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12-18王虬

医药前沿 2020年8期
关键词:椎弓椎体脊柱

王虬

(山东省煤炭临沂温泉疗养院脊椎关节科 山东 临沂 276032)

在骨折中,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是常见的一类,病因主要多因严重创伤引起,致残率较高,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对于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手术是主要方法[1-2]。我院就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应用在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5 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46 例,患者均通过纳入、排除标准。其中23 例组成参照组,应用术式为开放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余下23 例组成观察组,应用术式为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参照组男13 例,女10 例,年龄24 岁~48 岁,平均(36.12±0.21)岁。观察组男15 例,女8 例,年龄23 岁~47 岁,平均(36.02±0.18)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经CT 检查均明确为胸腰椎骨折,受损节段为T10-L5,无神经损伤;患者知情且同意参与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 患者胸腹或头颅存在严重外伤;患者血常规异常;患者存在恶性肿瘤。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开放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术前对患者实施常规检查,包括CT、X 线、磁共振以及三位重建等,明确患者椎管占位情况以及骨折情况。予以患者全麻,选择俯卧,以伤椎为中心于患部正中经纵向作一切口显露伤椎,充分显露上下椎体关节突、椎板。取椎弓根置入上下椎体,按脊椎生理弧度对钛合金棒进行预弯处理,扩张间隙恢复椎体高度,对后突畸形进行复原,并对连接棒进行安装,予以引流并闭合切口。

观察组患者予以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术前检查与参照组相同。全麻后体位选择俯卧,将腹部悬空,术前采用X 线开展垂直定位,作体表标记,并确定相应节段的椎弓进入夹角,同时评估进针点距离。确定进针位置后对上下椎椎弓入口进行确定。经中控开路锥置入导针,经椎弓根部使其进入椎体前部,经透视确定位置后,将开路锥撤出,沿进针点作中线并将纵向将上下皮肤切开,长度为1 厘米,经套筒以及导针扩大工作通道,应用空心手锤扩孔,再将弓根螺丝拧入,经透视确定螺丝位置良好后,将预弯后的连接棒沿工作通道置入,应用顶丝拧紧一侧,稍微撑开系统,经透视观察复位良好后,将导针去除,对切口予以冲洗,并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监测两组患者的各自手术开展情况,记录两组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并予以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指标数值(Cobb 角、椎体后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工作使用SPSS15.0 计算软件,计数数据以率(%)的形式表述,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与参照组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观察组 23 102.13±0.25 81.32±0.24参照组 23 157.14±0.18 200.18±0.18

2.2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术后显示Cobb 角下降,椎体后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上升,均与术前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

表2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时间 Cobb 角(°)椎体后缘高度(%) 椎体前缘高度(%)观察组 23 治疗前 17.94±0.21 77.80±0.56 53.29±0.25治疗后 3.29±0.21 96.14±0.66 91.42±0.22参照组 23 治疗前 17.92±0.15 77.86±0.16 53.01±0.16治疗后 3.70±0.09 96.18±0.15 91.82±0.87

3.讨论

在临床上,微创手术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相比传统手术,其创伤性大大下降,手术出血量减少,患者预后恢复时间短,安全性更高[3-4]。微创手术在降低创伤性的同时,还保障了手术治疗效果,结合通道技术以及窥镜技术,从而减轻对周围组织的创伤[5-6]。

我院对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以及传统开放手术在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与参照组对比得出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数据对比显示统计学意义成立(P <0.05)。术后显示Cobb 角下降,椎体后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上升,与术前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数据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这是因为,传统的开放手术虽然可恢复脊柱稳定性,复位骨折,然而手术操作时间过长,且开放手术大多在术野内完全显露治疗区域,增加了手术出血,使患者预后受到影响,延长了住院时间[7-8]。同时手术对椎旁肌损伤影响较大,容易使腰背部肌肉诱发纤维化或缺血坏死,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而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所用内固定器符合生物力学,并引入了计算机技术、经皮椎弓根螺丝钉技术,减少了术中肌肉剥离面积,缩小切口,创伤性减少。同时术中连接棒可推顶伤椎,对伤椎高度矫正以及正形有积极意义,对脊柱椎间关节、椎板的创伤性以及影响也较轻,对远期椎体高度丢失有预防效果,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9-10]。

综上所述,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椎弓椎体脊柱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浅议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