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电化学电容器课程的教改探索

2020-12-18贵州理工学院

亚太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电容器电化学应用型

贵州理工学院 郑 凯

2015 年10 月,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及财政部共同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全国地方性普通高校由此明确了自己的办学思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何为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就是不仅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掌握娴熟的技术,能够真正地将理论和技术都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的综合人才。

贵州理工学院成立于2013 年,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一所年轻的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建校之始即明确了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和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重点的内涵建设,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电化学电容器课程是新能源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熟练地掌握电化学电容器理论知识,并且配合实践实验教学,从而提高电化学电容器器件的组装操作技能。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升不够明显。如何抓紧应用型人才培养政策的东风,以电化学电容器为平台,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进步,还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探索。

一、电化学电容器课程教学现状

电化学电容器课程是新能源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实践应用技能亦极其重要。授课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有机结合,才能体现电化学电容器课程的真正价值。但是,笔者经过近几年教授电化学电容器课程,发现实际教学中仍旧存在如下问题。

一方面,电化学电容器课程的教材落后。电化学电容器课程可用的教材很少。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电化学电容器的书籍是B.E.康维教授编著的《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科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一书,但是该书不是专门的教材,侧重于理论知识,知识体系非常丰富,适合于科研工作者,并不适合普通本科学生使用。本人授课使用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袁国辉教授编著的《电化学电容器》一书。该书理论深度相对较浅,但是实际应用的章节很少,且该书于2006年出版,之后再未更新,书中内容相对落后,不适应现代电化学电容器的实际发展情况。书中的内容纯理论较多,再加上教师照本宣科以及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只能单纯地接受来自教师的讲解,而自身对这些深奥的理论知识没办法理解,在脑海中不能具象化,使整个课堂死气沉沉,缺乏活力。长此以往,不仅会造成电化学电容器课程教学效率的低下,也会使学生对这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失去兴趣,无法有效地学习到知识。

另一方面,受制于教材以及教师实际应用能力的缺陷,电化学电容器授课过程只是单纯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或者故意回避实践技能的传授,造成了理论与实践无法结合的尴尬境地。很多高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都是以青年教师为主,这些青年教师往往都是博士毕业直接进入高校,缺少社会和企业经验,只能单纯地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对当前市场和企业的了解,无法通过实际案例为学生进行分析。学生只是单向地接受来自教师的海量理论知识,无法自己思考,就无法提高应用能力,这就更加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阻碍了学生今后的发展。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发现部分院校开设的电化学电容器课程可能没有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无法统筹社会对专业实践能力的需求。电化学电容器课程的教学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掌握熟练的操作应用技能。

二、电化学电容器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电化学电容器课程师资队伍适应性构建

由于电化学电容器课程理论深度与实践应用兼具,因此学生离不开教师的专业指导,教师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要想推动电化学电容器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当务之急就是要对教师队伍进行优化,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该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方面,为了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教研室在选择该课程的授课教师时,不能只看重教师的理论水平,还需要重点关注教师是否掌握实践应用的能力。目前,本科院校的专业教师基本上是博士毕业,具备丰富的电化学电容器理论知识,关键考察其是否拥有电化学电容器的实际能力。为了解决实际能力的短板,学校还可以去相关电化学电容器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校外讲师,他们可以结合市场和企业为学生提供第一手案例资料。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跳出本学院教学思想上的桎梏,可以派遣青年教师前往开设相关课程的院校交流教学经验;还可以邀请教学名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性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大赛,实现电化学电容器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应用能力

如前文所述,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电化学电容器课程教师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教学认知,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和材料中融合应用能力的相关知识点,实现学生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双重进步。在电化学电容器课程知识的讲解后,教师可以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点去思考和分析该案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利用网络资料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将课堂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实现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的提升。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实际案例搬到课堂之中,很好地帮助学生结合具体电化学电容器案例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实现以案例实践促理论学习的教学目的。

(三)改变课程考核方式

任何课程都要对整个教学效果进行测试,而课程考核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符合教学的初衷。课程教学向应用型的方向转变必然带来课程考核的改革,这也充分体现了应用型思维的重要性。为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考核内容上,除了对基本知识的考核,还要提高分析设计题与应用型试题的比重,重点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测试教改效果,及时进行优化改进。在考核方式上,除了传统的笔试,也可以采用课题设计、答辩、线上讨论等方式进行课程考核,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三、结语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在离开校园踏入社会之际,就应掌握充足的实践应用技能,能够很快地融入社会,这才是当前高校特别是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宗旨。这一宗旨对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及持续发展、促进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及具备持久的发展潜力都至关重要。以电化学电容器的教学改革为平台,在课程教学各环节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宗旨,根据学生反馈及课程考核结果,不断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具体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电容器电化学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电化学中的防护墙——离子交换膜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含有电容器放电功能的IC(ICX)的应用及其安规符合性要求
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应用
关于量子电化学
电化学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Na掺杂Li3V2(PO4)3/C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概述