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季鱼种过塘引起死亡的原因分析与建议对策

2020-12-19马洪青汤道红

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7期
关键词:鱼体鱼种苗种

○马洪青 汤道红

当前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因生产管理不当和水产养殖病害所造成的损失时有发生,对水产养殖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已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近2年来淮安市淮安区春季鱼种过塘发生大批量死亡表现得尤为突出。通过实验室病原分离鉴定以及流行病学分析,确认为细菌性感染。2020年3月份江苏省淮安市白马湖农场第二水产养殖场养殖户朱俊塘口的鱼种过塘后陆续发生大批死亡现象,经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有关防治情况小结如下,以供参考。

一、池塘基本情况

该池塘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白马湖农场第二水产养殖场,面积23亩,池口2个,平均水深2.2m。池塘为2019年场区新改造建设,配备3台增氧机、投饵机设备,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主要品种放养情况:异育银鲫,放养密度为1200尾/亩,规格为20尾/kg;草鱼放养密度为300尾/亩,规格为6尾/kg,套养鲢鳙、鳊鱼等。

二、病程经过

2020年3月30日上午接到该养殖户电话反映,其养殖池塘鱼种出现大批死亡现象,请求救助。笔者到达塘口时,看到池面上漂浮着大量的死鱼,品种有鲫鱼、草鱼、鳊鱼等,池边有未吃完的剩余草料。养殖户说已经采取使用有机酸、碘伏、腐皮水霉溃烂灵药物,并加注新水,开动增氧机,但未见效果。经笔者询问养殖户,该户于2020年3月20日从本场区内过塘苗种约3600kg左右,放养时没有对鱼种进行消毒处理,5天后塘口出现少量鱼种死亡,请来外县区的一名渔药销售员指导用腐皮水霉溃烂灵治疗没有效果,鱼种还在陆续死亡,数量一直在增加。接着又加注新水60cm,使用碘伏、有机酸等药物治疗,塘口鱼种出现了大量死亡。

三、病害死亡

据统计,此次发病共死亡草鱼种约900kg、鲫鱼种约800kg,鳊鱼种约100kg,鲢鳙鱼种约110kg,死亡率约53.0%,直接经济损失2.2万元。对患病死亡的鱼类已采用深埋、消毒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病原进一步传播以及污染环境。

四、现场勘察及诊断

1.现场勘察:现场水质检测结果为:pH值7-8,溶解氧5.0mg/L,水温14℃,水色呈褐色,透明度在15cm。池塘边漂浮剩余的草料。现场观察病鱼在池边离群独游,解剖了典型症状的鲫鱼样本,目检病鱼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等部位少些充血,鱼体两侧鳞片成呈松散状,易脱落,基部黏液较多。解剖观察腹腔内积有淡红色浑浊腹水,肠道内无食物,肝、肾的颜色较淡,鳔壁无异常,体表皮下肌肉充血严重。鳃部一侧肿胀,另一侧完好。

2.细菌检测:分别挑取发病鱼的肝、脾、肾组织,接种于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上,室温25℃培养24小时,结果肝、脾、肾组织均有菌落长出,菌落光滑、微凸、圆整、无色,经20NE板条鉴定优势种群为嗜水气单胞菌。

五、治疗措施

采取外用加内服药物的综合治疗方案。第一天用解毒改水宝兑水全池泼洒,第二天按照每米水深用“50%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盐”200g/亩全池泼洒,隔日连用2次;同时按照每公斤鱼体重内服“10%氟苯尼考”200mg+“保肝宁”250mg+芪糖免疫促长素200mg,连用7天。5日后电话回访鱼类死亡数量下降,建议其内服药物再使用2天,病情基本得到控制,鱼类摄食恢复正常。

六、原因分析

1.苗种放养时消毒不到位。苗种捕捞运输下塘时,群体密集导致鱼体过度应激,鱼体表受伤,下塘时没有对鱼种进行消毒处理,引起鱼类感染发生病害,导致大批量死亡。

2.气候异常引起水质变化较大。近阶段本地区气温异常温差超过10℃,水质相应产生变化,引起鱼类产生应激,抵抗力下降,加之越冬后鱼体免疫力降低。

3.缺乏一定的养殖技能。首先是由于该户没有掌握的一定养殖技能,苗种下塘后没有及时进行消毒,增加鱼类感染病害的机率。科学用药水平和意识不强,药物泼洒时不均匀,引起鳃部受损,频繁用药引起水体藻相不平衡,水质变坏造成透明度降低,引起发病的鱼类大批死亡。

六、建议对策

1.科学诊断、对症用药。

发生鱼类病害时,养殖者不能随意用药。可以在水产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科学诊断,对症用药。早春因水温低、鱼体摄食量少等因素,会极大地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切忌滥用药物,频繁更换药物。

2.越冬前强化鱼种培育。越冬前,通过投喂精饲料与加强水质管理,增强鱼类体质,提高鱼体抗御低温以及病原生物感染的能力。

3.规范鱼种投放操作。鱼种转塘、投放操作要规范,尽量减少捕捞和转运过程中鱼体机械损伤;鱼种下塘前使用食盐、高锰酸钾或聚维酮碘等药物进行鱼体消毒,杀灭病原体。

4.关注气候,加强应急应对。加强巡塘管理,勤查水质状况、鱼类活动以及摄食情况;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有异常要提前做好应对工作,防止因气候、水质急剧变化引起疫病的暴发。

5.开春后及时投喂。春季水温上升时,根据摄食鱼的数量、规格和摄食能力,提早开食,逐步增加投喂量。同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渔用多维、免疫多糖制剂等,提高鱼体自身免疫力。

猜你喜欢

鱼体鱼种苗种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生产情况的公示
三维鱼体参数化建模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淡水鱼水平往复振动头尾定向输送方法
古老鱼种重返伊利诺伊州水域
鱼种优劣鉴别方法
鱼冷冻之前要去掉内脏
冬放鱼种技术
鱼种深秋管理四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