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规格优质蟹种池塘培育技术

2020-12-19王强云

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7期
关键词:蟹苗放苗换水

○王强云

蟹种是河蟹养殖的基础,大规格优质蟹种是成蟹养殖成功的关键,现将大规格优质蟹种池塘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一、培育池条件

1.培育池大小与结构

蟹种培育池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土地,底质以黏壤土为宜。培育池面积1-3亩,形状为东西长,南北向短的长方形,长宽比1∶3-5,宽度不超过30m,池塘埂坡比1∶2.5,池深1.0-1.2m。在池内离埂2m外开挖1.5-2.0m宽的环形沟,沟深0.7-0.8m。

2.配套设施

塘埂四周用60cm高的钙塑板或尼龙薄膜等材料围成一圈,作为防逃设施,用木头、竹桩等作为防逃设施的支撑物。电力、排灌机械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基建及防逃设施的工作在每年4月之前完成。

二、放养前准备

1.清塘消毒

当年4月上旬,在防逃设施安装后,加水至最大水位,然后采用密网拉网除野,如果池中有小龙虾,使用药物杀灭,一周后彻底排干池水。4月下旬重新向池内注入新水20cm,每亩用150kg生石灰彻底消毒。

2.水草栽种

放苗前1个月就要栽种水草,保证蟹苗下塘时要有一定覆盖率,满足蟹苗栖息要求。水草以水花生为主,沉水性水草为辅,水花生占水草的70%-80%,沉水性水草占20%-30%,沉水性以伊乐藻为主。伊乐藻栽种在沟中,水花生栽种在坂田。先将水加至坂田15-20cm,在坂田上栽种水花生,3天后慢慢将水位降低,2天降至沟中留有30cm左右,在沟中栽种伊乐藻。

3.施肥培水

蟹苗放养前应对培育池进行施肥培水,为蟹苗培育适口的生物饵料。具体操作为:在放苗前7-10天,用8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10cm,以防敌害生物进入。加水后即可进行施肥培水,如果是老塘口,塘底较肥,每亩用复合肥2-2.5kg或生物肥料15-20kg兑水全池泼洒。如是新开挖塘口,则每亩另加尿素0.5kg,或每亩施经腐熟发酵后的有机肥(牛粪、猪粪、鸡粪等)150-250kg。放苗前3-5天,用80目筛绢网过滤加注新水,使培育池水深达30-40cm,透明度控制在20-25cm。如果肥度不够,可增施生物肥料2.5-5.0kg/亩;施肥后,有增氧机的塘口,应开启增氧机,提高水体溶氧,加快有机物分解。

三、苗种选择

大眼幼体(俗称蟹苗)质量是影响蟹种培育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优良的大眼幼体首先种质要纯正、优良,为长江水系的中华螯蟹,最好是经过选育的良种如“长江1号”河蟹、“长江2号”河蟹。首先,亲本个体要大,作为亲本的公蟹个体重量在175g以上,母蟹在125g以上。其次,苗种质量好,质量把控总的来讲应做到“四看”:一看蟹苗个体大小是否一致,大小均匀、个体规格在14万-16万只/kg为上等苗,小于此规格的苗为差苗;二看蟹苗体色是否一致,体色一致呈姜黄色,体表干净而且有光泽为上等苗,颜色不一致或体色透明发白、发黑为差苗;三看蟹苗活动能力,用手抓取一把轻捏、甩干后放开,能迅速散开的为佳,散开慢的为差;四看日龄和淡化程度,工厂化繁育的蟹苗6-7日龄,土池培育的蟹苗8-9日龄,盐度必须淡化到2以内,且保持24小时以上。蟹苗抓到手中有轻微刺手感觉为佳,如果抓到手中发软,说明日龄过长或过短,不能拿。同时还要注意蟹苗出池温度与自己培育池水温之差应控制在3℃以内。

四、蟹苗放养

1.放养时间

蟹苗放养时间以5月中旬为宜,不宜太早或太迟,太早易造成成熟蟹比例高,太迟易造成蟹种规格偏小。购苗前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确保放苗后3-5天,天气晴好,方可购买蟹苗。晴好的天气可以保证培育池水温适宜和水质良好,利于蟹苗顺利变态。应尽可能避免冷空气侵袭或长期阴雨的天气条件下放苗。同时必须安排好蟹苗装运的时间,以夜间运输、早晨放苗为原则,确保蟹苗放养时间在晴天的早晨,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运输和放养成活率。

2.苗种的放养

(1)蟹苗放养。蟹苗放养量为1.0-2.0kg/亩。放苗方法为:放苗时,用培育池水淋洒2-3次,每次淋洒后放置1-2分钟,让蟹苗适应水温和吸足水分,然后将箱倾斜的放入塘内沟中,用手由苗箱后面底向外轻轻划水,帮助蟹苗慢慢自动散开游走,切忌一倒了之。放苗时动作要快,人手要多,千万不要将蟹苗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或风口,不要在下风口放养。

(2)其他苗种的放养。6月,幼蟹进入Ⅲ期以后,可亩放养鲢、鳙夏花300-500尾,以鲢为主。

五、日常管理

1.饲料选择与投喂

幼蟹培育饲料可分二个阶段,仔蟹培育阶段及规格幼蟹培育阶段。二个阶段的饲料组成及投喂各不相同,现分别介绍。

(1)仔蟹培育(大眼幼体至Ⅵ期幼蟹)阶段

蟹苗下池后至Ⅱ期仔蟹,以池中的浮游生物为饵料,若池中天然饵料不足,应增补人工饲料。Ⅱ期仔蟹后投喂蛋白质含量38%-42%蟹种专用破碎料,Ⅱ期至Ⅲ期日投饵量约15%,每天投喂4-5次;Ⅲ期至Ⅵ期,日投饵量为蟹体重的10%,每天投喂3次。

(2)规格幼蟹培育阶段

Ⅵ期后(规格1000-1200只/kg),进入规格幼蟹培育阶段,改投喂蛋白质含量28%-30%颗粒饲料,正常天气日投喂量为蟹种体重的3.0%-5.0%,每天投喂1-2次,投饵方法为全池均匀泼洒,以池边为主。越冬前(9月底至10月初)改投蛋白质含量38%-40%的颗粒饲料或者新鲜小杂鱼,强化培育,为越冬积累营养。

(3)适时调整饲料

每隔20天左右打样一次,密切关注蟹种长势,根据个体大小及时调整投喂量和饲料营养,防止营养不足。投喂量不足造成蟹种规格偏小,自残比例高;投喂过量,营养过剩造成性成熟比例过高等现象出现。8月底至9月初对蟹种进行评估,如饲养管理到位,此时蟹种规格应在200-300只/kg范围内,如规格小于300只/kg,应加大投喂量,提高饲料蛋白质含量,促进其快速生长,提高蟹种规格;如规格大于200只/kg,应适当控制投喂量,降低饲料营养,防止早熟蟹产生。

2.密度控制

大眼幼体培育15-18天,经过3次脱壳成为Ⅲ期幼蟹,这时应估测培育池中幼蟹密度,以6万-8万只/亩为宜。如密度过高(超过8万只/亩)应及时稀疏出售或分塘,防止密度过大,影响其生长,如密度过低(低于6万只/亩)应适当补充幼蟹,以防密度过低,造成产量过低,性成熟蟹比例过高,经济效益下降。

3.水质管理

(1)换水与施肥。Ⅱ期幼蟹前保持水位稳定,不换水。Ⅱ期至Ⅵ幼蟹,5天左右加水一次,每次加水3-5cm,逐步将水加至70-80cm,使坂田上有水,此时应把幼蟹分散进入整个培育池养殖。每次换水后全池泼洒生物肥料1.0-1.5kg/亩,调节水质,保持透明度在25-30cm。Ⅵ期仔蟹后,由于饲料投喂量加大,不再需要施肥肥水,通过换水调节,一般3-5天换水1次,边排边进,每次换水量为池水1/10。随着气温升高,水位应逐渐加深,7-9月保持水位80-100cm,每隔7天左右换水2次,换水量为1/10,保持透明度在35-40cm。10月每半个月换水一次,换水量为1/10,保持水位80-100cm。11月以后将水加到最高水位,进入越冬阶段。

(2)水质调控。一是不定期的施用生石灰调节水质。一般一个月左右施用生石灰1次,亩用量5kg(以1m水深计),化水全池泼洒,施用时应避开幼蟹脱壳期。二是施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态制剂。水质较肥的塘口或温度较高时(7-8月),5-7天施用一次,水质清瘦的塘口,一个月施用2次即可。施用微生态制剂时,不可同时施用漂白粉、生石灰等消毒剂,以免降低效果,二者应相隔5-7天。

(3)溶解氧管理。加强溶解氧管理,科学使用增氧机,防止出现缺氧,造成河蟹产生应激反应。正常天气开机增氧时间:7-9月21∶00开机,其他时间22:00开机,至次日日出1小时后停机;连续阴雨天全天开机;梅雨季节和高温季节(7-9月),下午13∶00-16∶00增加开机2-3小时。如没有安装增氧机的塘口,阴雨天或高温季节应泼洒增氧剂,并适当增加换水次数。

4.水草养护与管理

蟹种池以水花生为主,待水花生生长至覆盖率达到50%以上时,将栽种的水花生连根拔起或用刀从底部割开,使其在池塘中均匀分布。设置水花生带,带宽3-4m,并用毛竹和细绳将其固定,一般池塘中设置2-3m水花生带,水草带距在1.5-2.0m。培育池四边留1.0-1.5m通道,不栽种水花生,保证水道通畅。养殖过程中水草覆盖率应保持70%-80%,过多、过密要适时清除稀疏,过少要及时补充。

5.病害防治

幼蟹培育过程中病害防治工作主要突出一个“防”字,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蟹种培育阶段的主要病害是纤毛虫。首先投放的大眼幼体要健康,不能带病,没有寄生虫。I期幼蟹上岸往往是大眼幼体带有纤毛虫引起。二是提倡全程使用高质量幼蟹颗粒饲料,尽可能少用或不用玉米、小麦、杂鱼等动植物原料,特别是饲料一定要新鲜。三是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换水等手段调节水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幼蟹良好体质。四是加强溶氧管理,科学增氧。五是越冬阶段10月初施用硫酸铜0.2-0.3kg/亩、硫酸亚铁0.2-0.3kg/亩、硫酸锌0.5-0.7kg/亩全池泼洒预防纤毛虫。

6.越冬管理

(1)加强营养。一般在9月底10月初开始投喂高质量饲料或新鲜小鱼,投喂20天左右,以加强蟹种营养,提高蟹种体质,确保越冬成活率和来年开春脱壳成活率。此外,经越冬前强化培育的蟹种,营养状况良好,体质好,第一次脱壳早,脱壳成活率高。

(2)提水、肥水保温。11月上旬将水位加至1.0-1.2m,加水后每亩施经发酵消毒的有机肥100kg,保持一定肥度,利于水温稳定。11月下旬至12月初将水花生集中成堆,每亩15堆左右,多余的水花生清除出塘。

7.捕捞

蟹种捕捞要提高捕捞效果,减少损失,一般采取“一捞、二捕”综合捕捞法。“一捞”是首先12月初将池中的水花生分段集中,每隔2-3m一堆,用于捕捞,春季捕捞时只要将水花生移入网箱,抖动并捞出水花生,蟹种就落入网箱,清除杂质,然后集中装入暂养箱,采用种方法捕捞3次,可以将存塘95%以上蟹种捕出。“二捕”水花生捕捞结束后,白天将水位放干,晚上往池内加注新水,用地笼网张捕,反复2-3次池中蟹种基本可以捕净。

猜你喜欢

蟹苗放苗换水
水培植物霎换水
一年只产2万斤白仔,渔美康“杂优一号”蟹苗唯“质”是图
如何挑选优质蟹苗
自动换水
诗意的劳作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影响南美白对虾苗种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
南美白对虾池塘放苗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方法
蟹苗选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