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专项行动提升“舌尖上的安全”

2020-12-18毛松

农业知识 2020年11期
关键词:舌尖上的安全肥料农药

文/ 本刊记者 毛松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日前,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山东省“守护舌尖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0 年-2022 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通过3 年时间,集中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农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违禁使用等突出问题,严查违法违规行为,稳定和优化农资市场秩序,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方案》坚持问题导向,提出了整治重点。主要方面如下:

一是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建立耕地分类管理清单,搞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对产出农产品污染物含量超标的耕地地块进行重点监测。以重金属为重点开展产地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协同监测。开展贝类生产区域划型,重点关注水环境赤潮及贝类毒素问题,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保障贝类生产安全和消费安全。2020 年,完成全省耕地质量类别划分,完成国家下达的耕地安全利用任务,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左右。到2022 年,完善耕地农产品质量协同监测制度,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是强化农作物种业市场监管。以玉米、小麦、大豆、棉花为重点,以种子标签和种子质量为主要内容,在春季、秋季等关键种子市场销售期开展市场专项检查,在冬季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经营企业监督抽查。对制种大县和国家良繁基地实行全覆盖检查,重点核查制种企业的生产经营许可、生产备案、产地检疫等内容。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和侵犯新品种权等违法行为,严惩严重失信企业和个人的违规行为。广泛开展《种子法》《山东省种子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贯工作,提高相关人员技术水平,切实提高依法治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2020 年,集中惩处一批套牌侵权、制售假劣、未审先批、无证生产经营种子等违法行为,全省农作物种子市场秩序持续好转。到2022 年,不断净化种业发展环境,种子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实现质量兴种、品牌强种,推动种业加快转型升级。

三是强化肥料质量安全监管。严把企业准入关,提高技术落后企业的更新和淘汰进度,全面提升全省肥料企业水平。开展肥料产品监督抽查,落实好“检打联动”机制,加强省、市、县三级执法部门的纵向联系,形成综合执法合力。实行动态监管,重点督促生产企业健全和完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产品质量管理制度,突出有机肥生产企业专项巡查工作。强化肥料重金属及抗生素检测,推进肥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耕地质量安全。全面提升肥料治理能力,推进信息平台建设,推进智慧营销、智慧生产,推进监管执法信息公开,增强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强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建立反应迅捷、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的应急处置机制。加大宣传培训,提高生产、经营和使用者的质量安全意识。2020 年,肥料用量比2015 年下降6%。到2022 年,全省肥料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企业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肥料产品风险预警和评估体系初步建立,全面实行证后监管为主、证前监管为辅的动态监管模式。

四是强化农药质量安全监管。推行省、市、县分类监管、分级负责、挂牌督办制度,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严把农药生产、经营许可关口,严格按照审批标准和工作程序,从严颁发农药生产和经营许可证。严格农药生产、经营许可的证后监管,确保生产经营行为持续符合发证条件。鼓励支持农药企业科技创新。配合农业农村部加强现有高毒农药品种的风险评估,有序淘汰现有高毒农药。积极引导农药生产企业进园入区,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农药市场监督,综合运用随机抽查、重点抽查和专项抽查等手段,依法开展农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依法及时公开抽检结果,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惩处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净化农资市场,维护农民利益。积极推进科学用药、精准施药,大力推行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农药减量增效。2020 年,农药用量比2015 年下降10%。到2022 年,农药利用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五是加快推进农膜回收工作。推广使用标准地膜,开展地膜捡拾回收,减少废弃地膜在农田残留。开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探索地膜污染防治新途径。开展地膜残留预警监测,实现地膜监测预警工作的常态化。开展全省农膜应用与残留情况调查评估。政府部门加快推进农膜污染防治意见出台,配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不达标地膜产品不出厂、不进店、不下田。加强宣传,引导农民规范使用标准地膜、主动进行地膜回收。2020 年,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到2022 年,力争农膜基本实现全回收。

六是高质量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创建工作。按照《关于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省创建活动的通知》要求,分类推进农安市、农安县建设。推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健全监管网络,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基层监管检测和综合执法队伍能力建设,完善监管、执法、检测队伍工作联动机制。组织推荐第三批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单位。加强宣传推广,总结创建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组织专家和媒体记者巡检、报道工作成效,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营造示范创建的良好社会氛围。开展农安县产销对接活动,提升公共品牌影响力,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2020 年,80%以上市、县达到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创建标准。到2022 年,80%以上市、县持续保持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创建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为确保专项活动深入扎实开展,《方案》提出了具体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细化任务分工,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格局。统筹部署安排,落实农资打假月报和监管执法周报制度,明确各项措施实施进度、预期成果、量化指标,及时督导检查,推动责任落实。

二是加快标准推广应用。要完善“一乡一业”标准体系库,推行线上线下点对点推广模式,确保生产主体知晓和使用,实现标准与生产需求相衔接,引导生产主体主动提升质量安全意识和水平。

三是加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要依托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平台,定期向信用信息系统上传专项整治产品监测和主体检查信息,完善诚信档案,形成信用评价。信用评价结果作为整治工作开展的重要参考。

四是加大舆论宣传力度。省级将组织开展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系列宣传报道,邀请部分国家级、省级媒体宣传各地典型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效。各地要充分调度市级、县级新闻媒体资源,鼓励媒体加强舆论监督,准确客观报道,及时曝光查处案件,提高司法震慑力和舆论引导力。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的氛围。

猜你喜欢

舌尖上的安全肥料农药
掺混肥料生产工艺的改进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菠菜用肥料要谨慎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为亿万人民“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