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教育架构下送教上门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0-12-18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吴玉蓉

亚太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上门家庭社区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 吴玉蓉

特殊教育强调,即使孩子有身体上的缺陷,他们仍然需要学习、接受教育。特殊儿童也属于生长过程中的普通孩子,对他们也需要展开各种适应身心发展的好课程,也需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而送教育上门这一模式是由于这些特殊儿童不便于在开放的大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其根本目的也是希望他们能够从自身封闭的环境中进入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

一、对学生进行调查并安排科学性的评估工作

首先,对特殊儿童的数量及其相关情况进行调查,主要是针对那些登记在人口户册上但是未办理入学手续的中、重度残疾学生。记录好之后,再将学校教师以及相关干部分成若干个小组,对名单上的这些学生进行登门调查,并询问相关的情况。注重引导家长接受送教上门这一教学模式,并了解相关残障儿童的实际情况,以便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而个别家庭或者个别社区由于受环境以及自身观念的影响,可能会对送教上门这一模式不理解或者不信任,抑或是家长对这些重残儿童的学习并不是很重视,这就需要学校与居委会进行合作,以对他们采取相关协调措施或者商量探讨,顺利展开送教上门的第一步。

其次对学生开展科学性的评估工作,要保证评估结果准确可靠。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问卷来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也可以直接询问家长有关于学生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以及注意事项等,再依据特殊教育这一方面的知识,利用有关量表对残障儿童进行整体的评估,如情绪、记忆、感知以及语言行为等方面的科学评定。最后再结合询问的记录以及评估量表来综合鉴定残障儿童所具有的能力及其身心发展的需要,进而确定教育应该开展的方面。

最后,要将这些学生的信息录入学校,将他们正式纳入学籍管理。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我国当代的残疾学生入学率,还能够使他们与普通的孩子一样拥有受教育的权利,这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融合教育中的部分理念。同时还应该与家长进行相关商讨,确定送教上门工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工作条例等,以确保后续的送教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

二、根据特点定制独特的教学方案

(一)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

在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个体情况以及个体差异,对他们的能力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化的考量之后,进行科学合理的方案设计,以有效发展学生的能力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在具体送教上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对教师的任用进行质量保证,对他们提出有耐心、有刻苦精神以及有自身教育水平与手段的要求。然后再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以及资源重组,最好是1—3 名教师为一组,分别为登记到学籍中的残障学生进行送教上门工作。另外,还需要对这些教师进行专业的强化培训,从教学手段、性格以及沟通交际能力等方面来保证送教上门的教学质量。在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还应注重量身定制,从整体的方案中确保残障学生的身心得以有效发展,进而提升送教上门的质量。

(二)根据教学设计选择教学内容

在融合教育理念推广的这一大背景之下,一定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慎重考虑。一是要适应融合教育架构,二是要根据残障学生的特点进行内容选择。对此建议送教课程内容应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展开正常的洗脸、刷牙、吃饭、如厕等生活课程。第二是根据学生的病情以及相关实际情况展开感知系统、情绪掌握、言语引导以及心理发展等方面的康复类课程。第三是与普通教育相类似的实用数学、语文的文化类课程。在九年级下册实用语文中就有《望庐山瀑布》《故乡的杨梅》《爷爷的药》《假如我有超能力》等普通教育过程中涉及的课文。第四是有关于美术、音乐、舞蹈、体育、社区适应力等有关于生活技能类的课程。例如,在社会适应这一课程中就有感受公共生活、提升自我、学坐公交车、如何办理银行卡等基础性的技能内容。这能够让这些学生有走出家门的欲望,也具备走出去的能力。

三、采用多元化的送教上门模式

送教上门模式注重引导学生能够从封闭隔离的自我生活环境中逐渐走入开放的普通教育环境中。这就需要一步一步地将学生引导到大众的生活环境中,促进融合教育这一理念的发展。

(一)家庭送教上门

在学生的生活中最主要的场所就是家庭,他们在家庭中可以做到不胆怯、不情绪失控。并且在家庭中有了父母的帮助,送教上门这一工作能够开展得更加顺利。在家庭中父母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在长期照料学生的过程中已经成为半个医生或者半个教师,能够读懂学生在某些情况下的面部表达,也能够感受到学生的特殊情绪。在家庭送教上门的过程中,要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的传输,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另一方面也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输,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例如,在个人生活课程中就有引导学生认识衣物、认识餐具等内容,他们会对勺子和筷子有一个基础的认识,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会存在一些小问题。教师会发现他们在拿筷子夹菜时经常会掉菜,或者在拿勺子时经常会掉。在这个时候,教师一般都会采用一些技巧性的教学,教会学生怎样有力度地夹菜、怎样拿勺子才不会掉。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加入一些康复性的课程,例如动动手指头、提升反应力等,这样既能使他们的生活技能提升,也能够使某些能力得到加强。

(二)社区送教上门

和家庭环境相似,社区也是学生生活的一个主要休闲娱乐场所。并且社区送教上门是良好的家庭送教的延伸,有利于促进融合教育这一理念的实现。要对学生进行优良的教育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家庭,要适当地将社区大环境运用到送教上门的过程中,让学生试着走出家门、试着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当然,这要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以及自理能力的情况下进行,并且还要对他们进行时间的把握。因为走出家门的过程中,刚开始几次会有父母的陪同,学生比较安心,也比较依赖父母,但是逐渐地让学生学会在其他人的带领下走出家门、进入社区,他们往往会出现自卑沉闷等情况,有一些情绪把控不好的学生很可能会出现大喊大叫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教师将走入社区的“度”和时间把握好,让他们在超市购物、在公交车站等车、在运动场等地方进行适当的运动,以提升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以及生活技能。

(三)回归特殊教育学校

在进行良好的家庭送教上门以及社区送教上门之后,可以根据学生的恢复情况以及实际的知识技能情况,将其回归于特殊教育学校中。可以让学生定期回校教育,接受相关康复以及文化技能方面的训练。学校接受具有良好的安全环境,也能够使他们在相同身体条件的同学之间提升适应能力以及接受能力。如果在定期回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情况恢复得比较好的学生就可以逐渐地将他们转为全日制的在校生,以有效地提升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为融合教育架构的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融合教育架构之下,教师更要注意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需求,并根据他们的学情以及身体情况进行方案设计。在送教上门的同时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模式,通过家庭社区以及回归特校这三种方式促进学生融入开放融合的教育环境中。对此,也应该与学生的父母进行合作,开启家校合作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挖掘特殊儿童所具有的潜能,使他们不再自卑,并勇于参与到普通人的学习环境中,促进融合教育这一理念的推广与发展,并能够使送教上门的意义得以体现。

猜你喜欢

上门家庭社区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家庭“煮”夫
上门可行 诊疗不可
生意上门
美上门:“爱美丽”是个刚需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送祸上门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