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非遗,让“节气”走进小学美术课堂

2020-12-18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第一中心小学黄艳芬

亚太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节气弘扬教学活动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第一中心小学 黄艳芬

2014 年2 月24 日,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承与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使命与意义。学校作为重要的育人之地,不可以忽略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要重视并加大力度发扬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在国际气象界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2016 年底,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因此,将二十四节气引入美术教育中是十分有意义的。节气在我国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是多元化文化发展的结晶。它赋予我们生活满满的活力,与此同时也能丰润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浸入二十四节气的元素,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还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孩子们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二十四节气与艺术有直接关系,美术教育是传承非遗的有效途径,它能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多领域地对中华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并从不同审美的角度来认知二十四节气。2004 年教育部和中宣部发布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充分认识到“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因此,保护“非遗”传播“节气”文化是教育者的责任,而面对未来,最好的传承是教育,传承“非遗”是教育者的责任,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将在非遗传承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我们将努力做到“美育+非遗”的完美结合。

一、渗透、挖掘节气资源,弘扬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近千年独有的人文遗产,劳动人民依据对气象、天文、物候等方面长期的观测、研究并予以总结,是民俗文化、天文等领域完美的结合。此项传统文化蕴含着大量的艺术元素,将如此灿烂多样化的“非遗”文化资源转化为有利于学习的优质美术教育资源,并赋予多样化教学方式来丰富小学美术课程内容,完美促进美术课程自身发展。让学生通过“节气”中的各种元素,爱上并记住“节气”,在学与玩中实现节气的美术教育价值,并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既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加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提升孩子们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汲取“节气”精髓,走进美术课堂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益,突出地方美术教育特色,就应开发美术课程资源来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汲取非物质文化资源中的二十四节气,让“节气”走进课堂,服务于课堂,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融入传统文化,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通过二十四节气的故事传说、自然变化、节气诗词、民俗风情等丰富教学内容,延伸出艺术活动,在美术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对二十四节气的了解掌握美术知识,也可以通过美术知识学习二十四节气。在上浙美版三年级上册“剪雪花”一课时,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 个节气——“小雪”结合,教师利用民间的“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小雪到来天渐寒,越冬鱼塘魔王管”等诸多农谚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引入有趣的节气民俗短视频,让学生了解“小雪”节气到来,北方人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南方人则吃起了糍粑,在短短的一分钟内孩子们获得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因此,“小雪”节气元素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融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如此灵活地采用有效、实用的教学方法手段,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修养内涵,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让同学们深切体会到非遗文化所散发出来的强烈情感,以此激发创作欲望。

三、开发校本课程,构建传承平台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开发内容可来源于生活,要符合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特点。利用“节气”资源在学校社团活动中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将“节气”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弘扬和传承文化精神,体现艺术的文化精华,还能让古老而辉煌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既促进学生个性化的美术教育,又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也是将隐性资源变为显性资源加以利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笔者根据美术表现方法,选取“童谣童画”为题材的剪纸校本课程,首先让学生根据不同节气,寻找历代相传的、朗朗上口童谣(或者原创)进行剪纸创作。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孩子们通过学习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在一描一剪一折一刻一剔中感受地方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和闽越文化的源流遗风,培养了创造力观察力,提高了动手能力;在叠、折、剪中概括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物与情,形成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在传承民间剪纸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进行创新,大胆地融入时代元素以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孩子们用剪纸艺术语言剪出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作品,表达心中质朴、童真、稚拙,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神熏陶,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喜爱及爱乡爱国情怀,从审美的角度认识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传承传统文化。因此“节气”的传承,离不开美术教学活动的传播,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修养,提高对形式美、自然美的认识。

二十四节气内容博大精深,挖掘二十四节气的有利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和校园美术活动的实际案例中,继续挖掘、探究最适合美术教学活动的节气内容,应用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大自然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二十四节气的学习也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美术知识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与方法,在学习中继续探索传统节气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华,并予以世代相传。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积极探索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将理论联系在教学实践上,发掘其作为教学资源的作用和优势,并将“非遗”与美育结合起来,让孩子们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发展,能丰富同学们的文化体验,使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真正做到在感动中感受“非遗”魅力,在创作中获取能力。

猜你喜欢

节气弘扬教学活动
弘扬爱国精神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