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2020-12-19徐智广王芳玲

关键词:外治法肾阳虚病患者

岳 雁,徐智广,王芳玲,王 欣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沧州 06100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变部位主要为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其病程较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易引发结肠癌及直肠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1]。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及反复黏液性脓血便,除此之外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目前的西医疗法存在用药时间长、疗效不稳定、患者不耐受、副作用多等弊端。传统中医认为其属于“痢疾”“泄泻”“肠风”“下利”等疾病。中医疗法效果较好且副作用少,在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张景岳认为:泄泻之本,不无有脾。本病的基本病机在脾虚。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任何一种疾病日久都会累及到肾,本病具有病程较长的特点,日久便会由脾及肾,导致脾肾阳虚,故在临床辨证中脾肾阳虚证较为常见。现将近年来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法概述如下。

1 中医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是中医特色自然绿色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近年来,部分研究学者应用针灸辅助疗法治疗本病,效果显著。

王红霞等[2]对本病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及改良式辅灸的对照研究,并采用中医证候积分、Mayo评分进行测评,发现改良式铺灸可有效缓解本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蒋忠[3]通过对患者中脘穴、气海穴等穴位的温针灸,联合温胆汤保留灌肠,发现温针灸可以对脾肾血液微循环进行有效调节,从而促进结肠免疫的改善,减少炎症反应。茆东芹[4]认为隔姜灸温补脾肾、活血化瘀,适用于脾肾阳虚导致寒邪偏盛的病机,通过毛细血管扩张将热力传递,温经止痛、温肾壮阳、祛湿散寒,患者依从性高,便于推广。因此中医针灸疗法的优势不可忽视。

2 中药内治法治疗

2.1 临床效果观察

有些医者将自拟中药方疗效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对照研究,所采用方药多温补脾肾,临床观察效果显著。宋晓红[5]采用中药与常规西药柳氨磺砒啶对照治疗,针对本病证患者五更泄泻的特点,使用处方:土白术15 g、党参10 g、罂粟壳10 g、补骨脂10 g、诃子肉10 g、肉桂10 g、赤芍10 g、吴茱萸10 g、肉蔻10 g、当归10 g、木香9 g。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结束后,有效率高。赵辉[6]研究发现自拟愈疡汤1号能够改善本病患者的肠黏膜糜烂水肿情况,缓解患者中医症状。

还有一些医者以中医经典方为主要治疗方剂进行研究,临床效果显著。段文强[7]通过对患者治疗近、远期的观察,认为真武汤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本病的效果较好,并且安全无副作用。王璐等[8]认为真人养脏汤合四逆汤能有效改善本病患者症状。刘金狄[9]通过观察谢晶日教授的经验方剂固本止泻汤在治疗本病的临床效果中发现其具疗效显著。张秀静等[10]采用温补止泻汤治疗本病,并与本病常用方剂四神丸治疗进行对照究,发现温补止泻汤方温补脾肾、涩肠止泻、止血生肌,效果显著。可见一些经典方药在治疗脾肾阳虚型UC的过程中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2.2 中药作用机制研究

四神丸是治疗脾肾阳虚型UC的常用方剂,有部分学者研究四神丸的作用机制。王爱华等[11]发现四神丸通过抑制TLR4mRNA和蛋白的表达,促进其负性调控因子IRAK-M的表达,从而起到有效治疗UC的作用。高建华等认为四神丸可明显降低脾肾阳虚型UC模型大鼠血清IL-8、TNF-α的含量,下调结肠组织NF-KB p65蛋白的表达,改善结肠黏膜损伤。李能莲等认为四神丸可提高UC大鼠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免疫平衡有关。

久泻灵颗粒以四神丸合理中丸为主方,温补脾肾,部分学者针对久泻灵颗粒对脾肾阳虚型UC进行作用机制研究。刘香玉等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久泻灵颗粒对脾肾阳虚型UC大鼠结肠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和白细胞介素受体相关激酶1(IRAK1)表达的影响,研究发现久泻灵颗粒可影响MyD88信号通路的传导,抑制MyD88、IRAK1的表达,抑制炎症。殷银霞等研究久泻灵颗粒对脾肾阳虚型UC大鼠血清及结肠中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及其基因表达,结果发现其可以促进血清中IL-2、IL-4及IL-10的分泌,保护黏膜,抑制炎症。

3 中药外治法治疗

常用的中药外治法有中药塌渍、穴位贴敷等。中药塌渍是中药药膏湿敷结合TDP照射患处的一种中医传统外治法。中药塌渍除局部治疗外,还可以通过经络,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调节气血。在临床中,有许多医者研究中药外治法的疗效,结果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中,有许多医者研究中药外治法的疗效,结果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闫成秋等应用塌渍治疗脾肾阳虚型UC疗效显著。通过中药透皮吸收,加快局部病理产物的排出。全方标本兼治,既温阳健脾又散寒止痛,有效改善患者腹痛等症状。郭颂铭等自拟中药方剂进行穴位贴敷于脾俞、神阙、足三里穴及大肠俞,并同时采用西药治疗UC急性发作的患者,结果显示临床效果及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

4 中西医联合治疗

陈军等研究发现在改善本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镜下病变等方面,将加味附子理中丸所改汤剂与柳氮磺吡啶联合使用效果较单用柳氮磺吡啶更好,值得进一步研究以推广应用。郭雨浩等研究发现用阳和汤合四神丸配合西药治疗脾肾阳虚型UC的临床疗效较单纯西药治疗效果要有显著优势。

讨论发现,中医近年来在本病的治疗上有了很大的进展,常用的方法有中药内服法、中药外治法、针灸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法等,其临床观察效果明显。但是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其一,在中药内服法中,常采用四神丸及附子理中丸进行治疗,效果较好,但也有一些组方临床效果尚需观察,寻找比常规药物疗效更好的方子是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二,关于中药单体在脾肾阳虚型UC的治疗中的作用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其三,中医临床研究方法样本量较小,且评价指标多为临床效果观察,缺少严格的机制研究,因此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大样本量,细化研究指标,探讨免疫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外治法肾阳虚病患者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八味肾气丸治疗肾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分析
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伤科止痛膏治疗慢性筋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浅谈老年咳喘病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