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园霸凌对初中德育实施路径的思考

2020-12-1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初级中学王建云

亚太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霸凌道德品质教学活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初级中学 王建云

在新闻报道中,校园霸凌现象可谓层出不穷,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所谓的校园霸凌是指在校园辐射区内,霸凌者通过语言、肢体等对受害者施以身体或心灵上伤害的种种行为。产生校园霸凌的原因除却学生自身发展因素之外,还因学校忽视德育,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不自觉地在浅薄的道德储备下,成为校园霸凌的实施者或参与者。在立德树人的社会教育背景下,我们对校园霸凌问题进行了深入反思,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尝试从德育实施角度来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减少校园霸凌问题。

一、强化初中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对于身处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其自身的发展是不稳定的,很容易受到不良暴力文化的侵蚀。基于此现象,我们在学校教育活动开展中,尝试从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在践行某些行为的时候,做出判断,控制或约束自己的行为,进一步坚定自己的信念,提升道德行为水准。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在实施德育的时候,分两步走:第一步,将德育的权利还给德育教师,引导其借助德育教材,利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比如,我们学校的一名德育教师在组织“成长的节拍”此内容教学的时候,就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向学生播放《感动中国》纪录片,引导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意识到,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遇难而退,如此会导致困难越来越多,无法更好地参与生活。所以,我们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与信心。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理解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还可以建立积极的情感,并循序渐进地将感性的认知转化为自身的行动,以此践行道德行为,实现自我教育。第二步,我们将学生的自我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活动之中,由各任课教师借助其学科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比如,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发挥该学科的人文性功能,引导学生在品析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知作者蕴含在文本中的深刻情感,从而受到熏陶,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发挥教师的道德榜样作用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与学生朝夕相处过程中,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向师性,善于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觉得教师的所有行为都是正确的。其实不然,一些教师受其自身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影响,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总是会做出一些有违师德的行为且不自知。比如,笔者在参与教学工作的时候,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位教师,其性格较为暴躁且文化素质较低,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是静下心来慢慢地分析问题、探索原因,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发脾气,不管是在办公室还是在教室里,总会看到其摔杯子、摔课本的情景。甚至在偶然间,笔者还发现该教师因为一点小事就对自己的学生大打出手。而他班级的学生,在与教师日常相处的过程中,从一开始的愤愤不平,到之后的淡漠,甚至是模仿,觉得老师这样的做法很刺激,为什么不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呢?在不断的模仿过程中,这个班级的一些学生总是一言不合就与他人大打出手,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面对此情况,笔者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对自身行为进行了反思,决定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入手,给予严格的要求,并为学生做出良好的示范。比如,笔者要求学生不要做的事情自己首先不会做,绝对不会口吐脏字,对学生伸出罪恶的手;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需要冷静,先平复自己的情绪,再寻找适宜的解决对策。在笔者的带领下,班级的大部分学生变得冷静自持,不会做伤害他人的事情。

三、积极引导初中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在社会实践活动参与过程中,人的价值才能得以有效实现。面对校园霸凌问题,要想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意识,践行良好的行为,需要其意识到自身的价值所在,如此才能真正地体会到生命、生活的意义。基于此,我们在实施德育的时候,打破学校的限制,将学生带入社会,带领他们走进敬老院、孤儿院等场所,奉献爱心,磨砺心境,以此实现学生们健康成长的目标。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之后,笔者还组织了交流会,鼓励学生就自己的所思所想畅所欲言,进而在自由表达中提升道德认知。

总之,面对校园霸凌问题,我们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从德育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同时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减少不良行为,实现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霸凌道德品质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逆转人生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面对校园霸凌,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怎样的孩子容易被霸凌?怎样的会霸凌人?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