。采用Ф48mm钢管加工锚杆,入土端加工为桩尖状,按500mm间距对称钻孔形成花管,造管尖侧焊接钢筋,形成锚杆孔前倒刺及保护块。

(2)人工修坡。按工程设计坡度进行人工修坡,并按要求喷射第一层混凝土。

(3)锤击锚杆。采用潜孔锤空压机压力锤击锚杆,按15°角锤入边坡,锤入长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4)注浆。借助注浆泵将水泥砂浆压入锚杆。砂浆水灰比控制在0.5~0.55,砂浆内掺入适量早强剂。砂浆灌注压力控制在0.6~0.8MPa,砂浆灌注完成后稳压 3~5min。

(5)锚固钢筋网。钢筋网锚固时,预留钢筋网搭接筋,预留长度≥300mm,钢筋网搭接长度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加强筋沿锚杆水平方向焊接。

(6)喷射混凝土。完成挂钢筋网后,按工程设计厚度喷射细石混凝土,采用锚杆拉设控制线的方式控制厚度。面层混凝土拌制时,应掺入适量速凝剂和早强剂。

(7)土方开挖。面层混凝土养护3d后,开挖下一层土方,并按上述施工技术方案循环施工至基坑设计标高。

3.3 施工效果分析

本工程基坑施工时,在基坑四角分别布设变形位移监测点,详细记录基坑工程施工期间基坑变形位移情况,周围构建物、道路沉降情况。经数据统计分析,至基坑回填,基坑最大沉降量为15mm,位移量为5mm,周围构建物和道路沉降量最大值为8mm,位移最大值为5mm,均满足《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中基坑沉降变形小于30mm的要求,由此可知,本工程基坑支护方案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

4 结语

经施工验收,本工程以水泥搅拌桩作为止水带效果良好,符合施工预期和工程质量要求。因此,该技术可在软土地质基坑支护施工中进行推广。值得注意的是,运用该技术应注意结合场地岩土、水文条件,合理选择和应用基坑支护技术方案,并结合施工技术方案加强场地变形监测与控制,防范基坑施工安全事故。

猜你喜欢

钻头砂浆锚杆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基于桩结构单元的锚杆支护数值计算研究
不同组份地质聚合物砂浆的强度研究
磷石膏砂浆在内墙抹灰施工中的应用
浮煤对锚杆预紧力矩的影响
锚杆参数对围岩支护强度的影响
古探1井下古、元古生界复杂地层钻头选型研究
PCD及PDC钻头在石油钻井中的应用
浅谈复合片钻头在灌浆工程中钻孔应用
锚杆支护技术中一些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