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20-12-19刘海霞

关键词:步行心功能研究组

孙 娜,刘海霞

(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人民医院,新疆 克拉玛依 838600)

慢性心理衰竭作为心内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好发于有危险诱导因素的中高龄群体。易发人群中存在心肌梗死以及心肌缺氧,心肌缺血,循环系统动力改变等疾病时罹患慢性心衰的概率相对较高[1]。在具体评估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效果时,6分钟步行试验的评价效果较为显著,但为了避免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应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展开研究,本文结合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展开研究,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拣选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心内科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展开6分钟步行试验。数字随机法平均分组,当中34例给予常规护理,剩余34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34例:男24例,女10例,平均(67.6±4.3)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0例,Ⅲ级14例,Ⅳ级10例;研究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平均(68.4±4.3)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1例,Ⅲ级15例,Ⅳ级8例;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干预前所有患者均接受6分钟步行试验。试验场地选择通透性强的笔直长廊,使用测量工具标记出长度等于30米的距离,使用粉笔将其平均划分为6段距离。研究组在试验前计划应急措施并准备急救工具。试验开始前首先展开健康宣教,针对6分钟步行试验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述。与此同时要对患者展开生命体征的检测,评估其心理状态,结合专业的心理疏导方式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试验前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试验过程中有护士在两旁陪同,但不参与搀扶或协助。指导患者在能够接受的速度内完成试验,每隔2 min停止前进并记录路程,试验过程中严格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并询问不适感。试验结束后给予心电监护,评价其心率。

1.3 评价指标

评价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改善率(%)=(改善人数/已有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4.0统计学软件,“±s”代表计数资料,差异用“t”验证。“n(%)”代表计数资料,差异用“x2”验证,P<0.05。

2 结 果

研究组中心功能得到改善的人数共有30例,概率为88.2%,高于对照组67.6%,P<0.05.详细如下:

(1)研究组34例:Ⅱ级10例,改善8例。Ⅲ级14例,改善13例。Ⅳ级10例,改善9例。合计30例,概率为88.2%。

(2)对照组34例:Ⅱ级11例,改善7例。Ⅲ级15例,改善10例。Ⅳ级8例,改善6例。合计23例,概率为67.6%。

注:x2=4.1912,P=0.0406。

3 讨 论

6分钟步行试验作为心肺疾病患者临床疾病恢复情况的一种评价指标,能够有效监测治疗过程中心衰患者的综合功能。通常在开始试验前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使患者全面了解“6分钟步行试验”的基本流程,在试验过程中展开综合评估能够有效评价疾病的恢复进度[2]。受到个体差异和疾病恢复进度的影响,6分钟步行试验过程可能出现不良事件,因此在试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具有必要性。本文提到“综合护理干预”,此护理模式是以常规护理为基础进行革新和优化后的干预模式,具备较多的应用优势。应用于6分钟步行试验过程中能够围绕试验前后展开全面干预,及时针对不良事件和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纠正。与此同时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还能够完善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并以此来降低实验的反复次数,提高患者对试验过程的耐受度。与常规护理相比,综合护理在6分钟步行试验中的应用优势较明显。为证明护理疗效,本文结合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心内科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展开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中心功能得到改善的人数共有30例,概率为88.2%,高于对照组67.6%,P<0.05.这说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展开6分钟步行试验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的疗效较常规护理显著。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展开6分钟步行试验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猜你喜欢

步行心功能研究组
魔方小区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步行回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