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电减量化进程国际观察

2020-12-19张安华

上海节能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发电量燃煤电厂

张安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0 前言

2020年,联合国秘书长及其有关方面多次呼吁将这个年份定为新核准煤电项目的最后一年。似乎与之有所呼应,2020年上半年全球煤电装机容量首次在半年期内出现净减少,净减少煤电装机容量2.9 GW[1]。而在此前,全球在建的煤电装机容量已经连续四年下降。2019年,全球新建及新核准煤电机组比上年下降了16%,比2015年大降了66%;全球燃煤发电量同比下降了3%,减少燃煤发电量259 TWh,创1990年以来最大降幅[2]。

处于疫情期间的8月28日,在由印度能源和资源研究所举办的第19 届达尔巴里·塞思(Darbari Seth)年度纪念活动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在线演讲,再次敦促有关国家加快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呼吁在2020 年后不再推出新的煤炭项目。

2020 年9 月上旬召开的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年会上,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表示,亚投行不会为任何火电项目提供融资。并且,如果项目中涉及煤炭,例如为火电厂配套的道路设施和输电线路等,亚投行也不会提供融资[3]。这不是第一个国际性银行作出不为煤电提供融资的表态,此前已经有欧洲投资银行(EIB)、亚洲开发银行(ADB)、世界银行(W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先后表示不再为煤电项目提供资金。

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全球煤电减量化已是大势所趋,并且步伐日益加快,已经不可能轻易改变,即使是在疫情期间或经济发展困难时期亦是如此。

1 煤电减量化已成不可逆转之势

一度以辉煌的煤炭产业成就了全球最早工业革命的英国,曾经年产煤炭近3 亿t,就业工人130万,为日不落帝国的兴旺做出了巨大贡献。即使在10 年前,英国的电力还有40%来自燃煤发电。而时至今日,英国已经关闭了全部井工煤矿,只有少数几个小露天矿还在运营,煤炭产量已跌破250 万t。2019年,英国煤炭产量仅有216.6万t,燃煤发电量仅占总发电量的2.1%[4]。随着清洁能源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产能的日益扩大,自2017年开始,英国积极尝试并不断增加“无煤发电日”,由2017年的24小时“无煤发电”增加到2018年的21天“无煤发电”,2019年达到83天“无煤发电”。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占比在2019 年已经达到37%,清洁能源发电量的占比已经超过95%,其中风电19.9%,光伏发电3.9%,水电1.8%,生物质发电11.4%,核电17.3%,天然气发电40.8%。2019年,被称为是英国有记录以来最清洁的能源年,并在该年英国决定于五年内关闭全部燃煤发电机组。这意味着,200多年来首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将成为首个彻底放弃燃煤发电的国家。

2007 年到2017 年间,美国总计有529 座燃煤电厂陆续退场关闭。特朗普担任总统后,决心复兴“伤害已久”的美国煤炭业,废除奥巴马时期的“清洁电力计划”,公布实施“美国优先能源计划”,放宽美国新建煤电厂CO2排放量的限制,以“重振煤炭产业并为美国带来大量就业机会”。美国能源部长佩里等人为贯彻落实特朗普的“旨意”,还在到访波兰等国时大力推销美国的煤炭以及LNG。但是,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特朗普执政后,其煤炭和煤电行业不仅没有复兴,而且萎缩更加严重。奥巴马执政8年退役煤电机组48 GW,特朗普当政3年多已退役煤电机组37 GW,并且有3.7 GW机组计划在未来数个月内关闭。美国的燃煤发电量,2018年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为28%,2019年降至24%,2020 年预计将降为17%。EIA 预计美国2020 年的煤炭产量同比下降29%,煤炭出口同比下降32%。研究咨询机构BW Research Partnership 报告显示,截至6 月份,美国能源行业已减少就业岗位115万个,其中发电、燃料、运输等能源产业链就业岗位受到的影响最为显著。

美国煤炭和煤电行业的情况表明,全球煤炭和煤电的减量化进程已成不可逆转之势,即使是动用强大的国家力量,也已无能为力。或许特朗普已经认识到自己回天无力,2019年2月在他敦促联邦机构田纳西河谷管理局继续维持肯塔基州一家大型燃煤电厂运营遭到该管理局拒绝后,他再也没有在推特上发布与煤电有关的消息。

2020 年3 月,英 国 独 立 智 库Ember 发 布《Global Electricity Review 2020》,该报告基于全球224 个国家和地区近20 年的电力数据进行分析发现,2019年全球燃煤发电量的降幅,是1990年以来的最大降幅;欧盟和美国燃煤发电量的降幅多年居前,2019年的降幅同为2007年降幅的一半。

2020年4月,全球能源监测(GEM)等四家机构联合发布《繁荣与衰落2020:追踪全球燃煤电厂开发》报告显示,自2011 年以来,经合组织成员国的燃煤发电产能一直在下降。在2019 年,已退役的煤电产能中近一半位于美国,其年退役量达到历史纪录排名的第二位。

全球能源监测组织(GEM)2020 年8 月发布基于全球煤炭追踪数据的最新分析指出,2020 年上半年欧洲地区的煤电退役机组达到8.3 GW,是全球煤电产能下降的主要来源地。同时指出,全球除中国以外,在役煤电装机容量于2018 年底基本达到峰值。

BP 2020年6月发布的统计信息显示,2019年全球燃煤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为36.4%,而清洁低碳能源发电量的占比也刚好是36.4%,历史上首次出现清洁能源发电与燃煤发电旗鼓相当的情景。这说明,燃煤发电已经走到了一个逐步衰退的交叉点。从此以后,清洁低碳能源发电会继续蓬勃向上发展,燃煤发电则会不断收缩日渐式微。

2 煤电减量化已经形成倒逼之势

全球各地逐步形成“减煤电”“去煤化”之势,既有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也有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推动,亦有国际资本投资转向的牵引作用。总体上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可行性和迅速性、国际资本的逐利性和竞争性迫使的结果。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关于2019 年全球气候状况的声明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每一个连续10年的气温都比上一个10年高,2010年以来的10年里全球异常高温达到创纪录水平,大气中的CO2浓度高于数百万年来的任何时期。前所罕有的森林火灾、热带气旋、特大洪水和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健康、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和生物系统等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及其研究伙伴发布的2019 年《碳排放差距报告》(Production Gap report)指出,当前各国的减排行动和进程以及各国的自主减排承诺,难以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气候目标。要实现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需将现有各国的自主减排承诺水平提升3 倍;而要实现1.5℃的控制目标,则需提升5 倍以上。面对“气候变化”正日益演变成“气候危机”,“全球变暖”正快步走向“全球变热”,面对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变得日趋严峻,人们不得不增进对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与思考,不得不加强减煤去碳等减排温室气体的行动与措施,因而逐步形成全球性去“煤电化”的国际大趋势。

得益于技术进步、规模经济和激烈竞争,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多年来连续不断下降,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从而对煤炭尤其是煤电行业形成前所未有的压迫之势。2020 年4 月30 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全球能源回顾2020:新冠肺炎危机对全球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影响》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能源系统造成了近70年来的最大冲击,今年一季度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电、生物质能源等需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而下降,尤以煤炭和煤电受影响最大,煤炭下降了近8%,煤电下降了约10%,石油下降近5%,核电下降约3%。其中美国的煤炭消费量下降30%,欧盟的煤炭需求下降了20%以上。只有可再生能源,是唯一需求增长的电力来源,基本未受疫情影响,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一季度增长近3%,可再生能源在全球发电量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26%上升至28%。该报告预计,2020年几乎所有地区的煤炭消费都将受到影响,即使是近年来煤炭消费增长最快的东南亚地区,燃煤发电也会因电力需求下降而受到限制。而发达经济体的煤炭需求更会大幅下降,其中美国、欧盟和日本将分别下降25%、20%和10%。全球煤炭使用量的降幅,有可能同比达到50%。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2020年仍将增长近5%,其占全球电力供应的比重有可能上升至30%。

总部位于伦敦的环境智囊团Carbon Tracker分析了全球6 696家运营中的燃煤电厂和1 046家正在建设中的燃煤电厂后认为,有46%的企业在2020年将无利可图,高于2019年的41%。到2030年,其亏损的比例将上升至52%。由联合国支持的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组织(Sustainable Energy for All)收集的数据显示,在全球三分之二的地区,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最廉价的发电方式。到2030 年,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几乎各地的煤炭和天然气的竞争力都将受到削弱。2020 年3 月英国金融智库“碳追踪”(Carbon Tracker)发布的《如何浪费5 000 亿美元:通货紧缩的可再生能源对煤电投资的经济影响》报告指出,全球已有超过60%的燃煤电厂发电成本高于建造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产生的成本。最迟到2030 年,建设新的风能或太阳能产能将比在所有市场上继续运营煤电更为便宜。这意味着,如果继续为新的燃煤电厂提供投资和金融支持,得到的是更低的利润率和更高的风险性,并且有可能永远收不回投资成本。

由此,许多机构投资者纷纷表示停止为煤炭和煤电企业投资,或从该类企业越来越多地撤出资金。据统计[5],已先后有上百家金融机构宣布从煤炭类企业撤资。2013年,世界银行(WB)、欧洲投资银行(EIB)等宣布不再为燃煤发电项目提供融资;2018 年,亚洲开发银行(ADB)、汇丰银行(HSBC)等宣布停止对全球多个煤电项目进行投融资;2019年,非洲开发银行、法国巴黎银行资产管理公司(BNPP AM)等宣布未来将不再考虑为新建燃煤发电项目提供资金;2020 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等多次重申不再为全球煤炭开采和燃煤电厂建设提供融资。另有G20 金融稳定理事会、央行间绿色金融网络(NGFS)、国际清算银行(BIS)、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及法国农业银行、德意志银行、荷兰国际集团、日本瑞穗金融集团、日本生命保险公司等都先后发声表态,停止或限制对煤炭和煤电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处于如此环境之中的煤炭和煤电企业,可谓四面楚歌,倒逼之势如利剑高悬。

3 煤电减量化已呈加速推进之势

近年来,以欧盟和经合组织有关成员国为先导,许多国家加快了能源转型的步伐,加快了煤炭和煤电减量化进程,有的国家已基本实现“去煤化”,有的国家已制定了“去煤时间表”,有的国家还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净零排放”的目标和时间。

2020 年4 月9 日,奥地利关闭了境内最后一家运营中的燃煤发电厂,即奥地利最大电力供应商维邦公司在施蒂利亚州梅拉赫的一家燃煤电厂,标志着奥地利的燃煤发电正式走向终结。奥地利环境与基础设施部长莱奥诺蕾·格韦斯勒当天深有感触地说,“奥地利终于摆脱以燃煤供电”,这是“极具历史性”的事件,希望在2040年前奥地利能够成为碳中和的国家。

一周之后的4 月16 日,瑞典也关闭了其境内最后一座燃煤发电厂——斯德哥尔摩公共能源公司位于Värtaverket 的一家自1989 年以来一直为首都斯德哥尔摩提供热与电的燃煤电厂。斯德哥尔摩公共能源公司首席执行官安德斯表示:自30多年前斯德哥尔摩几乎完全依赖化石能源以来,我们已经做出了巨大的改变,现在我们正在摆脱对碳的依赖,并继续朝着完全基于可再生能源的能源体系发展。“我们必须停止使用所有化石燃料”。他们将终结煤电的行动,由原计划的2022 年提前到了2020年[6]。

而在此之前的2016 年,比利时已经成为摆脱煤电的国家,加上奥地利和瑞典,欧盟成员国已经有3个国家成为“去煤电”国家。

2020年5月,已经“脱欧”但仍然与欧盟国家基本保持“去煤化”一致步伐的英国,在刷新了一项“无燃煤连续发电60 天”的纪录后,宣布在2025 年前关闭剩下的所有燃煤发电设施。此前,英国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了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第一个以法律形式确立这一目标的国家。

根据欧洲超越煤炭组织(Europe Beyond Coal)、英国非政府组织E3G等公布的信息,全球至少已经有30 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去煤时间表”。如法国、美国的康涅狄格州计划于2021年关闭所有燃煤电厂,新西兰计划于2022 年关闭境内煤电厂,意大利、爱尔兰、以色列、美国华盛顿州计划在2025年前完成煤电退出,芬兰、丹麦、葡萄牙、荷兰、斯洛伐克、希腊、匈牙利、加拿大、墨西哥、哥斯达黎加、智利等先后提出在2030 年前终止燃煤发电,德国宣布在2038 年前关闭所有煤电厂。其中法国原来由前总统奥朗德提出的关闭煤电的时间是2023 年,现任总统马克龙上任后提出提前至2021 年实现关闭煤电目标。对前任总统奥巴马的能源政策非常不满的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不久即解除了奥巴马政府对煤炭和煤电的有关限制,企图“复兴”煤炭和煤电产业,但美国许多州不仅没有附和其总统的意图,而且继续坚持走“去煤化”道路,如康涅狄格州、华盛顿州以及加利福尼亚、马萨诸塞、俄勒冈、纽约等各州,都在煤炭和煤电减量化进程中取得较好进展,少数州已较原有计划提前实现了“无煤化”。

煤电减量化进程,已成世界大势,而且势难阻挡;已经速度日疾,而且步履正劲。

猜你喜欢

发电量燃煤电厂
多点网格采样在燃煤机组总排口的应用
亚临界燃煤机组节能改造技术路线分析
4月份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11% 火电同比增长12.5%
青海成为中国首个以新能源为主要电源的省份
改进型LSTM实现燃煤电厂脱硝预警及优化
电厂热力系统稳态仿真软件开发
世界上最大海上风电厂开放
某电厂410t/h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后灭火爆燃事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