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策略

2020-12-18辽宁省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

亚太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毛主席国学传统

辽宁省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 马 骏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结晶,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有责任教导学生读书写字,还要将丰富多彩的灿烂传统文化传承到下一代学生的手中,以使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然而,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不能仅是将内容传达给学生,还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并吸收到自己的精神骨髓之中。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做好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借助语文教材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严格筛选之后形成的优美篇章合集,其不仅文笔优美、意境深远,而且与学生的思维认知高度吻合。所以,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需要先从语文教材做起。尽管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小学教材中的文章分别从不同方向和角度对中华文化进行阐释,对此需要教师仔细挖掘,并在教学工作中逐步渗透。

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文章之后有什么感想?”“毛主席热爱人民。”“人民热爱毛主席。”教师:“大家说得很好,毛主席为什么能够得到人民的爱戴呢?”“毛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主席为人民打井。”教师:“是的,毛主席不仅为人民打井,而且只是在看到人民群众挑的一担水就立刻联想到人民的健康问题,时时刻刻关爱着人民群众。你们说毛主席这个时候想到要索取人民的回报了吗?”学生:“没有。”教师:“这说明毛主席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呢?”学生:“真心真意关爱群众。”教师:“是的,人民又是怎么做的?”学生:“为毛主席立碑。”教师:“这又说明人民具有怎样的品质呢?”学生:“懂得感恩。”老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只要我们愿意真心真意地关爱别人,别人就会给予我们回报;同时在我们接受别人的帮助时,我们也要懂得感恩,同学们说对不对呢?”学生:“对。”

二、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因此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国学经典,让学生不断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必然能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所以,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并逐步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对国学经典进行学习和研究,最终吸收传统文化知识。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课文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比如在教学《寓言两则》之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中华传统寓言故事,并要求学生每天分享自己阅读的故事内容,这样既起到监督学生阅读的目的,又促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教师可以根据热播影视作品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比如在播出《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电视剧或者《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国学经典儿童版书籍,并从中感受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最后,教师还可以以身作则,经常诵读国学经典,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引导学生跟着教师一起阅读国学经典。教师选择阅读国学经典时,要注意与学生同步,这样可以促进相互的交流与探讨,从而使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学习传统文化。

三、结合现实生活解析传统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并不仅仅在课本和国学经典中,还在人们的现实生活当中。教师需要注意观察现实生活,并从中挖掘与传统文化相对应的衔接点,然后以讨论或者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例如在过中秋节时,教师可以发给每人一块月饼,并在学生品尝月饼的同时,向其讲述月饼的由来以及与月饼、中秋相关的历史文化故事或者神话故事,让学生亲身体会月饼中所包含的亲情与团圆。或者在元旦、春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写对联,引导学生体会春节文化和对联文化。电视中播出大型节目或者庆典活动的时候,其所选节目多与传统文化相关,比如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中就包含诸多传统文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欣赏并对其中涉及的传统文化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关注时事新闻以及社会现象或者事件,将其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点剥离开来,并分享给学生学习。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表演传统文化故事,感受传统文化中的人物情感和其中所传递的传统文化。

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小学语文教学需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将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以新方式传承传统文化,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而且还能够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更好吸收。教学中华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小学语文教师要勇敢承担起传承国学文化的重任,努力塑造有国学文化底蕴的下一代新人。

猜你喜欢

毛主席国学传统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垂”改成“掉”,好不好?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啊,我们永远怀念您!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